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寵物 > 為什麼和寵物告別這麼難?

為什麼和寵物告別這麼難?

寫在前面

你還記得,我們之前發布過一篇文章,名為「我們該如何與寵物告別」嗎?

在這篇文章里,我們和你分享了一些與寵物告別的方法,希望能幫你度過最痛苦的時期。但無論你有沒有經歷過「它的離去」,相信你都能理解這種痛楚和心碎。

因此,今天的「一心」就想和你聊一聊,為什麼和寵物告別這麼難?期望這篇文章,能讓你更好地度過告別時期。

作者:雨荷 /心理諮詢師

編輯:揚羽 影歌

死亡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於家裡有寵物的人們來說更是如此。

除了烏龜之外,幾乎沒有其它寵物的壽命能和人類相媲美,所以鏟屎官們總會和心愛的寵物們一起成長、度過一段快樂的成年時光,然後陪伴著它們逐漸老去,直到最後離開這個世界。

這樣的相遇似乎從一開始就意味著要分別,留給主人的除回憶外還有悲傷。

身邊沒養過寵物的人難免會問,「寵物對你來說這麼重要的嗎?為什麼你還走不出去呢?」

是啊,究竟為什麼和寵物告別會這麼難?

悲傷的主人們

沒有養過小動物的人可能很難想像,寵物離開時主人們傷心欲絕的心情。主人們光是想著,在未來某一刻可能和心愛的寵物分離,就會感受到痛苦,更別說那些經歷過寵物真正離開了的人們。

有些人會這麼表述:我感覺自己的一部分跟隨著它一起去了,心裡空落落的,好像永遠缺了一塊似的。

這樣的情緒並非偶然。

寵物離開會帶來怎樣的悲傷?

與我們僅有一海之隔的日本,剛剛完成了這樣一個研究[1]:

科學家招募了兩組寵物主人,其中一組主人的寵物很健康,而另一組的寵物剛剛被診斷出癌症。對兩組主人的情緒進行分析比較之後發現,癌症組主人的焦慮、抑鬱的得分都遠高於健康組。

光是寵物被診斷出癌症,就帶給了主人們這麼大的負面情緒,可見失去它們的影響會更重更持久[2]。

什麼是悲傷?

英國精神病學家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的依戀理論(Attachment Theory)認為:

悲傷是一種處理喪失(Loss)時的分離焦慮反應(Separation Anxiety)[3]。這種情緒反應能夠讓我們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應激事件。悲傷的時候,我們的注意力會從外部轉向內部,以便我們能進行更全面的自我評估、調整適應。

悲傷的五個階段

1969年,美國精神科醫生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übler.ROSS)在《論死亡和瀕臨死亡》(On Death and Dying)一書中描述總結了悲傷的五個階段(Five Stages of Grief)[4],這也是最為人熟知的理論。

對於寵物離世的主人來說,情緒狀態可能會是這樣:

第一階段:否認期(Denial)

最開始接到不幸消息的時候,不願接受現實的主人十分常見。他們很容易說出這樣的話,「你一定是騙我的,我的寵物不可能離開我,一定是哪裡搞錯了」。

有人覺得不接受現實很可笑,但實際上,這種下意識的否認是一種自我保護,這樣的認知為主人們接受寵物的離開提供了一個簡單的心理緩衝時間。

第二階段:憤怒期(Anger)

主人內心的悲傷必須找到一個出口,如果這種情緒發泄途徑是指向外界的,那麼表現出來的就是憤怒。

通常他們的怒火會沖向親人、獸醫或者其它主人,「你為什麼沒有早點發現它的異常」,或者「明明是一樣的情況,為什麼是我的寵物不在了!這不公平,憑什麼他們的寵物還活得好好的」;有時候這種憤怒也會發泄向主人自己,表現出來的就是自責,「如果我多關注它的情況,就不會出現這種事了」。

第三階段:協議期(Bargaining)

這個階段是主人們逐漸妥協於寵物離世的現實的過程。有些討價還價式的想法會出現,例如「只要讓我的寶貝回到我的身邊,我幹什麼都可以」。

這些想法不是毫無用處,它們或是自我設定了一個期限、或是需要完成一項承諾,如此,為主人延續了足夠的接受現實的時間。

第四階段:抑鬱期(Depression)

如果悲傷的出口是指向主人自身的,那麼表現出來的就可能是抑鬱。「它已經不在了,我再做什麼都沒用了」,「我太失敗了,如果再養一個寵物,它的結局應該也會是一樣的吧」。

第五階段:接受期(Acceptation)

隨著時間的流逝,主人心中的傷痕會被漸漸治癒,接受是最好的結局。

這時候,主人不再為逝去的生命無限惋惜,而是理解了離世不是不好的事情,死亡是所有生命無法逃避的終點。

能夠成功到達接受期的主人們,會把和寵物相處的點點滴滴牢記於心,很多主人都會有這樣的信念,只要這份記憶還在,自家的寵物就不算是真正離開。

以上的五個階段不一定會按順序發生,主人也不一定會經歷所有的階段,但是大家或多或少會有類似的體驗,甚至有可能陷入其中一個階段無法自拔。

深陷入情緒的主人們不得不承認,也許是因為不能接受,也許是因為捨不得,無論是什麼原因,在這種情緒下和自己的寵物好好告別是非常困難的,甚至對於有些人來說,告別都有可能是做不到的。

為什麼告別會這麼難呢?

