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麻雀:說來慚愧,我差點打敗丹頂鶴,成為國鳥
母親的一位好友在我家附近買了房,但卻一直沒有裝修而空置著。因此友人委託家母時不時過去察看一下。一次,我陪著母親同去,檢查有沒有窗戶破損、水管漏水之類的狀況。走進屋子裡,不一會兒就在卧室的玻璃窗下,發現了一具小小的、早已乾癟了的屍骸。
可憐的小傢伙頭頂栗色,白色的臉頰上有著一塊明顯的黑斑,這不幸罹難的鳥兒無疑是一隻樹麻雀(Passer montanus)了。它已經死去了很久,眼窩和腹部早已凹陷,但周身沒有明顯的傷痕。臉頰上清晰的「黑臉蛋兒」表明它作為一隻成年麻雀的身份。
我們最熟悉的一種肥啾 | Alpsdake / Wikimedia Commons
可這門窗緊閉的房間里,怎麼會憑空出來只鳥呢?滿心狐疑的我不由得開始環顧四周,很快就注意到有亮光從牆上預留給空調管道的洞中透進屋來,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樹麻雀偏好在天然或者人工原因形成的孔洞里築巢,在人居環境里,屋檐、瓦片下,或者牆壁上的洞穴都能被它們所利用。這隻可憐的樹麻雀大概是以為能在這個洞里,發現合適築巢的地方吧?萬萬沒想到進去之後,就再也找不到出來的路,被困死在空房間之中。
在牆洞里
養育雛鳥的樹麻雀 | Jürgen from Sandesneben, Germany / Wikimedia Commons
城市中的常駐民
樹麻雀的學名里,屬名Passer源自拉丁文,就是指「麻雀」;種本名montanus也源自拉丁文,指「山區的、來自山區的」。樹麻雀確實可以生活在地勢較高的地方,在歐洲,樹麻雀分布海拔高度的上限達到了1500米,在亞洲則可達4400米。但它們的生活環境並不局限在山區,最主要的棲息地,還是鄉村和城市這樣的人居環境。
有趣的是,樹麻雀和家麻雀(P. domesticus)這兩個親緣關係非常接近的物種,在歐洲和亞洲的角色卻幾乎是對調過來的。歐洲城市中最為常見的麻雀是家麻雀。在歐洲,雖然已有部分樹麻雀開始在人工建築里築巢,但它們更多的還是在自然環境的洞穴里築巢,甚至在喜鵲或者白鸛巨大的巢的縫隙中,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地。
在樹洞里築巢的樹麻雀 | Ekytza / Wikimedia Commons
痴迷觀鳥的英國人,對樹麻雀的描述是「(相較於家麻雀而言)害羞且較少與人類交集」。所以,樹麻雀的英文名Tree Sparrow里,並沒有體現它親近人類的特性。而到了東亞地區,樹麻雀則完全取代了家麻雀,成為了城市中的常駐居民。
擅長適應人工環境的樹麻雀們,伴隨著人類的腳步,入侵到陌生的土地上。1870年,在密蘇里州的聖路易斯南部,美國人Carl Daenzer釋放了12對來自德國的樹麻雀。當地德裔移民開辦了很多啤酒作坊,為麻雀提供了大量穀物作為食物,這24隻樹麻雀很快就「紮根」了,並「開枝散葉」。
住在鳥屋裡的樹麻雀 | Pixabay
到了20世紀初,樹麻雀的種群已經穿過密西西河,進入到了伊利諾伊州西部。到了1925年,樹麻雀首次出現在聖路易斯東南約220公里的肯塔基州境內。密西西比河上穿行的駁船,被認為是樹麻雀擴散時搭乘的免費交通工具。目前樹麻雀已經在密蘇里州中東部和伊利諾斯州西部有了穩定的種群,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美國明尼蘇達州、威斯康辛州、愛荷華州東南部、印第安納州和肯塔基州西部也時有出現。
研究表明北美地區樹麻雀的遺傳多樣性要低於德國的種群,同時,北美地區的樹麻雀體型也要小於德國的樹麻雀,這可能是由於最初引入的樹麻雀數量有限,基因多樣性不高。北美樹麻雀的喙型也跟德國種群不同,也許是因為,兩地樹麻雀的食物不同,導致它們「分道揚鑣」,進化出不同的形態。
