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懷王身陷秦國,楚頃襄王為什麼無動於衷?背後反映出人性黑暗
公元前299年,楚懷王收到秦昭襄王的邀請到武關談判,沒想到秦國使詐,用卑鄙手段把楚懷王挾持到秦國。
《史記》有記載,「楚王至,則閉武關,遂與西至咸陽。」
次年,太子橫即位,是為楚頃襄王。
讓人奇怪的是,作為楚懷王嫡長子,父親身陷秦國三年之久,他卻沒有任何營救措施,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經過商鞅變法後,秦國國力大幅度提高,對外表現在取得了一系列的戰爭勝利,三晉方面暫且不說,對楚國就連下八城。
雖然秦國實力強於楚國,卻沒辦法吞併它,原因有兩點。
一是楚人歷來悍勇,想要徹底消滅並非易事,很可能會陷入戰爭的泥潭而不可自拔;
二是其他五國隔岸觀火,只要稍有機會,他們絕不會放棄背後捅刀子。
有鑒於此,秦昭襄王向楚懷王寫了一封延遲懇請的書信,邀請他到武關談判。
這個問題引起楚國滿堂議論,一部分人認為最好不要赴約,因為秦國不守信用,一部分認為秦國是好意,不應該拒絕。
最後,楚懷王還是選擇了赴約,如人所料,他被秦國關押了。秦人如此做法,目的是要楚國割讓土地,楚國大臣們為安全考慮,決定另立新君。
《史記》有記載,「吾王在秦不得還,要以割地,而太子為質於齊。」
然而,太子橫還在齊國做質子,想要短時間回到楚國,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可是,楚國上下亂作一團,家不可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楚國不可沒有掌舵之人。
許多人建議,既然太子不在國內,就讓庶子登基為君,至少可以穩定當前局勢。
然而,楚懷王的庶子相當多,如果扶立一人,其他皇子未必信服,弄不好就會動蕩不堪。這一切,昭雎看得清清楚楚。
昭雎是楚國貴族,戴著多重面具,做過許多錯事,比如暗通張儀,令屈原出使齊國失敗;
秦軍進攻楚國,他堅持「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導致楚將唐昧兵敗身亡。
可是這時候,昭雎一反常態,先是勸諫楚懷王不要去秦國,然後又認為唯有把太子橫從齊國接回來,楚國才能從根本上穩定下來。
於是,昭雎派出使者,前去齊國把太子橫接回來。
使者一到齊國,依照昭雎早就定下的計策,向齊王撒謊,楚懷王已經在秦國身亡。
齊國也是東方強國,不缺乏能人異士,他們預測楚懷王就算沒死,情況也不樂觀。
知道楚國迎回太子的急迫性,因此趁機要價,拿淮河以北的土地交換。
好在孟嘗君明白其中利害關係,幫助太子橫回楚國對齊國更有利。公元前298年,公子橫回到楚國繼位,是為楚頃襄王。
按理說,太子橫之所以能安然地坐上王位,昭雎的功勞無疑是最大的。
可奇怪的是,楚頃襄王在位時期,並沒有重用昭雎,反而讓子蘭做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國。
原因很簡單,正是因為子蘭的建議,楚懷王才身陷秦國,而昭雎卻強力阻止。
《史記》有記載,「楚懷王大怒,悔不用昭子言。」
其實,楚頃襄王的心思與後來的宋高宗一樣,他們都不是「名正言順」的得到君位的,這也是楚頃襄王不救楚懷王的根本原因。
(參考文獻:《史記》)
※戰國七雄中唯一的姬姓諸侯國,實力不強,卻是秦滅六國的最大助力
※曹丕以魏代漢,漢獻帝重獲自由,為何不投奔劉備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