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空軍雷達兵巡禮之某邊防中心雷達站:雲端有片「兵」成的「林」

空軍雷達兵巡禮之某邊防中心雷達站:雲端有片「兵」成的「林」

來源:學習軍團·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作者:李建文?蘇延強

這座離雲很近的山上,樹木因為土質原因而無法自然生長,卻有一大片樹林環繞著雷達站。雷達站里有一個傳統,每當新兵下連時都要種下一批「紮根樹」,寓意著在邊陲山巔忠誠奉獻,也見證著戰鬥力的拔節生長——

雲端有片「兵」成的「林」

品讀南部戰區空軍某邊防中心雷達站官兵的戍邊歲月

蘇延強 記者 李建文

「一、二、三……三十、三十一……」汽車沿著九曲迴腸的山路向山頂爬升,數不清轉過了多少道彎路。7月下旬,記者一行終於攀上了這座矗立祖國西南極邊的高山。

烈日洞穿稀薄的空氣炙烤著山頂,營門的哨兵如松樹般挺拔地扎在地上紋絲不動。當地人說,在這座終年雲霧繚繞的山峰上,只有最堅韌的樹和人才能紮根。

走在營區里,抬頭望見陽光閃耀、白雲悠悠。哪知道,驚雷突然炸響,毫無徵兆。身旁的楊站長立馬拔腿向指揮室跑去,向上級報告並指揮裝備防雷。

後來才知道,在這裡「晴天霹靂」很尋常,也最讓官兵們頭疼。儘管他們想了很多辦法,裝備了避雷塔、避雷針,還在下面撒上工業鹽、降阻劑等增強避雷效果,但仍要時時提防,才能確保不讓雷電損壞裝備。

上士鍾寬回憶,有一次,他們發現打雷徵兆後,在極短時間內完成了所有裝備斷電防雷。沒想到,一口氣還沒松下來,就見一道閃電劈在生活用電的電線上,「轟」的一聲,整個營區的燈泡「嘩啦啦」碎得滿地。

官兵們打趣說,這座山給人「四大考驗」,就是風、雨、雷、霧。除了雷以外,其他三樣也毫不遜色:大風刮起來八、九級,出門換班得兩個人挽著走,有一回院外的鐵護欄都給吹跑了;「一年一場雨,一次下半年」,趕上雨季,儘管有防潮玻璃、烘乾機,衣物床鋪還是准要發霉;大霧更是每天從不「缺席」,有時很多天不散,鬧得新人來站里一個星期硬是搞不清營區有多大……

然而,就是在這樣幾乎與世隔絕的艱苦環境中,官兵和自己種下的「紮根樹」一起堅守著一年又一年。

對於他們來說,種下的樹像是「另一個自己」。

教導員趙龍指著一棵不太精神的小樹告訴記者,新兵小付這幾天遇到了「難事」。原來,同年兵的樹苗長勢都不錯,偏偏他的那棵枝葉一個勁兒地往下掉。

「種的樹活不成,說明我在雷達站扎不了根!」小付愁得吃不下飯、睡不好覺,一有時間就跑到小樹跟前,又是培土,又是拔草。後來,在有經驗的老兵幫助下,給小樹移栽到土質稍好的地方,才終於救活了。

看著一點點冒出的新芽,小付終於放下心來,還特意用紅布條寫上自己的名字,纏在小樹枝椏上。

中午,整座山一片寂靜,只有制高點的那部雷達在旋轉著「沙沙」作響。猛然間,「叮鈴鈴」的「一等」警報猝不及防地拉響。然而,等了好一會,卻不見有官兵像想像中那樣沖向戰位。這是怎麼回事?

