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畢業後的選擇:「雙一流」博士後還是「雙非」編製內?

畢業後的選擇:「雙一流」博士後還是「雙非」編製內?

畢業後的選擇:「雙一流」的博士後還是「雙非」的編製內

作者 | 李士成

現在國內很多高校,特別是「雙一流」高校,逐漸和國外接軌,除了戴帽子的人才之外,都採用「非升即走」的高級博士後模式進人。

而多數的「雙非」高校由於對人才的吸引力不夠,對擁有博士學位的年輕人仍然直接給編製。

那畢業的博士們該怎麼選擇呢?

除了少數非常優秀的博士,大多數博士生畢業後,都面臨這個選擇。

畢業後的選擇:「雙一流」博士後還是「雙非」編製內?

我們先來看看「雙一流」高級博士後的「悲慘」。

下面這個新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武漢大學自2015年實行「3+3」聘期制教師制度(可以理解為高級博士後),2018年到了第一個3年考核期。48名教師中,只有6名聘期制教師通過考核,僅有10%左右,受聘為固定教職副教授。

剩下的42名老師,個人申請,學校和學院也同意續聘的話,則進入第二個3年聘期。如果第二個聘期還沒有受聘為固定教職副教授,則無條件走人。

也聽說南京大學、中山大學都有類似的情況。

而「雙非」高校給的穩定和待遇還是很有誘惑力的。

發表了兩三篇SCI檢索論文的博士如果選擇「雙非」高校,一般剛剛入職就可以獲得固定教職——鐵飯碗。部分高校,還給提供住房,不菲的安家費,科研啟動費等等。

我在某一「雙非」高校擔任院長的朋友說他們的價碼:博士畢業來我們這裡,給60萬(稅後),還解決配偶工作。還跟我開玩笑說,像我這樣有幾篇SCI的優秀博士,他可以向學校爭取給到80萬(稅後)。

的確,我有一些去了「雙非」高校的博士同學,剛剛工作就擁有了較為穩定的生活。在消費水平不高的小城市,有學校提供的100多平甚至更大的房子,高校老師的收入基本可以保證小日子無憂。

那麼我們畢業後該作何選擇呢?是「非升即走」的高級博士後,還是微微翹起腳就夠得到的「雙非」平台的鐵飯碗?

我想先和大家分享我個人的經歷。

2016年7月份博士畢業以後,我稀里糊塗的成為了 「非升即走」的專職科研崗,和武漢大學的「3+3」聘任制一樣,不僅考核壓力大,其中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編製內的老師漲工資,我不漲;編製內的老師每年都有房補,我沒有;編製內的老師可以租學校的一套房子,而我只允許租一個床位……

臨淵羨魚和抱怨不公好像都不能解決問題,唯有一個獲得尊重的辦法,那就是努力證明自己的實力——我延續了博士期間的生活作息,早飯後8點多就上班,每天晚上11點左右下班,沒啥事周末基本不休息。

努力付出也獲得了回報。

從我發表文章的數量和影響因子的高低來看,2016-2019年這三年的產出遠超過了我碩博六年的產出。

具體來看,2010年9月至2016年7月共6年的研究生時光,我以第一作者發表被SCI檢索的論文是3篇,影響因子最高為3.149;2016年9月至2019年7月共3年時間,我以第一作者發表被SCI檢索的論文6篇,其中4篇大於4,甚至有3篇大於5.5。

人是有惰性的,微微翹起腳就能得到的「鐵飯碗」確實解決了很多生活上的煩惱,但也阻礙了我們在夢想之路上奮力奔跑。

聽一位70後的過來人朋友說,他那時候有部分很快評上副高的老師,可能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到現在也沒有評上正高;而他雖然在上副高職稱時候落後了一兩年,但一直在奮力奔跑,已經拿到正高職稱好幾年了。

還記得前一段時間看過一篇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的報道,說是對於博士畢業於同類高校、入職前發表論文數量和質量相當的教師來說,在入職後的5年內,在名氣大比在名氣小的高校工作的教師平均多發表5.1篇論文,多344次引用。

所以博士畢業去名氣大(相應的,挑戰和壓力也大)的高校工作,最有利於在職業早期發表又多又好的論文。

所以,剛取得博士學位的博士們,把眼光放長遠吧,選擇沒有編製的博士後,是選擇在職業生涯的早期經歷破繭的疼痛,也就能更早地化蝶高飛,取得學術職業生涯的成功。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自李士成科學網博客。

鏈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180745-1191727.html

畢業後的選擇:「雙一流」博士後還是「雙非」編製內?

合作事宜:market@stimes.cn

投稿事宜:tougao@stimes.c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最美的公式:你也能懂的麥克斯韋方程組(積分篇)
《自然》(20190704出版)一周論文導讀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