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保護知識產權 中國贏得讚譽

保護知識產權 中國贏得讚譽

7月24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了2019年全球創新指數(GII)。報告顯示,中國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繼續提升,從2018年的第17位上升至第14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幹事弗朗西斯·高銳表示,中國建立了「一流的知識產權基礎體系」。

「近年來,中國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重視知識產權立法與執法,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李順德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

中外一視同仁

6月19日,廣州知識產權法院來了兩位客人,他們送來了一面錦旗和一封感謝信。錦旗上寫著16個字:「知產保護服務創新,依法高效定分止爭。」

這兩位客人是法國伊夫聖洛朗股份公司派來的。這家公司有一個享譽全球的時尚品牌——聖羅蘭(YSL)。2018年5月,原告伊夫聖洛朗股份公司、聖羅蘭(上海)貿易有限公司以被告廣州某貿易有限公司等侵犯其商標權及構成不正當競爭為由, 向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訴訟。

起初,伊夫聖洛朗公司認為,這個案子可能兩三年都辦不完。對於相對複雜的知識產權案件,歐盟主要國家的審判周期在18個月左右,美國則需要29個月。而這個案子從立案到結案只用了大半年的時間。

莫偉堅是辦案法官,他向本報講述了辦案過程。伊夫聖洛朗公司最希望的是能快些結案,以減少被侵權的損失。準確把握矛盾核心後,莫偉堅協助雙方就侵權形式、侵權商標數量等關鍵事實達成共識,最終使雙方達成和解協議。

感謝信開頭稱呼是「尊敬的莫法官」,能得到當事人的認可,莫偉堅很開心。他也表示:「這其實是對我們司法理念和司法作風的認可,也再次說明了中國一視同仁,依法平等保護中外知識產權。」

5年前,北京、上海、廣州建立了中國第一批知識產權法院,走出了一條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中國道路。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自成立以來,審理了大量知識產權案件。2018年結案超過1.4萬件,法官人均結案數超過了300件,結案年均增幅更是超過了50%。上海知識產權法院2018年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2067件,全年同期結案率高達100%。

中國還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這其中就包括外界普遍關注的「建立健全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

7月24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條法司司長宋建華介紹了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

2015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向國務院報送了《專利法修訂草案(送審稿)》,提出了建立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的具體方案。

2018年12月,《專利法修正案(草案)》通過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於2018年12月23日—29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了第一次審議。《專利法修正案(草案)》對故意侵犯專利權的行為,規定了一到五倍的懲罰性賠償,並將法定賠償額從現行的「一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提高到「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

今年4月2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商標法修正案》,進一步將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額由一倍以上三倍以下提高到一倍以上五倍以下,並將法定賠償額的上限從三百萬元提高到五百萬元。

與此同時,中國不斷加大對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打擊力度。

今年上半年,全國地方人民法院審結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15萬餘件,同比上升約80%;審結侵犯知識產權罪一審案件2000餘件,同比上升約23%;全國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涉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1900餘件、3400餘人;1—5月,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侵權假冒犯罪案件4200餘起,抓獲犯罪嫌疑人9900餘名,涉案價值48億餘元。

「中國在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道路非同尋常,現在已經成為全球知識產權體系的領導者。」弗朗西斯·高銳表示,對於中國這樣一個體量龐大、發展多元的經濟體來說,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成就確實令人印象深刻。

外企充滿信心

西蒙電氣(Simon)是西班牙的百年品牌,也是世界500強企業。西蒙電氣亞太管理中心副總裁、研發創新總監焦龍表示,之前曾多次與總部溝通,希望將Fluvia(商業照明系列產品)引入中國市場,但總部對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有顧慮。

