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南北,畫風嚴謹洒脫,愛畫霧中仙山,方從義繪《雲山圖》
在國畫界對於一個畫家有很多稱呼,比如名家、大家、大師、宗師。這些評判的標準不盡相同,但有一點不容置疑,宗師的地位是最尊崇的,是僅次於聖人的。近300餘年有資格被稱為宗師的國畫家恐怕只有石濤一人了。他生於朝代更替之時,由佛門弟子還俗為紅塵中人。他技法全面,人物、花鳥、山水都有精品傳世。他不僅功力一流,還有理論著作傳世,一部《苦瓜和尚畫語錄》分十八個章節說遍了國畫中只可意會的境界之美。這部美學著作成了近現代很多國畫家推陳出新的理論基礎,吳冠中就從《苦瓜和尚畫語錄》中受益良多。
歷史上對於石濤的評價有個逐漸提升的過程。石濤在世之時他的名氣沒有八大山人大,甚至到了清代中期還有畫家認為石濤的創作題材過於雜亂,不能專精一科。這樣的評價其實還是根據石濤的人生經歷得到的見解,不能做到客觀公正。
石濤幼年出家並非他的本意,只是因為要躲避戰亂。石濤成年之後的還俗是他的本意,因為他想要出人頭地施展抱負。當他在江南參與了兩次接駕之後,他跑到了北京覺得有了一步登天的機會。這樣嚮往宦海生涯,在一大批遺民子弟的心中他成了「叛徒」。只好隨意找個借口,打壓他的藝術高度,單從作品而言,如果能力高、技法強、題材廣也成了缺點,那真的太不公平了。
石濤真正的創作高峰是他黯然神傷從北京返回江南,隱居在大滌草堂之後的這一時期。給石濤致命打擊的是康熙皇帝網羅天下畫家共同創作《南巡圖》。當時很多名家都從各地來到北京加入了創作團隊,石濤就在北京,卻偏偏沒有人邀請他加入創作。石濤看清現實之後,真正的通達透徹了,將心中無限的苦悶都融入作品之中。元人倪瓚在水墨中宣洩他的壓抑與孤獨,石濤在水墨中宣洩他的不滿與苦悶。
石濤精通國畫的各個門類,這應該是他的優點。這樣強大的實踐能力幫助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美學理論。石濤的著作《苦瓜和尚畫語錄》更像是一部哲學著作,他沒有以課徒畫稿的形式傳授他的技法,而是用玄妙高深的言語介紹他的思想。《苦瓜和尚畫語錄》開篇就是提出了他的中心思想,「法於何立,立於一畫」。在石濤看來,眾有之本,萬象之根這些事物很難用言語進行解釋,但可以通過繪畫作品去闡述明白。中國畫筆墨創作的根本就是跟天地萬物溝通,天地萬物在變化,筆墨技法也要隨之改變。
中國的傳統藝術實在是博大精深,有很多無法言傳的微妙感受,石濤把這些感覺用文字記錄了下來,為後人提供了與他能夠跨越時空交流的機會。在20世紀的很長一段時間,石濤在繪畫方面的技法成為標準規範,其實很多人一味地複製石濤的筆墨已經違背了他的創作理念。這個時候再去讀《苦瓜和尚畫語錄》就會發現筆墨當隨時代在任何時期都有進步意義。理論要聯繫實際變得更嚴謹,實際要依靠理論去修正錯誤。
拓展閱讀·繪畫作品欣賞
※重筆墨,更重抒情,清初畫家法若真繪《雲峰飛瀑圖》
※以畫為娛則高,以畫為業則陋,清代李鱓繪《松石紫藤圖》
TAG:薩培喇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