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對嬪妃的稱呼是「小主」嗎?別被清宮劇騙了,很多人都不知道

清朝對嬪妃的稱呼是「小主」嗎?別被清宮劇騙了,很多人都不知道

近些年來,清宮影視劇大行其道,主要講述的是後宮之事,嬪妃之間的勾心鬥角和爾虞我詐實在是精彩,但觀眾心中也都明白這些劇情只是杜撰的,只有部分劇情的走向是按照歷史事實的,最起碼皇帝肯定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其他的就不能保證了。

比如在一部嚴謹點兒的清宮劇中,關於後宮禮儀是由專門的相關人員負責的,他們對於清宮歷史有一定的研究,很多地方都重現了當年的歷史,不過憑藉嚴謹的賣點還是給觀眾傳遞了一些錯誤的知識。

「小主」其實並非是清宮嬪妃的專屬,按照史料記載,之前的朝代中也出現過「小主」稱號,只不過並不是指嬪妃,而是稱呼皇室貴族等,比如年輕的君王、王子和小公主,在稱呼貧窮家庭中的當家人時都可以用「小主」。《呂氏春秋》中提到的「秦小主」,這裡的小主說的是秦君,秦厲公的曾孫。《西遊記》中也提到過稱王子為小主。《三國志·吳志·孫綝傳》中有一句「昔殺小主,自是大主所創,帝不復精其本末,便殺熊、損 。」還有梁斌的《紅旗譜》中也寫過一句,「咱小人家小主的」。如此可見「小主」的用途實在是廣泛。

上面所述都是史料中有過記載的,那麼清宮嬪妃被稱為「小主」是否有明確記載呢?有一本書《宮女談往錄》談的就是此事,也被後世人參考借鑒過,但這本書是後人所著,並非由清朝相關人員所寫,作者金易是民國人,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他搜集過相關的資料,還有一位曾經的宮女「榮兒」做鄰居,如此看來,他寫的這本書是很有借鑒和參考價值的。

書中寫著,「珍小主進前叩頭,道吉祥,完了,就一直跪在地下,低頭聽訓。」「不是,只有皇上、太后、主子、小主們的叫官房。」從這裡也可以推測皇帝的女人也分著三六九等,皇后嬪妃這些地位偏高的被叫做「主子」,而剩下的則被稱作「小主」。可這依然不能作為嚴謹的證據,金易寫這本書是在收集資料的四十年後寫的,此時的他已經年事已高,回憶起他跟榮兒談清宮回憶的時候,他不能準確複述也是在所難免的。不說「小主」,書中還有許多實實在在的錯誤,所以要借鑒參考這本書的時候,還需客觀嚴謹對待。

清朝人商衍瀛寫的一本書,他書中所引用的證據資料也都是由清朝人提供的,所以這本書的可信度更高,書中寫著,「據信修明說……珍妃對宮中太監時有賞賜,太監得些小恩小惠,都竭力奉承她,稱之為『小主兒』,謂『小主兒』大方。」這是信修明的口述,珍小主和珍小主兒差的只是一個兒化音,但都稱她為小主。

信修明是宮中的太監,他侍奉過珍妃,他的話參考價值很高,在他親自寫的記載中也提到過,「珍妃很好用錢,又常施惠於群監,近之者無不稱道主子之大方。」這裡他叫的是「主子」,稱呼主子是很正常的,那為什麼又會有「小主兒」這個稱呼呢?

「小主」是在《宮女談往錄》中出現的,但這本書與現存的相關資料和清宮人員的回憶錄還是有很多出入的,很有可能是作者在「主子「的原型上杜撰的,他在書中寫的時候用的口語化稱呼,畢竟清朝人和現代人的口語習慣還是不同的。

而「小主兒「同樣也是商衍瀛《珍妃命案》中自相矛盾的一點,北京話中的兒化音一般只用在平常生活中,正式場合是會避免兒化音的,那麼在後宮中若是稱主子為」小主兒「,這是犯了錯的,只有可能是一種戲謔稱呼,另外或許是信修明和商衍瀛兩人在交談的過程中,出現了口音上的偏差。

單憑這兩本書中提到的「小主「實在是難以做準確的證據讓後人參考借鑒,這很有可能是作者杜撰的,或者是回憶和口語習慣上出了偏差。清宮劇中似乎所有的人都在講漢語,但滿人哪能這麼快學完漢語,只能是慢慢的普及教化,在乾隆時期,官方語言才變成漢語,在此之前都是以滿語為主的。

朱家溍曾經詢問過太監宮女,在記錄中清楚地寫著稱呼嬪妃時要叫「某宮主位」,但這只是籠統稱呼,詳細的稱呼還是要根據后妃的地位所叫,比如稱呼肖欽賢皇后則是「老祖宗」,當她成為太后時,也會稱她為「老佛爺」,一般皇后也都是被叫做「皇后主子」,背地裡則是叫「主子娘娘」,宮人們無論是在跟前還是在背後都不會妄議后妃,還是很尊敬的稱呼。

在唐海炘的《我的兩位姑母瑾妃、珍妃》中寫著,后妃一般被稱為「主子」,這是對她們的尊稱,也提到過「瑾主妃」和「瑾主子」,還有的清宮資料中記載著「娘娘」,這些稱呼都是根據后妃的地位而定。如此看來,「小主」這個稱呼還是要經過考量的,不可隨意亂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古代修建完皇陵的工匠都必須死嗎?最後一名工匠是如何出來的?
欽天監說:客星見離宮,大凶,乾隆:朕不信,後大禍臨頭句句應驗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