拉開方艙的門,看見操縱員早已發現鎖定目標,正在向上級彙報情況。椅子後是一床被褥——被子是標準的「豆腐塊」,褥子卻因為空間狹小而窩起了一大截。

原來,為了能夠最快速度反應,該站確保所有兵器24小時有人值守,官兵每周有一兩個晚上就睡在方艙里「枕戈待旦」。

這個站里的官兵都認一個理:光能吃苦奉獻還不夠,打得贏才是真英雄。當祖國的一棵樹,在最需要的地方深深紮根,努力更高一些、更壯一些,擎起邊防空天安寧。

「作為『極邊第一站』,我們把『極』字當成標準,做到忠誠極致、預警極致、作風極致。」站長楊映滋告訴記者,近年來,他們瞄準實戰需要,苦練「搶報第一點、準確第一判」本領,9名操縱員因提供空情迅速優質受旅通報表彰,上士王帥榮立三等功。

見到王帥是在陣地到宿舍的石板路上,他剛剛結束6個小時的值班,稍顯疲憊。聊起難忘的幾次任務經歷,他的眼睛一下子發起了光。

一個午後,顯示屏上突然閃出的光點被王帥敏銳發現。「回波連續,航向較穩定且與風向不一致,初判為有動力的實體目標!」他當機立斷,立刻錄入空情並持續追蹤。然而,這批目標的回波很不正常,一下子誰也拿不準。

「是鳥群!」王帥再次撥通指揮室電話。「判定依據?」站長詢問。「回波形狀不規則,航向忽左忽右,速度也不穩定,就是鳥群!」王帥的語氣很堅決。隨後,根據雷達站上報的空情信息,上級指揮所迅速組織戰機起飛查證,果然是鳥群!

從發現、追蹤,到做出判定只用不到5分鐘,戰友們都說王帥是藝高人膽大。因為一旦誤判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對於鳥群這一類罕見而且回波特徵多變的目標,一些操縱員容易判為「虛警」而置之不理,或是穩一穩再說。事後,王帥的兩句話讓人印象深刻:「為了空防安全,一線操縱員不能放過任何蛛絲馬跡」「搶是一種自信,準是一種能力」。

戰場瞬息萬變,電光火石之間準確捕捉空情靠的是操縱員艱苦訓練獲得的條件反射般的判斷力,這正是站里官兵個個「膽子大」的自信來源。

「操縱員的本領是用訓練時間硬熬出來的。」即將代表站里去參加全旅比武的中士劉建航是一名直招士官,入伍三年來始終抱定「當兵就要當尖兵」的追求,從對專業一竅不通成為全班第一、全站第一,又向著全旅第一衝刺……

山上的夜晚有些冷,一陣夜雨過後,家屬房裡飄出了幾縷炊煙。沒一會,上士楊奧林的家屬打著手電筒把幾份熱氣騰騰的飯菜挨個送到指揮室、方艙門口。遇見時,她說:「他們夜裡值班特辛苦,當嫂子的也幫不上啥,只能準備點熱乎的夜宵送去。」

指揮室里,楊奧林接過妻子送來的餐盒,分發給其他幾名戰友,招呼大家趁熱吃。戰友們一個勁地誇他娶了個好老婆時,老楊笑著給大家講起第一次家屬來隊時的故事。

那時候,楊奧林的妻子還不了解雷達兵的工作,沒來幾天就吵著要走:「我大老遠跑過來,天天不見你人影,你都忙些啥?」其實,家屬房和指揮室面對面,就隔著20來米,但是官兵們忙起來一天都不著家。來隊家屬們一開始都會有這樣的埋怨,後來也都理解了。

「看著後山種下的樹苗長成了林,好像自己從來沒有離開過。」站里的人離開以後總喜歡常回來看看,找到自己的樹,給它們澆澆水、剪剪枝。多年前曾任副指導員的黃雲輝,去年歸隊探望時,在留言簿上用力地寫下:「邊疆為家,艱苦為榮,堅守祖國空天!」

十幾年前,一位指導員來到站里時種下的木蓮樹,如今挺立在營房門口枝繁葉茂。不久前,地方的一名老闆共建時看到以後,認為它是一棵吉利的「風水樹」,要花七八萬買走。可是,官兵們說什麼也不同意:「咱們雷達站只種樹,不砍樹,樹和人一樣,紮下根就哪也不去了。」

(學習軍團·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利刃出擊——記雪豹突擊隊特戰訓練大隊副大隊長陳玉浩
環湖賽安保:選擇背對精彩只為更精彩

TAG: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