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3本既有意思又漲知識的書

3本既有意思又漲知識的書

1.

《常識與通識》

作者: 阿城

《常識與通識》為阿城寫的一部隨筆。作品內容討論的諸如基因、人性中的攻擊、藝術與催眠、情感與化學等內容讓人腦洞大開,不禁為阿城先生的開闊和大氣所折服,作品讀來感覺非常有趣。初閱《常識與通識》,便覺眼前一亮,引起了我的閱讀興趣。作品所收的十二篇文章,是阿城在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八年發表於上海的雙月刊文學雜誌《收穫》上的作品。相對而言,作品著重談了腦科學,但又提到基因、蛋白酶之類,十二篇文章之間說是毫無章法也不為過,但卻深深的吸引到了我。

本書主要是阿城先生的「談話」。他非常舒服地擺出他平日聊天講故事的樣子,面對眾多讀者朋友,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如日常聊天般沒用生僻字、生僻詞,都是一般人會說會寫的詞句。第二自然是這本書的主題是「常識」,最後的《再見篇》就寫道「常識寫了有兩年了,這是最後一篇」。但若單純把這本書當作生物學科普文卻又不那麼像回事,比起常見的科普文,它態度貌似不那麼嚴謹,東拉西扯,連標題也很隨意。書中內容更是天馬行空,想到哪說到哪,意趣盎然。文化味和市井味比例恰當,中國文人腔調結結實實地沉在文字里,不虛不浮,極有興趣進行閱讀。

2.

《水云:沈從文散文》

作者:沈從文

「總是用一種善意的、含情的微笑,來看這個世界的一切。」這是汪老對沈從文的評價。沈從文的散文就和這段評價一樣,乾淨清新,細膩溫暖。在沅水上畢業的沈從文,數次在沅水上走走停停,用文字記下途中所見、所感。

這本散文精選集,選篇以沈從文的生命軌跡與故土情結為背景。有作者《湘西》中的回憶、《湘行散記》中的寫意,也有水雲流動的四處風景和從文長居城市後的人生感悟。通過這些散文,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作者對水這一審美意象的眷戀,也可以體會到雖然離鄉多年,但深刻於作者骨血中的、對故土無法割捨的情結。

我們讀他的作品,好像在沙漠炎曰中跋涉數百里長途之後,忽然走進一片陰森蓊鬱的樹林,放下肩頭重擔,拭去臉上熱汗,在如茵軟草上躺了下來。頃刻之間,那爽肌的空翠,沁心的涼風,使你四體鬆懈,百憂消散,像喝了美酒一般,不由得沉沉入夢。

3.

《文學是什麼》

作者: 傅道彬

什麼是文學?其實,回答這樣的問題如同回答什麼是人、什麼是哲學、什麼是藝術等問題一樣,是個費力而不討好的事情。即使再追問一千次,還會有一千零一種答案。其實,對那些不是專門研究文學的人們來說,可能會覺得另一個問題離自己更近,那就是我們為什麼需要文學?

《文學是什麼》從模仿與表現、文學作為語言藝術、美與真、遊戲與佈道、內容與形式關係、作家創作論、文學體裁、接受美學等多個方面簡明暢達地為讀者展示了一幅包含文學內涵與外延的濃縮圖景,有助於讀者短時間內了解「文學是什麼」這一論題,是一部優秀的學術普及讀物。

我們看到有人把文學比喻為鏡子,有人把文學比喻為燈,還有人把文學比喻為畫。不同的比喻代表著不同的文學觀,代表著不同的美學觀。文學的真正意義也就上升為生命與存在的意義,人類的本真生存方式總是要尋求詩意的棲居,偉大的文學家總是通過作品揭示出世界的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書薦 的精彩文章:

適合慵懶夏日的3本好書
這3本文學好書,帶你體味不同的人生智慧

TAG:每日書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