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攝影是如何傳入亞洲國家的?
自從歐美國家陸續完成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世界逐漸成為一個整體,早期全球化的趨勢使得每個國家都難以「獨善其身」。
而在19世紀中期左右,亞洲大陸上幾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也開始不得不被迫打開「國門」。攝影術藉此,慢慢進入亞洲。
1853年7月14日,美國海軍准將馬修·佩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率領艦隊在久里濱登陸,此行使命是將美國總統要求日本開國的信交給日本政府。而幕府則表示無法立即答覆,希望能給予時間考慮。
Matthew Perry
一年後佩里再訪日本,和日本幕府在3月31日簽訂了《日米和親條約》,日本正式對西方開放。也就是在此期間,跟隨馬修·佩里的遠征艦隊抵達日本的美國藝術家、攝影家小伊利法特·布朗(Eliphalet Brown,Jr.),拍攝了日本最早的達蓋爾法肖像。
小伊利法特·布朗在日本沖繩拍攝達蓋爾銀版照片時的情景,石版畫,見於霍克斯編纂《美國海軍艦隊遠征中國海與日本紀行》,1856年。
但是,日本人嘗試使用達蓋爾式攝影法拍照是在1848年長崎的一名商人進口了第一台相機之後。儘管如此,直到1857年,日本攝影師才拍攝出稱得上成功的達蓋爾法攝影作品,而一年之後,日本也出現了首幅由日本攝影師拍攝的火棉膠濕版攝影作品。
到了19世紀70年代中後期,日本主要的城市開始出現專業的攝影工作室,僅僅在東京地區就有100多家,而戒備森嚴的的皇室也開始允許皇室成員拍攝肖像。
《帶著相機的法國夫婦》(French Couple with Camera),1861年,彩色木版畫印相,嘉數一山(Yoshikazu Issan)。從中可以看出,早期是外國人在日本使用相機,他們不僅為當地人拍照,還教會了人們相關技術。
和日本相比,中國國門的被迫打開則顯得更為屈辱。
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中國經歷了兩年大大小小的鬥爭,並在1842年簽署了近代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國門由此被迫打開。
鴉片戰爭爆發離攝影術發明不過1年,而據考證,中國最早的照片是法國攝影師于勒·埃及爾(Jules Itier)在1844年拍攝的澳門和廣州的達蓋爾法照片。
于勒·埃及爾攝,澳門南灣,1844年,達蓋爾銀版照片。
然而直到19世紀60年代,西方攝影師才開始抵達中國,有規模地開展攝影活動。
其中,彌爾頓·米勒(Milton Miller)於19世紀60年代早期在香港開設了攝影工作室,拍攝了大量廣東商人、滿清官員和他們的家人一本正經的照片。
彌爾頓·米勒攝,「中國女子」,1861年-1863年,在米勒的廣州照相館中拍攝,大尺寸蛋白照片。
彌爾頓·米勒攝,「中國家庭,香港」,1861年-1863年,在米勒的香港照相館中拍攝,大尺寸蛋白照片。
與此同時,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則拍攝了許多工人和農民的照片,並在1873年至1874年期間出版了四卷本畫冊,題為《中國和中國人影像》(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
約翰·湯姆遜攝,廣州的中國居民,約1869-1870年。
約翰·湯姆遜攝,「廣州的花園」,1868年。
當然,中國本土攝影師也有開設照相館,其中賴阿芳(Afong Lai)照相館發展得就比較順利,從19世紀50年代晚期到20世紀一直比較活躍,其作品的藝術性也得到了湯姆遜的認可。
阿芳自拍肖像,1869年前後,櫥櫃照片大小,蛋白印相,含英文簽名「Afong」,及中文簽名「華芳」,並題「藝術家自拍像」。
阿芳攝,一位不知名的外國人,攝於雲咸街的阿芳照相館,1875年前後,櫥櫃格式照片。
阿芳攝,「颱風襲擊後的香港德忌利士船塢」,1874年。
至於處於南亞次大陸、很早就被英國殖民的印度,其各種攝影門類,包括肖像攝影,都是由英國殖民者帶入的,且迅速被印度商人和統治階級追捧。
