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與此小國一戰,清軍已經吃了火器的虧,為啥乾隆還是固執於騎射?

與此小國一戰,清軍已經吃了火器的虧,為啥乾隆還是固執於騎射?

鴉片戰爭失敗後,清廷與英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國際地位大不如前。提及晚清幾十年,中國人總會為清人不屑的「奇淫巧術」,也就是槍炮的姍姍來遲感到惋惜,事實不然。

早在後金建立政權之後,滿人就已經開始注意火炮的威力,明廷從澳門葡萄牙人那裡買來的紅夷大炮就是最好的證明,寧錦一戰,八旗屍積如山,從那裡後滿洲人從未小瞧過火器的威力,相反他們早年入關還離不開這些近代新式裝備。在中原的政權穩固後,清朝歷代統治者也沒有疏忽槍炮的使用,直到乾隆在位時大清與緬甸的一場戰爭,改變了這種局面。

乾隆自詡十全老人,所謂十全武功,其中一項就是清緬之間爆發的一場戰爭。1762年,中國邊境常受到來自緬甸的騷擾,清廷派六萬兵馬討伐,前後四次,本以為能暢通無阻摧枯拉朽,沒想到被打的潰不成軍。據清朝學者魏源的《聖武記》記載,當時的緬甸艦船,裝備有西洋之火炮,火力大,操控自如,在雙方交戰的河域如入無人之境,給清軍造成巨大傷亡。此戰清軍損失接近兩萬,雲貴總督明瑞壯烈犧牲,給清廷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若不是緬甸國內後勤不足,這場戰爭十之八九會以清軍的慘敗告終。

耐人尋味的就是之後發生的事情,緬甸從英國人那裡購買了大量槍炮,打了回揚眉吐氣的漂亮仗,戰後清政府應該反思學習才是,乾隆在位時清軍裝備的火槍和前明差不了多少,攻擊距離短,威力小,被洋槍按在地上打。結果戰爭結束後清人還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為什麼?

這就不得不提到旗人的立國之本了:騎射。八旗勁旅靠的是騎兵發家,因而很重視這門技術,甚至直到清朝末年,清廷的皇子皇孫們也都要經過系統的騎射學習。乾隆在位時,還給後代留下死規矩,必須要熟練掌握騎馬射箭,各地方的旗裔將領也不準坐轎子代步,只能騎馬。試想,乾隆立下這門嚴格的祖訓後,後世誰敢不從?

1792年英國馬噶爾尼使團訪華,英國人給中國送來了極為貴重的禮物:最先進的野戰火炮。然而被漠視槍炮的清人扔到了圓明園,待到英法聯軍進犯時再被人家拿回去,實在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因此,滿清的滅亡不是沒有道理的,面對一個腐朽的政府,就是給他們再好的裝備、再先進的技術,其統治下的國家也只會是個充滿暴政與不公的老舊帝國,大可不必為其惋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向東向南看 的精彩文章:

聽聞關羽被殺後,劉備為何立馬稱帝,他真的不急著報仇嗎?
城市被核轟炸過會怎樣?日本人親述:河流被屍體堵滿,街上全是鬼

TAG:向東向南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