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工智慧「上海高地」,AI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距離2019世界人工智慧(AI)大會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上海人工智慧產業也頻頻釋放新的積極信號。
7月30日,復旦張江國際腦影像中心、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揭牌;《推進上海馬橋人工智慧創新試驗區建設工作方案》於近日印發,未來10年,該試驗區將逐步建成人工智慧開發先行區、產業應用特色集聚區、未來城市發展試驗區。
其實,上海圍繞人工智慧的全鏈條部署從未停止,不僅在頂層設計上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進行支持,也圍繞產業、應用、研究等方面展開項目落地。
一年來,隨著2018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20個簽約項目全部落地,徐匯濱江、張江人工智慧島、楊浦長陽創谷等集聚效應明顯,人工智慧戰略專家諮詢委員會、SAIL大獎(世界人工智慧創新大賽的最高榮譽)加速推進……上海人工智慧生態圈已愈加清晰。
技術交流的平台
作為我國人工智慧產業的先行者,上海集聚了全國1/3的人工智慧人才,超過1000家人工智慧核心企業,泛人工智慧企業超過3000家,人工智慧相關產業規模超700億元,位居全國第一梯隊。
上海市領導在此前的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新聞發布會上強調:「人工智慧大會不單是一個會議、一個論壇,更是一個學術交流、技術展示、投資促進、產業合作的平台。」
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迎春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上海是一個典型的國際型城市,也是我國開放的窗口,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作為全球AI界展示AI技術和交流的平台,無疑能進一步加深國際合作。
在上海,不論是本土成長起來的依圖科技、極鏈科技等獨角獸企業,還是微軟亞洲研究院(上海)暨微軟-儀電人工智慧創新院、亞馬遜AWS上海人工智慧研究院、百度(上海)創新中心等國內外巨頭,都可以在不同的區域找到其身影。
而這些圍繞AI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關鍵核心領域的項目,不少都是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期間簽約的一批創新項目。
例如,開展AI前沿基礎研究和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的微軟亞洲研究院(上海)暨微軟-儀電人工智慧創新院、商湯科技建設新一代未來可超過50億億次每秒算力AI重大算力平台,以及輸出AI創新能力的上海交通大學、閔行區政府、博康集團和臨港集團合作建設「上海交大人工智慧研發與轉化平台」等,目前,20個去年大會簽約項目全部落地。
這些項目落地的背後,是上海打造的愈加完善的AI生態圈。
由微軟和張江集團打造的微軟人工智慧和物聯網實驗室今年5月開始運營後,已經入駐了30個左右的項目。
微軟人工智慧和物聯網實驗室負責人林妙菁近日對第一財經介紹,這批項目是他們從第一批300多個項目中篩選的,全過程都會由實驗室提供技術賦能。
在談及將全球最大實驗室落地上海的原因時,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曾告訴記者,上海是微軟立足中國發展的重要基地。他們希望,未來能用自己的力量和上海展開全面的合作,和合作夥伴一起把AI、物聯網等落實到各行業服務更多企業。
已入駐該微軟實驗室的一家企業負責人也對記者說,他們目前希望基於微軟的技術來做一些街道上的違規識別,「微軟他們不只有島上的技術人員提供支持,還有美國團隊進行遠程指導。在技術研究這塊,微軟提供的幫助都是免費的。而張江集團一直也會提供對接和協調服務。」
上海經信委透露,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除了主論壇和十大主題論壇,還將舉辦國際日、開發者日等特色活動。
產業地圖
自去年以來,人工智慧已上升為上海優先發展戰略,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繼2017年11月率先發布《關於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實施意見》後,2018年再度發布《關於加快推進上海人工智慧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辦法》,圍繞集聚高端人才、突破核心技術、推進示範應用等五個方面提出了22條具體舉措。
