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犯下了一個大錯,使得劉邦不殺他都不行,並不是他要謀反
韓信是歷史上有名的人物,很多現代人熟悉的歷史典故都與他有關,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沒有韓信的幫助,劉邦根本不可能打下江山。可是,沒想到劉邦卻是個狠毒的人,為了鞏固自己的江山,把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都殺的差不多了,韓信的下場也不過如此。韓信在死前是非常憤怒的,不敢相信昔日的兄弟會對自己下死手,一代英雄就這樣消失了。
韓信之死,引起了人們的討論:有人認為是韓信起了謀反的心思,而也有人認為是劉邦的心狠手辣。但是,這些並不是最終的答案,回顧韓信的一生,我們發現,韓信就是被一個古老的觀念害慘了,他的死也與之息息相關。韓信這個人可以說是「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一個知己,兩個婦人,與他的一生捆綁著。
這是漢朝大將韓信墓前祠堂中的對聯,寥寥十字,高度概括了韓信一生中重大的經歷。
這裡,我們先說兩婦人,一個婦人是漂母,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婦人,早期時候韓信非常貧窮,一碗粥都喝不起,身上的衣服也都是破的,偶然遇到了漂母,漂母可憐這個貧窮的少年,給了他一碗飯,就是那一碗飯給韓信帶來了生機。而另外一位婦人就是呂后,呂后的手段極其殘忍,在劉邦出宮之時,藉助蕭何之手把韓信給殺死了。
我們再來說說一知己,蕭何不光是韓信的知己,還是他的伯樂。當初,韓信只是一個小兵,沒有辦法施展自己的才華,是蕭何的慧眼發現了他,並向劉邦推薦了他。在蕭何的極力勸說下劉邦重用了韓信,並把手中的兵權交給韓信,因此,韓信才能和劉邦一起打下江山,成為開國元老。不過,也是因為蕭何,韓信才落得慘死下場,呂后非常忌憚韓信的勢力,想要將他殺掉,韓信也是早早的察覺,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裝病一直躲在家中,呂后才沒有那麼快得手。
不久,呂后便收買了蕭何,兩個人計劃謀略,蕭何到韓信家中邀請韓信到宮中商討國事,韓信對恩人蕭何是非常信任的,所以,並沒有想那麼多,他沒有想到蕭何會出賣自己。而很多人提到的謀反之心,事實表明,韓信並沒有。當時,他帶兵打下了大片領土,勢力逐漸擴大,他的實力絲毫不輸於另外兩個人,身邊親近之人勸他另謀出路為自己開闢江山,可是,他拒絕了。
因為,在他看來,他能有當時的成就,離不開劉邦的信任與幫助,如果,不是劉邦把兵權交付給自己,自己怎麼有能力打下大片疆土呢?所以,韓信一直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這也說明他是一個觀念非常老舊的人,「知恩圖報」是必然,可是,不同的人對知恩圖報有著不同的理解,韓信的理解是:「自己對他人有恩,他人便會回報自己。」
所以,他認為劉邦會好好的重用自己,一起打下江山的恩情是無法忽視的。但是,錯就錯在這裡,韓信過於相信劉邦,把「圖報」寄托在了劉邦的身上,這也是他會死的最主要原因。
這期間,他犯下的第一個錯是自封齊王,他認為自己有功勞,劉邦應該回報自己。劉邦當時也看透了他的內心,只是不說破,最後,也封了他一個真正的齊王。荒謬的是,劉邦在遇戰事時,手握兵權的韓信沒有及時出兵,而是在心裡盤算著劉邦怎麼回報自己。韓信自己認為沒有什麼錯,而站在劉邦的角度來看,如果,自己不回報韓信,那麼,有一天韓信可能就不幹了,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劉邦就已動了殺心。
韓信本可以抓住機會,但是,最後是他自己把機會弄丟了,且他還沒有意識到危機。劉邦一開始只是想將韓信的勢力削弱,所以,將他降級為侯。劉邦這樣做,韓信怎麼受得了呢?腦中還一直想著「圖報」,別人的功勞沒有自己大都升職了,為什麼自己做出了這麼大的貢獻,最後還被降級了,他越想越不明白,且一直在死胡同里走不出來。最後,韓信的心態崩潰,各種話都說的出來,還撒潑不理朝廷政事,和劉邦公然叫板。
雖沒,韓信沒有謀逆之心,可是,劉邦實在放心不下。這個時候的劉邦已經想要韓信死了,沒想到,呂后倒是幫他除掉了後患。韓信死前的憤怒讓人思考,沒有能力之人,不僅得不到重用,還會讓人看不起,難以在這世間生存下去,但是,有能力之人,似乎也沒有那麼幸運,被人懷疑,被人嫉妒,最後,使自己處於危險之中。
韓信的一生跌宕起伏,「知恩圖報」本是好事,可是,韓信因理解錯誤,最終,搭上了性命。他本是一個英雄人物,卻因為自己內心的固執害了自己,如果,他不一昧的想著讓劉邦回報自己,或許他就不會死了。所以,「知恩圖報」應當正確理解,得到別人的幫助要回報別人,而不是幫助了別人,就必須得帶別人同樣的回報。
參考資料:
【《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高祖本紀》】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