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天天帶著,孩子卻和你不親?父母的「假性陪伴」 對孩子有害無利

天天帶著,孩子卻和你不親?父母的「假性陪伴」 對孩子有害無利

|小歆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伊索克拉底曾說: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

誠然,父母是生我們養我們的人,作為子女,理應孝敬父母、親近父母。然而有許多家長卻抱怨道,自己天天帶孩子去這兒,帶孩子去那兒,結果孩子反倒和自己不親。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難道這些名言都是錯誤的嗎?

張女士最近很是苦惱,令她苦惱的不是別人,而是她的兒子。為了能更好的照顧兒子,她辭掉了人人羨慕的工作,安心在家帶娃。按理說,她為孩子付出的夠多了,孩子理應更親近她、更喜歡她才是。

可事實卻恰恰相反,每次只要張女士想要親近兒子,兒子就一百個不情願,這讓張女士很是失望。她不明白為什麼兒子會變成這樣。相比於對自己,兒子對丈夫的態度卻大相徑庭,雖然他爸爸因為工作不常回家,但每次爸爸一回家,兒子總是第一個沖向爸爸,爸爸對他也是又親又抱,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實,像材料中張女士那樣有類似疑問的家長不在少數,他們也很驚訝,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種狀況呢?接下來就隨我們一起去揭秘一下吧!

01.為什麼天天帶著孩子,孩子卻不和家長親呢?

⊙家長經常忽略孩子的感受。

孩子也是人,作為一種情感動物,他也需要家長的關懷。家長一直帶著孩子,並不能證明家長能夠時時刻刻關心孩子、呵護孩子。相反,一味的陪著孩子,很有可能會在無意之間疏忽了孩子的感受,孩子長期缺乏關愛,亦或者長期得不到父母愛的呵護,他很有可能會帶著一種報復的情緒來對待父母,「和父母不親」就是一個顯著的表現。

⊙父母經常有意無意的不尊重孩子。

有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終究是個孩子,自己做決定時沒有必要和孩子商量,孩子只需要聽著就可以了。雖說孩子在資歷、年齡等方面遠不如家長,但他也有發表意見和表達思想的權利,倘若家長一直不尊重孩子的感受,亦或者不尊重孩子的選擇判斷,久而久之,孩子的自尊心就會受到一定的傷害,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很有可能會通過報復的方式來「回饋」父母。

⊙家長的陪伴是「假性陪伴」。

正如前文中所說的,有很多家長都抱怨自己平時總是帶著孩子,為什麼孩子還是和自己不親呢?那請問,您的陪伴是不是假性陪伴呢?

謂「假性陪伴」,就是指,然將時間都花到到了親子互動上,但其實並沒有和孩子進行愛與愛之間的傳遞,相反,也只是消磨時間罷了。

例如:父母和孩子雖然坐在一起,但彼此各玩各的,你玩手機,我玩電腦,如此一來,又怎麼會有情感的溝通呢?又何謂溫情之存在呢?

不可否認,假性陪伴存在於許多家庭當中,然而許多家長都忽略掉了。那麼,這種假性陪伴又會給孩子造成哪些負面影響呢?

02.父母的假性陪伴會給孩子造成哪些傷害呢?

著名作家池莉說過:「現在太多的父母只願在孩子身上花錢,不願意花時間、精力和心思。實質上是家長變得糊塗了、自私了、盲目了、愚蠢了、懶惰了。」

⊙會讓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

為什麼有的孩子明明有家卻遲遲不肯回家呢?為什麼有人明明有家人陪伴,卻執意浪跡天涯呢?恐怕原因就在此了。家長長期對孩子施以假性陪伴,忽略孩子的感受,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感受不到家庭的愛。沒有了這份愛,他就無法有更大的勇氣和信心去迎戰未來,甚至會對自我產生否認和懷疑。

⊙會使孩子越來越自卑,冷酷無情。

都說愛能中和掉一切負能量,那麼與之相反,如果家長總是給予孩子假性陪伴,不能給孩子真正的愛與呵護時,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將這種負面情緒內化於心,他甚至會將這種情緒傳達給別人。因此,冷酷、無情、壓抑就成了他的心情標籤,當孩子變成這樣的人時,他的心已經不再熱了,他又怎能笑對人生、笑對生活呢?

⊙會影響到孩子的人際交往。

有的時候,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學。當父母對孩子投以假性陪伴,不在乎孩子的感受,忽略孩子的態度時,孩子就會拿這個做法去對別人。

對朋友是這樣,對陌生人也是這樣,到時候,孩子人際關係如何拓展呢?這種負面的交際方式甚至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每個家長在育兒的時候總會遇到一些困難,也會過許多錯誤,但犯錯誤不可怕,知錯能改才是好。作為家長,又應該如何正確的陪伴孩子呢?

03.作為家長,您該如何陪伴孩子呢?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斷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麼就需要家長付出個人的努力,不斷進修自己。」

⊙懂得適當的欣賞和肯定孩子。

孩子雖小,但他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當孩子做出一些小小成績時,當他渴望得到家長的鼓勵時,您應該毫不吝嗇的投以鼓勵和支持。適當的欣賞和肯定對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此時,當他得到您愛的反饋時,他也會用更大的真情去回饋給父母,如此一來,陪伴就成了高質量的陪伴。

⊙家長應經常傳遞更多的愛給孩子。

雖說陪伴孩子是重要的,但高質量的陪伴更是必不可少的。家長在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時候,應該持續不斷的輸出您的愛,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時時刻刻是被愛著的。

當孩子因做某事而受傷時,家長不應第一時間指責孩子,也不應第一時間去看物品有沒有損傷,而應看看孩子是否受傷,或者詢問孩子的心情如何,只有第一時間照顧到孩子的感受,才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愛著的,同樣,他才能夠被這份愛滋潤著,才能夠在這其間肆意的成長。

⊙給孩子足夠多的照顧和保護。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很多家長都會認為,孩子大了自己就不必再照顧孩子了,或者有了二胎,自己也就不必再管大寶了。但其實,不管孩子長多麼大,他永遠是您的孩子,您都應該給孩子溫暖,照顧他的感受,安撫他的情緒。只有讓他時時刻刻感受到自己是被照顧的,自己是被需要著的,他才能夠懂得反哺,懂得以同樣的方式來回饋父母。到那個時候,他又怎能不和你親呢?

其實,孩子不和父母親只是一層表象,透過這層表象,我們能夠發現許多育兒問題。所謂的陪伴並不只是待在一起,更多的,應該要給予孩子愛和呵護,讓孩子時時刻刻感覺自己是被愛著的,被需要著的。只有這樣,孩子才能以同樣的態度和父母親近,和父母一起共享天倫之樂。

那麼,您的孩子和您親嗎?您平時呵護過他嗎?歡迎說出您的想法,並和我們一起交流討論

————————

我是小歆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兒師,每天分享育兒相關知識。

在育兒過程中,大家如果遇到難題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些知識和經驗能夠給你們有效的建議。

想了解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歆媽媽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80後很多人都在啃老?70後坦言:他們是最心酸的一代
兒科醫生建議:別給孩子這樣吃飯,小心長出「雙排牙」

TAG:小歆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