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時代,國貨品牌的著陸與「飛天」
1969年7月20日,美國人代表人類成功登上月球,留下人類在創造太空文明過程中第一個進步的腳印。
2019年1月3日,我國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成功著陸, 隨後月球車玉兔二號在月背留下了第一道車輪印記,並近距離拍下人類首張月背全景環拍照。
中國航天事業始於1956年,60多年來,中國的「風雨航天路」,首張月背照片正是國人在航天事業上進步的縮影。 而在航天領域之外,中國製造正也升級為「中國智造」,國貨品牌又在進行著何種創新與升級?
國潮興起,國貨品牌體現著大國重器的硬核精神
時尚是一個輪迴,美好的東西會一直延續下去,時代發展越快,舊東西反而越逆流而上,再次成為潮流的新寵。
不要說以「中國傳奇,東方之美」的品牌理念,近幾年逆襲為年銷售額達到近百億的本土護膚第一品牌的百雀羚;不要說在產品定位上嘗試營造一種時尚文化,打造回力IP,讓現在的年輕人了解歷史、了解回力文化的回力帆布鞋;也不要說近兩年連續出現在紐約時裝周,借國潮東風涅槃重生不斷推出淘寶爆款的李寧。
在1981年到1986年中,中國女排第一期實現大賽五連冠時,腳下的同樣也是「回力」
就說最近最火爆的動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就讓我們知道好看的動畫片不是只有美國迪士尼才能出品,這正是對中國動漫興起最好的回應。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除了傳統的日用國貨品牌外,在「科技興邦」的驅動下,僅僅十年來我們的科技產品已實現異軍突起之勢。
九十年代初,大哥大與BP機還是剛剛走進生活,世紀之初功能機普及,但性能落後、外觀中庸、山寨橫行是公眾對國貨的普遍印象。
當時中高端市場被海外品牌瓜分,人們記住的有摩托羅拉、諾基亞、西門子……現在這些巨頭有的已經黯然離場,有的已經在中國毫無存在感,取而代之的是華為、小米、OPPO等國產機,並遠銷海外。
眾所周知,華為不只做手機,其獨立自主的晶元技術才是真正代表著國貨品牌的硬核精神。OPPO的閃充充電技術研發成功,讓全球超過1億人享受到了手機快速充電的樂趣。產品不斷迭代的小米,在印度市場的銷量也已超過三星,穩居第一。
而在馬上來到的5G時代,只有華為具備了從晶元到手機,到基站的全套5G解決方案,中國企業終於第一次站在了手機通訊的前沿,做到了5G技術的領先,全球手機戰場,中國品牌正在逐漸成為技術創新的主流趨勢。
被中國企業牢牢控制的領域還有很多,大疆無人機已經佔領了無人機市場的霸主地位,連美軍都在採購使用。新興的新能源車背後的電池動力的支持離不開寧德時代。中國企業已經滲透入眾多領域,成為了領導者。
當電子科技產品乃至整個製造業將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智造」時,國貨品牌已然插上了一雙遠飛海外的翅膀。製造業里不得不提的是汽車製造,各大國產自主品牌汽車如今不僅在國內佔據著廣闊的市場,出口量也已超百萬,大國重器的硬核精神從汽車製造業上可見一斑。
回顧國產汽車的進化史,從1953年一汽建廠,到1956年產出第一款紅旗轎車,直到1980年我國汽車年銷量也僅有20萬輛;2001年加入WTO後,汽車製造產業迎來了黃金髮展期;到了2017年,國產汽車全年銷量2,901.54萬輛,連續九年蟬聯全球第一。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汽車市場。
近兩年在5G、大數據、人工智慧以及消費升級的驅動下,國產汽車正在加大對智能汽車產業的布局,並在智能車載系統和無人駕駛、自動駕駛等技術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傳統國貨使得國潮復興並非自嗨,如今無論是國產汽車品牌還是國外汽車品牌,都在利用自身品牌特性或技術優勢與國貨品牌進行品牌聯動,來貼近中國消費者。
汽車與國貨品牌跨界合作,文化與技術相得益彰
去年,BMW X2在上市推廣期間與李寧達成合作,聯合推出聯名運動鞋系列,展現出中西方元素的完美融合。
