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33年,是時候思考一下謝晉的《芙蓉鎮》了,時代下的悲戚人
《芙蓉鎮》
今年是謝晉導演逝世的第11個年頭了,在這是一個年頭中,人們不知多少次回味他的電影,在中國電影史上,謝晉絕對有好幾頁的內容。在曾經動蕩的年代,是以謝晉為首的中國第三代導演守住了電影的一片藍天,他最著名的電影之一《芙蓉鎮》,讓如今的我們知道了在那個大時代下,小人物究竟是何種命運。
謝晉
鏡頭永遠是定格一個時代歷史畫面最有效的東西,《芙蓉鎮》就是這麼一部電影,在當時那個時代,能夠拍出這樣的電影實屬不易,當然最不易的是它竟然能播出來。
《芙蓉鎮》電影主要講的是芙蓉鎮里的一位「豆腐西施」胡玉音,在經歷了各種運動,度過了丈夫死後的煎熬,掃大街的落魄以及二次婚姻的滄桑之後能跟自己的第二任丈夫過上幸福日子的故事。
可能很多人覺得這個故事的結局是典型的中國大團圓式的結局,但不可否認,這個團圓團的有意義,畢竟,在撥亂反正之後,人們能夠過上幸福的日子才是最觀眾感到安慰的事。
按照中國電視劇的發展思路來看,最後一定是惡貫滿盈的人得到了應有的報應,善良的人一定會過上幸福的日子,可最後受到懲罰的並不那麼全面,王秋赦瘋了,但是曾經的縣級領導李國香卻步步高升,生活也過得越來越好,當然只是生活過得好,並不能說生活過的幸福。尤其是最後李國香面對自己曾經批鬥過的人——秦書田之後還能笑著打招呼,可見這個人能步步高升也是有原因的。
畢竟,對自己喜歡的人笑很容易,但是要面對自己曾經的「敵人」,笑出來那是很難的,如果笑不出來,說明你是個正常人;如果你笑出來了,那說明你是個可怕的人,是個心機藏於心而不露於言表的人,這樣的人在任何場合往往能聞風而動,找到屬於自己的那個地位和工作。
姜文當時還年輕,僅僅24歲,是謝晉的電影成就了他,但往細了說,是秦書田造就了他。他所飾演的秦書田一反他如今所呈現的硬漢形象,在這部電影中,他只是一個文弱書生,一個具有信念信念的文弱書生,在這部電影中,什麼都不重要,別說什麼錢不錢的,你錢多了就說你是新富農,只有活著才是最重要的,這也引出了這部電影中非常重要的一句話,也是秦書田在被判刑時給胡玉音所說的:活下去,要像牲口一樣活下去。
當這句話說完之後,電影所呈現的畫面就用一個場景表達出了當時胡玉音的思想。
經歷了四季,胡玉音以不同的著裝出現在同一條街,但每次出現的時候所乾的工作都不一樣,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臟活累活;還有就是胡玉音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再有就是每次都會從這裡走過一個人,而每個人看到她頂個大肚子都會幫她。這個畫面的鏡頭語言簡而言之就是胡玉音在複雜的天氣中,頂個大肚子干著臟活累活,連走過的路人都看不下去了,可見胡玉音的求生欲有多強,就算不為她自己,她也要為自己肚子里的孩子著想。
看過這些下層人受的苦,我們會忍不住說謝晉導演真不愧是曾經一個時代的電影大師,在整個電影中感覺時不都有批判,比如說當有人靠著做生意越來越富有的時候,領導說這是資本主義,反而越過越窮的成了表揚的對象;當農民在吃糙米糠糧的時候,那些所謂的領導卻在喝著紅酒,吃著羊腿;當上級不允許兩個被批判的人結為夫妻時,領導們卻在暗地偷情,這就是所謂的社會。
當然,這只是電影中的批判,在古華的原著小說《芙蓉鎮》中,幾乎句句都是經典。其中就有一段形容李國香憶苦思甜事件的描寫,原文如下:
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端著粗碗想細碗,吃著糠粑想細糧,人心不足蛇吞象。所以憶苦思甜是件法寶,能派很多用場。
在電影中的李國香還是很能給人點好感的,但是在書中的李國香真的是一點都喜歡不起來,而且書中的李國香並不是因為組織上要進行運動而要整治胡玉音,而是因為私人原因,就是很單純的覺得她生意好,而且人長得也漂亮。
看這些的時候,我們會很自然地想到另一部電影,那就是張藝謀導演的《活著》,似乎這兩部電影是經過商量之後拍的,或者說是余華和古華兩人商量著寫的,說的都是在那樣的歷史環境下,底層小人物的命運。
但有一點《芙蓉鎮》是比不上《活著》的,那就是謝晉導演在拍攝的過程中,過度使用了情感線,這就讓人覺得胡玉音、秦書田這些小人物的歷史命運是被李國香、王秋赦這些所謂得「壞人」弄垮的,沒有一種宏觀上對歷史的反思。
但是在電影《活著》裡面就不一樣了,裡面幾乎沒有所謂的「壞人」,有也頂多算龍二一個,但福貴卻還生活在那種受壓迫的環境中,為什麼?其實原因很簡單,原因就在於當時的歷史環境,壓迫的環境下被壓迫的人。
但總是如此,這部電影也讓我們記得了什麼是《芙蓉鎮》的《活著》,就是像牲口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