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心

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心

中國四大菩薩中,文殊菩薩代表大智,普賢菩薩代表大行,觀世音菩薩代表大悲,地藏菩薩代表大願。從菩薩的表法來看,大悲是根本,因為大悲,哀愍一切眾生,所以發大願,要護持、救度一切眾生,之後發起廣大願行,遍一切處圓滿功德,以般若智慧成就究竟解脫,再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在諸佛剎土平等教化一切眾生。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心,是一切菩薩行的根本。

我們從大悲心的角度,梳理有關觀世音菩薩的經典,看看觀世音菩薩是如何以大悲為本、如何發願、起修、行持、成就般若而無處不現、應聲救苦的!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大悲心

在《佛說法集經》中,觀世音菩薩說菩薩不需要修學很多的法,只要受持大悲,善知大悲、行大悲,一切佛法就盡在掌握,依於大悲就能具足三十七道品,可以次第成就菩提。這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勝妙法集」。

更詳細的表述大悲行門,在《華嚴經》中,觀世音菩薩(實叉難陀譯為觀自在菩薩)對善財童子說:「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薩大悲行解脫門。善男子!我以此菩薩大悲行門,平等教化一切眾生相續不斷。」具體表現在:常在如來所;普現眾生前;菩薩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救護一切眾生;免離一切怖畏;令發菩提心等。觀世音菩薩最後總結說「我唯得此菩薩大悲行門」,以此法門而「已凈普賢一切願,已住普賢一切行,常行一切諸善法,常入一切諸三昧,常住一切無邊劫,常知一切三世法,常詣一切無邊剎,常息一切眾生惡,常長一切眾生善,常絕眾生生死流」,意思也是以大悲法門融攝一切佛法。

發大願

《悲華經》記載,無量劫以前,觀世音菩薩為轉輪王的太子不眴,太子發願繼承阿彌陀佛的佛位,發願的因緣:一是地獄眾生多苦惱,二是人天因垢心而墮三惡道,三是眾生親近惡知識,行邪道。因此太子特別為憂愁、苦惱、恐怖中的眾生而發願。寶藏如來為太子授記,在西方極樂世界繼承阿彌陀佛佛位,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從記載中可以看出,不眴太子正是因為大悲心,憐愍罪苦眾生,為救度眾生而發願。

起大行

由於菩薩的大悲願力,菩薩以耳根圓通法門成就,又以大悲心為本,發起一切菩薩行。《楞嚴經》中觀世音菩薩說:「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觀音古佛傳授菩薩耳根圓通法門、「如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依次修學,菩薩得以成就三十二應、十四種無畏功德、四不思議無作妙德等,具有無量大威神力。

在菩薩行方面,《悲華經》中,寶藏如來為太子授記時,還說太子在行菩薩道時,已經有無量眾生得以脫離苦惱,在菩薩位時,已經能大作佛事了。具體表現在《楞嚴經》中,菩薩「現一一形,誦一一咒」,無論現什麼形,誦什麼咒,都能讓眾生遠離恐怖憂惱。聯繫起來看,就是有堅固大願,還要踏實修行,具足福慧威德,才能救度眾生。

證大智

《心經》是佛法中全部般若法門精髓的精髓,中心的中心,是大乘六度中最後成就的大法,所謂三世諸佛以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觀世音菩薩(玄奘法師譯為觀自在菩薩)觀五蘊皆空,自性實相般若的智慧顯露,這是以其成佛威德來開示的最勝妙的法門,能夠解脫一切苦難,獲得一切功德。

行大慈

由於大悲願力,為了發起一切菩薩的菩提心,為了安樂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的道業,觀世音菩薩倒駕慈航,以大慈大悲普門示現、尋聲救苦,而受到廣泛的讚頌。正如《普門品》中說的:「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十方佛國,任運自在無不示現,對娑婆世界的種種眾生,菩薩都能以深妙智慧與威神德力,救脫世間的一切苦難。將《普門品》與《楞嚴經》對照參讀,《普門品》中講述的是菩薩可以做什麼、菩薩在做什麼,《楞嚴經》就是回答菩薩為什麼能做到這些,是修行什麼才擁有「巍巍如是」的威神之力的,而《心經》就是菩薩自證成佛、圓滿境界的闡述。

正如《大日經》中所說:「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一切清凈功德都應以大悲為主導,如果能以緣起正觀,觀察一切眾生之間的關係,就能發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是大乘佛法的根本,也是「家家觀世音」的根本原因。

編輯:行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是學堂 的精彩文章:

如何拜佛?如何修供養?如何修隨喜?
印光大師一生極力提倡讀誦的書:《了凡四訓》

TAG:如是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