在2018年中國首屆國際進口博覽會上,西蒙電氣把Fluvia等產品正式引入了中國市場。

「Fluvia不僅要進入中國市場,我們還決定國產化。」西蒙電氣亞太總裁、西蒙電氣(中國)董事長朱建國說。

西蒙電氣態度的轉變是因為中國知識產權保護越來越好了。

在美國愛寶工業有限公司全球知識產權總監威廉·曼斯菲爾德看來,中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在較短時間裡有了很大進步,這是越來越多外國企業願意來中國的原因之一。

路易威登全球知識產權總監瓦萊麗·索尼耶說:「我們看到中國正在積極行動,讓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得到嚴厲懲罰,相信外國企業在中國的合法權益將得到更有力的保護。」

權威調查報告印證了這些看法。中國歐盟商會5月發布的2019年度《商業信心調查》報告顯示,受訪的585家在華歐盟企業約六成認為中國知識產權行政與司法保護力度明顯加強。美國商會3月發布的《國際知識產權指數報告》專門指出,中國在網路銷售環境改善、藥品專利執法等方面的成績尤其突出。

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數據也顯示,2019年上半年國外在華知識產權的申請量延續了多年以來逐年增長的勢頭,國外在華髮明專利申請量達到7.8萬件,同比增長8.6%;國外在華商標申請量為12.7萬件,同比增長15.4%。

國家知識產權局戰略規劃司司長葛樹表示,「非本國居民知識產權申請數量是反映一個國家知識產權保護水平與營商環境的『風向標』和『晴雨表』。上半年數據充分體現了全球創新主體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和營商環境的堅定信心。」

李順德認為,「中國國家層面的不斷重視,使國際社會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充滿信心。」

注入發展活力

國際社會的信心源於近年來中國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巨大進步。目前,中國知識產權由數量增長轉為結構優化、質量提高的更高階段。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底,國內(不含港澳台)發明專利擁有量為174.0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2.5件。較2018年底增加1.0件,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確定的12件目標。

在上半年國內發明專利申請中,職務發明所佔比重達到91.2%,較2018年同期提高5.7個百分點;個人發明專利申請量同比下降46.0%,所佔比重持續走低,顯示出中國國內發明專利申請結構正在不斷優化。

據了解,國家知識產權局一方面不斷優化完善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印發了《推動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工作指引(2019)》等政策文件,嚴把知識產權審查授權關,引導實現知識產權創造與創新能力、產業發展水平相適應相協調,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另一方面,持續強化知識產權領域綜合監管,積極推動知識產權領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中國在知識產權運用方面成效日益顯著,有力支撐了經濟的發展。

2019年上半年,全國專利和商標新增質押融資金額為583.5億元,同比增長2.5%,質押項目數為3086項,同比增長21.6%。其中,專利質押融資金額為404億元,質押項目2709項,涉及專利1.3萬件。知識產權保護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知識產權金融服務不僅僅反映在統計數據上,今年上半年,上海農商銀行首筆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發放,上海新農飼料股份有限公司獲300萬元專利權質押融資保證保險貸款;湖南永州田源機械裝備有限公司收到國家知識產權局發來的《專利權質押登記通知書》;廣東河源首筆純專利質押貸款落地,中國銀行河源分行與河源弘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專利最高額質押合同,19件專利作為質押融資1000萬元,用於支持企業的農產品生產與研發;遼寧瀋陽蜂巢軌道交通配套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以5件專利權作為質押,獲得興業銀行貸款500萬元……從改革開放的先驅廣東到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遼寧,從東部沿海到內陸腹地,全國範圍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正在激發出新的活力。

2019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作為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唯一進入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前30名的國家,不僅在多個領域體現出明顯的創新實力,更以其崛起的創新潛力和突出的創新投資回報率,在突破高收入經濟體與中等收入經濟體之間創新障礙中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動力。(潘旭濤 譚貴岩 李玥晴)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7月31日 第 05 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香港警方拘捕一名襲警嫌犯 港媒:疑有黑幫及犯罪背景
普京講述與奧巴馬的烏克蘭往事:談好協議不履行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