告別是永恆的困難話題

不管在什麼樣的情境下,告別都永遠是一個困難的話題。

告別很困難

主人和寵物在建立了良好的依戀關係之後,這些毛孩子就不僅僅是寵物了。它們更多的會成為家庭的一份子,和人類擁有一樣重要的家庭位置[5]。

對於大主人來說,它們可以是孩子,也可以是生活、工作上的夥伴;在小主人看來,它們是兄弟姐妹的同時,也是自己的好朋友。

寵物們可以喚起人類在依戀關係中的情緒和行為模式。就像很多主人都會說,「它有時候就像個人一樣」。有時,家裡的寵物寶貝們確實擁有一些人類的特質,這使得它們能扮演生活中的特殊角色。

所以很多時候,寵物的離開帶給主人們的痛苦,甚至不亞於親朋好友去世所帶來的痛苦。

失去了寵物的感覺就和失去了親人的感覺一樣,期間的困難可想而知。

一段親密關係的結束

寵物依靠、陪伴主人,主人親近、了解自己的寵物,二者之間的親密關係形成了良性的情緒循環。

對於人類來說,親密關係呼應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情感與歸屬的需要」。在自己的寵物面前,人們不需要有絲毫的隱瞞和壓抑,可以安全地展現自己所有的情緒狀態。

在寵物離開之後,這種親密關係被強行結束了。如果主人身邊沒有足夠的社會支持系統的話,他/她就失去了自己最重要的夥伴、失去了可以全身心信賴的對象。

主人生活中類似「重要他人」位置的「重要寵物」位置空缺,沒有任何人、事、物能夠代替這之間的親密關係位置。

主人的被拋棄感

寵物的生命軌跡走得太快,卻將主人留在了原地。或多或少地,經歷了寵物離開的主人們,都會體驗到些許被拋棄的感覺:「它陪了我這麼久,終於堅持不住地離開了」,」它永遠走得比我快,我好像被拋下了」。

這種被拋棄的感受可能起源於童年階段不安全的依戀關係。所以在遇到寵物離開這種應激事件後,原有的情緒就會被激發出來,帶給主人們不安全感和失控感,原有的穩定的生活狀態被打破了。

人們往往會體驗到自身的感受是被忽略的,寵物離開了,似乎意味著寵物不在乎他們了;或者這個世界和原來不一樣了,不再熟悉,也就不再安全了。

主人身份的喪失

寵物不在了,不光意味著主人的情感寄託消失了,還意味著主人不再是主人了。

人們必須從原來的身份中脫離開。這種身份的喪失很難適應,原先回家後能看到的活潑身影不在了、不用再給家裡的小寶貝買寵物用品了、原先它最喜歡呆著的小窩現在空空如也了……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在提醒主人們,你身邊的寵物不在了,你在生活中的角色不一樣了。

尤其對於那些把寵物當成孩子的主人來講,告別會更加困難。寵物的離開不光帶走了他們主人的身份,更是帶走了他們作為父親/母親的身份。

在雙重身份的喪失之後,需要重新定義自己的家庭角色,互相衝突的需求和積累的壓力很有可能超出主人的應對能力。

缺少儀式感

而且很多時候,對於寵物的離開,並沒有像人類去世之後的一套儀式。遺體告別、葬禮等等提供了時間讓人消化事實、好好梳理和逝者的共同回憶。

但家裡的寵物不在了,經常會是一個戛然而止的事件,主人們往往還沒做好處理自身情緒的準備,沒能收拾好心態和自己的寵物告別,這一切就都已經結束了。

太突然的事實讓主人們很難和自己的寶貝好好告別,心中總是會留下太多遺憾。

和寵物告別是一個相當困難的過程,但主人只有在好好告別之後才能釋然。

希望在了解了背後的心理學原理之後,親朋好友就能夠理解主人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然後提供支持,陪伴他們度過這段艱難的日子。

而主人們也能夠開始理解自己的情緒,擺脫無盡悲傷的漩渦,漸漸釋然,慢慢把悲傷轉化為思念,一邊心中挂念著自己的寶貝們,一邊繼續好好地生活。

畢竟已經回到寵物星球上的寶貝們,也希望自己留給主人的是快樂,而不是悲傷。

無論怎樣,和寵物在一起的日子都會刻在主人們的心底,永遠珍貴,永遠閃閃發光。

?????

最後:

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

你會如何和它告別?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用,

那就請點個在看吧~

References:

[1] Nakano Y, Matsushima M, Nakamori A, et al.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pet owners after a diagnosis of cancer in their pet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Japan [J]. BMJ Open 2019;9:e024512.

[2] Zilcha-Mano, S.; Mikulincer, M.; Shaver, P.R. An attachment perspective on human–pet relationships: Conceptualization and assessment of pet attachment orientations [J]. J. Res. Personal. 2011, 45, 345–357.

[3] 約翰·鮑爾比. 依戀三部曲[M]. 付琳.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08.

[4] 羅斯. 論死亡和瀕臨死亡[M]. 邱謹. 廣東: 廣東經濟出版社, 2005.

[5] Cohen SP. Can pets function as family members? [J] West J Nurs Res 2002;24:621–38.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犬一話 的精彩文章:

打死金毛的兇手已找到,主人希望你幫他找回正義!
致每一位愛寵人,請了解下困難重重的TNR

TAG:一犬一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