5月21日,全國首個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在上海啟動建設。僅相隔4天,5月25日,科技部支持建設的上海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也相繼啟動。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長朱秀梅此前表示,之所以選擇上海作為第一個先導區,主要是基於上海產業門類齊全,大數據的資源優勢,初步成規模的智慧應用基礎,和產學研、人才優勢四個方面的優勢。
如今,上海也在進一步編製產業發展的路線圖,形成上海方案。
以先導區所在地浦東新區為例,作為本次大會主場地的承載區,該區域也是上海AI企業和人才集聚的高地。以張江人工智慧島為核心承載區,該區域著力打造張江和臨港兩大人工智慧創新引領發展區,通過完善服務體系、深化應用場景,實現人工智慧賦能實體經濟。
目前,圍繞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浦東新區正著重推進從陸家嘴-世博的人工智慧應用場景建設,以張江人工智慧島為核心的產業集聚發展,以金橋5G AI為主的生態創新園建設。近期重點推動了AI 綜合研發、AI 智造、AI 生活、AI 交通等四方面工作。
而有著復旦、交大、中科院等院校研發優勢,並與微軟亞洲研究院、騰訊、商湯科技等國內外龍頭企業及獨角獸企業簽約的徐匯區,先後發布《打響「上海製造」品牌構築人工智慧新高地三年行動計劃》、《關於建設人工智慧發展新高地打造徐匯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的實施辦法》,制定發布了人工智慧新高地建設「T計劃」,形成了「一核一極一帶」的空間布局。
同時,黃浦、楊浦、長寧、閔行、青浦等都制定了人工智慧產業推進政策,從重點園區建設、應用場景示範、重點企業培育等方面推進人工智慧產業發展。
靜安區以市北高新園區為載體,促進大數據、雲計算等產業的聚集,突出功能性平台和示範基地建設,深化大數據在城市管理方面的應用。楊浦區依託各類功能性創新平台,促進人工智慧企業的聚集,成立了人工智慧創投服務聯盟,積極培育人工智慧多元創新生態。
走出依圖科技、商湯科技、流利說等AI企業創始人的上海交大,也在人工智慧的底層基礎研究上持續發力。上海交大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助理何黎明昨日告訴記者,上海交大人工智慧研發與轉化平台目前已經在正常運行,該平台現在的物理載體區還在上海閔行,未來,則有將這個載體放在馬橋的打算,更好地集合交大的成果轉化。
AI應用高地
作為賦能傳統製造業的關鍵手段,人工智慧應用場景也是上海打造人工智慧高地的重要一環。上海目標是到2020年打造60個人工智慧深度應用場景。
例如,針對賦能傳統製造業的人工智慧產業,已出台《關於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實施意見》,實施「智能上海」行動,形成應用驅動、科技引領、產業協同、生態培育、人才集聚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體系。並將人工智慧作為「5個中心」(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全球科創中心)建設的優先戰略。
去年12月,上海在全國率先發布「人工智慧應用場景建設實施計劃」。首批吸引了全球超過170份面向十大領域、19個具體點位的AI解決方案,最終共有12個具體場景入選。
在7月2日的上海第二批人工智慧應用場景需求發布暨上海人工智慧發展聯盟揭牌儀式上,包括人工智慧生活垃圾分類應用等28個場景需求發布。
記者近日走訪發現,上海AI+醫療、AI+教育等首批應用試點都已經開始實現。比如,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過去一年該醫院年門診量達144.72萬次,如何有效分配資源成了他們亟須解決的問題。如今,他們在挂號環節就利用AI實施了定向分級。
上海體育學院中國乒乓球學院對「智能乒乓球教練」應用場景提出了需求,包括對專業運動員擊球動作的針對性訓練、對初學者或愛好者的教學,以及支持對抗、模擬訓練的智能兵乓球機器人等。
中國信通院華東分院首席規劃師賀仁龍認為,上海成為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發陣容,不僅在於創建人工智慧先導區是國家舉措,還在於上海有發展人工智慧產業不可替代的自身魅力。比如上海還有打造AI高地不可離的5G網路,到2021年,上海要累計建設3萬個5G基站。
據上海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著眼於貫徹落實國家人工智慧發展戰略,下一步,上海將從產業布局、技術攻關、應用示範、生態營造等方面繼續發力,對標國際頂尖水準,打造世界級人工智慧品牌,放大溢出效應。在產業方面,將重點發展智能駕駛、智能機器人、智能硬體、智能感測器、智能晶元、智能軟體等領域,繼續吸引中外龍頭企業落地發展,加大對本地高成長企業和初創企業的支持,持續完善人工智慧健康發展生態,構築人工智慧「上海高地」。
※土地管理法二審,農地入市將迎重要節點
※金融委宣布,一大批金融對外開放措施在路上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