奇門遁甲《天符經》原文及譯文
「玄都壇下悟金仙」,使得金仙觀因此得名。因道結緣,曾數次到訪金仙觀,對於其觀內刻錄的《天符經》情有獨鍾,每次到金仙觀總會在《天符經》前佇立凝思。
《天符經》,也稱「天符印」,道教文獻,僅八十一字,言簡而意詳,又深而事備,是風伯、雨師、雲師等神仙用來呼風喚雨、掌管天地日月的符咒,後由檀君王儉以鹿圖文字傳世。新羅時代,由孤雲崔致遠先生刻於妙香山石壁;朝鮮王時代,再由道人桂延壽發現。
《古記雲》:昔有桓因(帝釋),庶子桓雄,數意天下,貪求人世。父知子意,下視三危太伯,可以弘益人間,乃授天符印三個,遣往理之。雄率徒三千降於太白山頂(今妙香山)神檀樹下,謂之神市,是謂桓雄天王也。將風伯、雨師、雲師,而主谷、主命、主病、主刑、主善惡,凡主人間三百六十餘事,在世理化。(《三國遺事》〈紀異古朝鮮〉)
《天符經》的注家各有其說,大多是斷章取義,牽強附會,隨文敷衍,沒有中心,主體也不明確,不能夠全文貫通,多以空洞的玄理雜湊為說,讀之使信眾茫然,有違道教理論的科學性。自愧資質平庸,水平有限,但本著求真務實,實事求是的態度,謹把自己所知的相關知識寫出,求教於高明之士!
《天符經》中天為天道,天道顯而彰乎大理;符者合也,明天道合大理之妙,故謂之「天符經」。楊雄在《法言.五百》中曾經說:「史以天占人」,從伏羲氏至周朝,史官乃是學術的大宗,知識的淵藪,其最重要的職責正是利用有關天道和歷史的關係,充當天子或諸侯王的顧問。《漢書.藝文志》曰:「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悲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合於堯之克讓,易之謙謙,一謙而四益。
更為具體的則是天為天盤,符為直符盤,明顯的屬於「奇門遁甲」的內容,《奇門遁甲》是傳統的數術預測學之一、它與太乙、六壬等合稱為「三式之學」,也是古代天文學者的必修課之一,並作為司天台考試的科目之一。
《奇門遁甲》是陰陽五行學說與陰陽八卦學說相結合的應用法,創建了天地人神的四盤「統一場論」,所做預測決策以期達到理想的效果的應用數術。它以九宮為框架,裝入八卦、和八門、九星、天干、八將為內容,展示出千變萬化信息中的一幕。九宮即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央」這個所謂「洛書」。
天盤:按九宮配九星,即一天蓬、二天芮、三天沖、四天輔、五天禽、六天心、七天柱、八天任、九天英,共九星。地盤:是九宮配文王八卦、或稱後天八卦圖,中五寄坤二。人盤:是九宮中的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飛宮法中五曾一中門。直符盤:或稱八將盤、神將盤、八神盤,它是以直符為頭、分陰陽遁順逆行、陽遁順行陰遁逆行,按八宮圓圈次序排列,飛宮法則按九宮次序排列,並在中間加一太常,共有九個神將,直符盤按:直符、騰蛇、太陰、六合、太常、勾陳(白虎)、朱雀(玄武)、九地、九天等為次序、陽遁順九宮排法、陰遁逆九宮排法。
《奇門遁甲秘籍大全》中載有踏罡步斗,丁甲符籙等。《遁甲演義》、《景佑遁甲符應經》等也有少量神咒內容。實際上遁甲之學是用數術預測,用符咒解惑,數術屬於初級階段,符咒驅遣屬於神話階段。《甘氏奇門一得》雖將符咒及呼神遣將之說刪去,是為了更加保守更加神秘化其相關知識,他說:「天罡六戊真人訣,無師傳授枉勞心」,這樣就肯定了符咒及呼神遣將等內容的存在。「天符印」是風伯、雨師、雲師等神仙用來呼風喚雨、掌管天地日月的符咒,這就印證了《天符經》就屬於《奇門遁甲》的內容。
關於《奇門遁甲》的用途,在明永樂十二年欽天監五官司歷王巽曳《景佑遁甲符應經》後序中說「聖人立法、可以出軍征伐、戰勝克敵、遇寇捕賊、立營置陣、出天門入地戶、隱跡藏形,無出其右也。至於民間日用,上官嫁娶、遠行移徒、參賢謁貴、商賈求財、登科取索、萬事皆準,無有不驗,上以利用,下以利民,萬世之良法也」,與 《古記雲》中:「而主谷、主命、主病、主刑、主善惡,凡主人間三百六十餘事,在世理化」何奇的吻合,於是把《天符經》釋義如下。
《天符經》原文:一始無始。一析三。極無盡本。天一一,地一二,人一三。無匱化三。一積十矩。天二三,地二三,人二三。大乾合坤,生七八九。運三四,成環五,七一妙衍。萬往萬來,用變不動。本本心,本太陽,昂明。人中天地一一,終無終一。
一始無始:一始為道,為太極;無始為無極。老子,是古代典籍中最早提出「無極」概念的人。「無極」與「宣夜」意思相近或一致,道家即源於宣夜說或無極說。從無極到太極還經歷了太易、太初、太始與太素幾個階段,並且將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與太極,並稱為「五太」。
