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繪製青綠山水的一般步驟

繪製青綠山水的一般步驟

內容整理自網路,插圖:趙春秋青綠山水。

一、起稿

如果心中有數,淡墨直接勾勒即可,如果尚未推敲成熟,還是在稿紙上用炭條起稿,以便修改調整。起稿盡量充分細緻,並且在心中安排好青、綠等色彩分布,想好設色後的最終效果。起稿完成後不要急於正式下筆,可以張貼在牆面上,反覆端詳,甚至需放置一段時間,再來重新品評。畫面構圖決定整幅作品的成敗,故而需要慎之又慎。

當然,構圖品位的高下,也反映了畫家的藝術水準。因而學畫之初,提高自身藝術修養至關重要。首先要長期大量品讀古今歷代優秀作品,在心中產生一種「感覺」,再看到繪畫作品時,逐漸會有「優」「劣」之判;其次還需大量讀書,藉以提高作者整體的文化修養。

定稿後,將炭稿放到正式的紙、絹下過稿,也可以用過稿台等方法複製。當然,有把握的完全可以直接用淡墨勾勒繪製,根據畫面需要進行皴擦。一般來講,第一遍不宜墨色過重,要留有更改餘地;否則會給人以死板刻結之感,無法體現多次加深所產生的豐富而又渾厚的效果。

二、罩染底色

一般根據情況,罩染淡墨或赭石。赭石由於材料原因,普遍粉質太重,常以朱磦色代替。

三、分染草色

草色類顏料的特點是清、薄、透明,如花青、藤黃、胭脂、曙紅等。根據色彩分布,在赭石、淡墨罩染的底色基礎上分染草色類顏色。一般規律是:石綠之下汁綠底,石青之下墨青底,但也不能一概而論,石青之下石綠底效果也很好,故而統一用汁綠分染打底,也完全可以。顏色要清、淡,水分要足,染要過渡自然、不留痕迹,根據畫面需要決定分染的次數,直到感覺染足。

四、補足墨色

草色分染結束後需要將不足的墨色補足,一般而言,石色上不能再加墨,故而需要在這一階段補足,當然需要寧淡勿濃、寧不足不要過的原則。

五、分染石色

石色類顏色特點是不透明、覆蓋力強、靚麗鮮艷,主要有硃砂、朱磦、石綠、石青、雄黃、蛤粉、赭石等。根據畫面需要,通常先染頭綠,依次染二綠、三綠;同理,染頭青、二青、三青。當然,畫面需要區分出層次,我們會在頭綠上分染三青,也會在三綠上分染三青,這就不一一而論了。

當然,設色也有規律可循,只要加強畫面的對比關係即可,比如說「大間小」「小間大」「濃間淡」「淡間濃」……設色也一樣,盡量避免同類、同明度、同色相的色彩出現在一起。找出區別,相互穿插,相隔相間,層次變化自然會躍然於紙上。

需要注意的是,設色時一定要薄、清、透明,色彩不足可反覆多次渲染,不能一次性厚塗重抹。每次染色務必等到上次所染的墨或色完全乾透。一般規律是先上底色,後用草色,最後用石色。據傳張大千染紅色,步驟是先染赭石,然後染硃砂,最後染曙紅或胭脂(根據畫面冷暖需要而定)。

六、點苔

點苔點也稱為「打點」,補足墨、色,整理完成。這部分非常關鍵,苔點的組織關係品位修養,既要能提起整幅畫面的精神,還要合理合法,更要把握好節奏、錯落有致。由於反覆渲染,畫面很多地方顏色都已經含混不清或色相接近,就需要在前後交接處、結構轉折處、陰陽向背處點苔點,如此畫面上前後層次、轉折結構便會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即使有些體面結構色彩已經區分明顯,但適當的打點依然可以提起畫面精神,有清爽明確之感。點的形狀務必合乎自然,松枝之中一般用圓點、山頂、石尖常用 豎長點,水坡、石腳處多用橫卧點等等。在打點過程中,有「孤一併二」「攢三聚五」等說話,需要把握節奏,切不可等同對待。根據情況,可點梅花點、圓點、小混點……要有疏有密、有輕有生,產生錯落有致的美感。

由於石色不透明會覆蓋住一些墨色,這就需要最後一步再適當補足墨色。由於石色不適合上墨,故而在補墨色、復勾輪廓線和打點的時候要根據底色情況和畫面需要來進行選擇,比如石綠、石青上可以用汁綠、墨綠、胭脂、墨青等,都能產生不同的效果。一般規律依然是青上加青、綠上加綠,意思是石青上面勾點花青、墨青,石綠上面勾點汁綠。草色上直接濃、淡墨打點即可。最終染、補、點至神完氣足為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翰墨春秋 的精彩文章:

山水畫的臨摹,你走對路了嗎?
旅行VS旅遊,簡直不能太貼切!

TAG:翰墨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