其貌不揚卻世人皆知
在東亞城市中,對於生活在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中的人而言,樹麻雀大概是他們最容易接觸到的野生鳥類了。但樹麻雀長相可謂平平,雖說常見,卻沒有什麼為人津津樂道的「鳥設」。因此,大家常常把所有毛色棕色的小鳥都當成「麻雀」。在歐亞大陸另一端的英國,有許多水平頗高的觀鳥人,然而英國人也常常覺得樹麻雀的長相過於「大眾臉」。他們把長相缺乏特點的棕色小鳥稱為「LBB」,這三個字母其實就是「小棕鳥(little brown bird)」的縮寫,樹麻雀當然也屬於一種「LBB」。
韓國古代畫家卜相璧(Byeon Sang-byeok)所畫的貓和麻雀 | Byeon Sang-byeok / Wikimedia Commons
麻雀雖然不起眼,卻是許多人心目中最熟悉的鳥類。十幾年前,我國曾有一次網路票選國鳥的活動,結果竟然是樹麻雀力壓群雄,甚至超過了呼聲很高的丹頂鶴(Grus japonensis),所得票數第一。雖說那次投票最後沒有了下文,國鳥至今仍虛位以待,但也可見樹麻雀在人們心目中的高認知度。目前國內唯一的鳥類學專業期刊《鳥類學研究》(Avian Research),也用國畫風格的樹麻雀畫像,作為刊物的標誌。
適應力超強也面臨危機
儘管樹麻雀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但高強度的城市化,仍會對樹麻雀這樣「打不死的小強」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有一項針對北京樹麻雀的研究表明,在城市中心,例如商業區、高層居民區和城市主幹道中,麻雀數量都很少。中國香港地區的鳥類調查則發現,香港樹麻雀的數量近些年來正在下降。在日本樹麻雀的數量也不斷減少。
現在城市裡的建築物結構發生了改變,樹麻雀可以築巢的洞穴日益減少,樹麻雀為了競爭築巢地點打破頭,甚至會對同類下毒手,把其他樹麻雀的蛋從窩裡摔出去,將「別人」的窩據為己有。
麻雀搶奪其他麻雀的巢,把蛋叼起來扔出去 | Kasahara S et al. (2014). Ardea, 102(1): 47-53.
農村的麻雀處境也不甚樂觀。在我國的農業大省四川和江西,都有人研究過樹麻雀的數量及分布,人們認為,近三十年來的環境污染和濫用農藥,是造成樹麻雀數量減少的重要原因。
說到最後,我們為什麼要關心不起眼的樹麻雀呢?這種鳥擁有廣大的分布範圍,適應人居環境的習性,這使它成為了研究城市化對於生態環境影響,以及生物適應環境能力的極好對象。更讓人感慨的是,都2019年了,還有冥頑不化的人,認為樹麻雀有「滋補壯陽」的神奇功效,把它們當成「野味」捕殺吃掉。
請給我們留下一個家 | Duncan Usher / Minden Pictures
離開友人房子之前,我檢查了所有的空調預留孔道,並把這些洞一一堵上。那具小小的屍骸,我把它移到了花園的雜草叢中,讓它回歸到自然的循環里去。我們生活中不經意的一個舉動,對與人共存的生靈們,卻可能意味著致命的陷阱。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城市裡連小小的樹麻雀都容不下了,那將是怎樣了無生氣的絕望景象呢?
作者:某個某某、robbi
果殼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些啥玩意兒的果殼
我覺得你應該關注一下
喜歡別忘了點在看喲
※喜訊:「秀恩愛,死得快」有了新證據
※堪稱污妖王的象拔蚌,到底有多好吃?
TAG:果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