太易,是指陰陽之氣皆未形成的階段,如《列子》中說:「太易,未見氣也」;太初,則是指真一之氣始生卻尚未有形質出現的階段;太始,是指有形無質、人的感官尚無法感覺出來的階段;太素,是指形質始生而尚未成體的階段;太極,則是陰陽互抱,形質皆備的階段。
《淵海子平》在論述「五行」出處中寫道:「蓋聞天地未判,其名混沌。乾坤未分,其名胚胎。日月星辰未生,陰陽寒暑未分也。在上則無雨露、無風雲、無霜雪、無雷霆,不過杳杳而冥冥;在下無草木、無山川、無禽獸、無人民,不過昧昧而昏昏。是時,一氣盤中結,於是太易生水,太初生火,太始生木,太素生金,太極生土,所以水數一,火數二,木數三,金數四,土數五。……因此,五行: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老子之道來源於「陰陽太極」理論,太極是萬物有形有質的起始,因此道為天地始、萬物母。
一析三:道教認為:「元始之時,太極(道)動而生電子,電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質,物質聚而成地球,此世界進化之第一時期也」,眾所周知,分子是保持物質物理屬性的最基本單位,萬物都是由氣態分子、液態分子和固態分子組成的,那麼道理應就分為三類:一類,氣態道(天道);二類,固態道(地道);三類,液態道(人道)。
極無盡本:三道只是道的組成部分,是表現出來的道,並不是道的全部,所以說「極無盡本」。
天一一,地一二,人一三:天得道為天道;地得道為地道;人得道為人道、人道的代表為帝王,一天、二地、三為帝,象徵先民的認識天大地大之後就是帝王。故曰:「天一一,地一二,人一三」。
一積十矩:道為太極,從道法自然的角度來講,道為戊己、為土,甲乙為木、丙丁為火、庚辛為金、壬癸為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位居北方;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位居南方;天三生木,地八成之,位居東方;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位居西方;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居中也,故曰:「一積十矩。」
可知《天符經》是有客觀根據,而且是有具體方法的,絕非空洞的理論,自有古天文學內容,包括古代星占學在內,但全文中並未提及三垣二十八星宿,五星凌犯等星占天象內容之事,由此可知,《天符經》是從星占學的另一分支,以天象實體運動為依據,即是應用天道運行規律所反映出的干支八卦,建立起一門有天道依據的數術系統奇門遁甲式體系。
無匱化三:匱,乏也,也不乏是三道中的內容,三道包含宇宙萬物,故曰:「無匱化三」。
天二三,地二三,人二三:二,偶數、為陰;三,奇數、為陽;天地人三道,皆有陰陽也。故曰:「天二三,地二三,人二三」。
大乾合坤,生七八九:大為大衍之數、天地之數,陰陽化合,生一白水、二黑土、三碧木、四綠木、五黃土、六白金、七赤金、八白土、九紫火;排鋪九宮,運化無窮也。故曰:「大乾合坤,生七八九。」
運三四,成環五,七一妙衍:運用天盤、地盤、人盤(為三)或天盤、地盤、人盤、直符盤(為四)布局,成為一個統一的信息場都是圍繞著道這個中心,七為三和四之和,不管用天地人三盤還是天地人神四盤布局,都是道的陰陽造化之理,妙用真功,盡在其中。故曰:「運三四,成環五,七一妙衍」。
萬往萬來,用變不動:訣中秘旨,口口相傳,不記於文;故,不遇真師,莫能知之。欲聞秘旨者,正心修戒,至誠發願,心遇真師,這就證實了「天罡六戊真人訣,無師傳授枉勞心」,勤而修之,不離其中,道行所本,心主神明,陽明藏神,肯定了《天符經》的作用。故曰:「萬往萬來,用變不動」。
本本心,本太陽,昂明:這就是本經的中心,本經的主體,告訴以上之道。故曰:「本本心,本太陽,昂明」。
人中天地一一終,無終一:宇宙間天體運行到最終,又會返回到起點,歸本溯源,起點是終點,所做者時光流逝,又會返回到自身。愛因斯坦的理論認為:假設望遠鏡可以觀察到無限的宇宙空間,它的終點一定是觀察者的背後,宇宙的規則就是一種輪迴的現象生滅,實則本質無生亦無滅,道也是無生亦無滅。
結束語:《天符經》自古至今知道的人很多,能夠真實理解的人卻很少,原來是奇門遁甲的內容,難怪檀君王儉以鹿圖文字傳世,實屬帝王之學。所寫乃個人私自揣摩,苦於無師傳授相關知識,不妥之處,還望慈悲!
陰陽先生實戰符咒學習,99元即可報名!
尋道,問道,得道。一路上有阿光老師陪你,懂你!
尋道路上有尋道,尋道陪你去尋道!關注尋道,早日成道
TAG: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