從品牌定位看,無論是BMW X2還是李寧,目標人群都是年輕消費者,並且在產品定位上也都打出年輕、時尚等標籤,活動展上隨處可見的「反其道而型」的標牌,表達著國貨品牌不拘一格的創新精神。
作為承載新中國汽車工業歷史的紅旗汽車,今年年初與故宮博物院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強強聯合將通過傳承與創新的方式,共同打造中國品牌IP,並通過文化、教育及公益等一系列活動,推廣中國文化。
去年3月,法國巴黎大皇宮裡,當全球媒體、消費者都將目光投向華為手機新一代拍照旗艦P20系列的時候,所有人都未曾相想到,華為MateRS保時捷設計壓軸亮相,驚艷全場。華為與保時捷合作的手機,代表著國產最頂級的手機產品。
拋開與國貨品牌合作來看,汽車為了尋求技術革新而實現智能升級,其跨界的玩法還有很多,而最高端的跨界就是汽車與航天技術的跨界。
實際上在汽車上未能成熟的技術在航天領域卻早已實現,例如汽車自動駕駛技術。早在1981年,美國發射第一架太空梭的時候,飛行器的自動駕駛技術就已經非常成熟,如今只是在把飛天技術進行「著陸」。
成熟應用在汽車上的航天技術和材料也有很多,上世紀90年代,奧迪就開始賣鋁材料車身的車,這種普遍在航天領域使用的合金鋁後來開始往汽車上轉移。
而英菲尼迪的Q50L搭載的航天線控轉向技術,簡稱DAS,使得車輛運行的輕便,也更精準。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汽車上的小細節也是來源於航天技術,比如說很多車上有HUD抬頭顯示功能、雷達、GPS定位、渦輪增壓發動機以及奧迪A8的夜視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國產汽車與航天技術的跨界合作更為深入,並取得了「飛天」成果。7月25日,中國首枚民營軌道級運載火箭——「長安歐尚汽車號」成功入軌,長安歐尚X7成為首個進入太空並完成太空實驗的中國汽車產品,在此前的基礎上,真正意義上打開了航天領域與汽車領域技術融合開發的大門。
國貨品牌得以「飛天」,中國智造的道路蓄勢待發
眾所周知,馬斯克一直在致力於航空航天、電動汽車和太陽能這三個行業的發展。他旗下的Space X公司,就是在長時間的進行民營領域的航天探索。
2019年4月12日,美國SpaceX公司完成重型獵鷹火箭發射升空,7月25日,「長安歐尚汽車號」中國首枚民營軌道級運載火箭成功入軌。如今美國人不僅在月球上不再孤單,美國汽車在太空中有了中國汽車為伴。
在此次火箭升空中,長安歐尚X7的等比例模型作為被帶入太空進行實驗的汽車產品,它接受了在火箭發射過程中以最高60m/S2的加速度、強震動、-60°C超低溫以及強輻射的環境下,對車身結構抗壓性和穩定性的考核。在太空實驗中獲得穩定性和安全性的數據後,進而對量產產品做進一步升級改造。
這次火箭發射成功入軌標誌中國民營火箭具備承擔商業發射能力,具備和國際上其他火箭企業一較高下的能力,降低了企業發射衛星的發射成本。而民營航天和車企聯合,為車企在未來技術的研發提供了先期驗證,讓汽車產品獲得航天級領先科技的運用。
與之同時,在火箭發射的當日,長安歐尚2020款科賽也同步上市。作為長安歐尚汽車品牌的首款戰略車型,顯然,在長安歐尚汽車的進程里,它一直扮演著主角的角色,這次也是同樣。
作為SUV車型,其不僅擁有超大空間、高科技屬性以及更強性能,還採用了航天級別的高強度車身設計,並且在C-NCAP碰撞測試中獲得了五星最高成績。
也許國潮文化的軟實力的「著陸」正逐漸被世界認可,但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智造」的路途還很遙遠,在大國重器的硬核精神引領下,國貨品牌的「飛天」不是終點,僅僅只是一切的開始。(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鍾毅、八尺,編輯/項歐)
※《蜘蛛俠:英雄遠征》在中國率先上映,極有可能成為10億級票房大片
※科創板首富誕生,依賴蘋果的華興源創陳文源夫婦「奪冠」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