從19世紀60年代起,印度的大城市也開始陸續湧現商業攝影工作室、宮廷指定的個人攝影師以及集市上為普通人拍照的攝影師。其中,拉娜·迪恩·達雅爾(Lala Deen Dayal)創辦的攝影工作室最為著名。
Lala Deen Dayal
在這一時期,印度的肖像攝影作品大都會手工繪製印度風格的裝飾。此外,印度肖像攝影作品除了在姿勢、著裝和內部裝飾各個方面同西方攝影有著明顯的不同,其他方面同西方作品比起來,並不存在所謂的天壤之別。
Lady M Jenkins,by Lala Deen Dayal,c 1890
但這並不代表印度的攝影就是對西方攝影的生搬硬套,實際上相機在印度的使用也具有獨特的風格。即使是在施加手工繪畫之前,印度攝影師在一定程度上仍可以避免攝影作品的空間和維度問題。
Portrait of Sir Pratab Singh,Maharajah of Orchla with his entourage,India,1882,by Lala Deen Dayal
總而言之,無情的歷史告訴我們,被裹挾進世界的潮流只是時間的問題。
而攝影術在發明之後也成為了一種潮流,其在亞洲的發展則伴隨著人們從封閉的傳統轉向對新科技開始接受的過程。因此,逐漸被亞洲人民接納的攝影術,也可以視作反映亞洲國家開放姿態的一個符號。
條目注釋:
1、馬休·卡爾布萊斯·佩里(1794-1858),或稱為培里,美國海軍將領,因率領黑船打開鎖國時期的日本國門而聞名於世。
2、《日米和親條約》,又稱《神奈川條約》,為1854年3月31日(嘉永7年3月3日 (舊曆))江戸幕府與美國所締結的和親條約。簽約代表,在日本方面全權代表為林復齋(大學校長)、美國方面全權代表為東印度艦隊司令長官馬休·佩里。條約中主要規定日本必須開放下田與函館這兩個港口與美國通商,並保證遇難船隻的美國船員得到安全保障。
3、小伊利法特·布朗(1816-1886),美國人,一個有成就的達蓋爾法攝影師、平版畫家和藝術家,專註海洋、肖像、歷史等題材。
4、《南京條約》(Treaty of Nanking),又稱「萬年和約」 、「白門條約」 、「江寧條約」 ,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該約於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朝政府欽差大臣耆英、伊裡布與英國代表璞鼎查在停泊於南京下關江面的英艦皋華麗號上籤訂,標誌著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束。
5、于勒·埃及爾(1802-1877),法國海關官員,中國最早照片攝影師。1843年,于勒·埃及爾帶著達蓋爾法攝影器材來的中國,並在工作之餘開始了他拍攝中國的影像之旅。他是目前學術界公認的第一位到中國從事攝影活動的外國攝影師。
6、彌爾頓·米勒(1830-1899),是美國攝影師。1861年來華,主要在廣州、上海等通商口岸活動。他的作品以表現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為主,拍攝技巧比較成熟。
7、約翰·湯姆遜(1837-1921),英國人。他不是最早來中國攝影的西方人,但卻是第一個最廣泛拍攝並傳播中國的西方攝影家,一本《中國與中國人》畫冊,更奠定了約翰·湯姆遜在世界攝影史上的地位,後人把他譽為攝影界的「馬可·波羅」。
8、賴阿芳(1839-1890),廣東人。他除了拍攝人物肖像外,還拍攝香港社會的世俗生活和風物景觀,作為旅遊紀念品向觀光客銷售。這是中國人最早的社會紀錄攝影。在此以前,中國的社會生活影像,都是由西方傳教士和探險家們拍攝的。賴阿芳的攝影,標誌著中國攝影正式擔當了記錄歷史的媒介身份。
9、拉娜·迪恩·達雅爾(1844-1905),印度攝影師,在孟買耶島和海德拉巴創立了印度最著名的攝影工作室。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他也一直是海德拉巴當地宮廷的御用攝影師。
________
※10天後,央美·無忌「商業攝影師高研班」報名通道 即將關閉
※10萬元的索尼FE 600mm F4 GM鏡頭,到底怎樣?
TAG:色影無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