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天喊著祛濕,但大多數的人敗在了這一步上,有你嗎?
要說現在最火的養生話題,「祛濕」絕對算一個。
前陣子,就有朋友強烈要求小編出一篇關於祛濕的文章,還有近600個朋友表示想看(包括小編,嘿嘿~)。
▼
看來大家都「深受其害」啊~
其實,小編是來到廣州才開始知道「祛濕」、「濕氣重」這些事情,以前在北方從來沒擔心過這事兒。
南方濕熱的天氣,確實讓人身體感覺不利落,不是腳重的挪不開,就是沒食慾,反正一說癥狀很多人都會撂一句話給你:
濕氣重,你該祛濕了!
道理我都懂,然後就去看很多祛濕方法,當然一邊吃吃吃喝喝喝能把濕氣祛了那自然最好。
以我混跡科普N年的經驗,在搜尋各種祛濕湯水過程中發現,很多人祛濕全敗在了這一步上:
只一味地盲目祛濕,喝各種湯水粥之前壓根沒有辨清自己是熱濕還是寒濕!
真的是很可惜了那些食材!
熱濕,這樣吃
濕熱,總體表現為口苦、口乾,舌苔厚、黃,睏倦乏力,老覺得睡不醒,咽部分泌物較多,大便不通暢、黏膩,精神煩躁。
如果往細里分,則有三類:
- 濕重於熱,有一點口乾,口苦不嚴重,舌苔膩而不黃。
- 濕熱並重,口乾、口苦嚴重些,舌苔黃厚膩;
- 熱重於濕,特別口乾,舌質紅,苔黃而干,大便乾結。
祛濕湯推薦:
土茯苓粉葛冬瓜豬骨湯、薏仁白扁豆雞腳湯、木棉花蓮蓬薏米湯、綿茵陳鯽魚湯等。
偏涼性的土茯苓、薏仁等煲湯可用於濕重於熱;偏寒性的綿茵陳、蒲公英、雞骨草等可用於熱重於濕或濕熱並重。
平素多喜歡吃煎炸、燒烤等的人可以對照下自己的癥狀。
寒濕,這樣吃
寒濕,表現為舌質淡,舌苔白;怕冷,吃涼食、受涼後容易腹脹、拉肚子;胃口不好,口淡,不想喝水;容易疲倦,嚴重的可出現浮腫,如手腳腫、眼泡腫。
祛濕湯推薦:
太子參茯苓陳皮排骨湯、扁豆茯苓豬骨湯
溫性的薑片、花椒、陳皮、砂仁,有苦溫燥濕的作用,可在炒菜、煲湯中加一些。如果脾胃虛寒,也可以加一些茯苓、淮山、党參等用來健脾。
平素喜食涼食的人(喝冰飲、吃雪糕)對照自己。
辨不清熱濕、寒濕,這樣吃
如果自己不能辨清是熱濕還是寒濕,那就先不要盲目喝祛濕湯,以防越祛越濕。
可以用性味比較平和的祛濕藥材煲湯、煮粥,如芡實、白茯苓、扁豆、淮山。
四神湯:茯苓、淮山、蓮子和芡實各20克左右,一起熬煮。
運動祛濕,人人皆宜
慢跑、走路是極好的運動,運動的時間和強度,自覺微微出汗就行。
在夏季,如果運動後大汗淋漓,又不及時擦乾,一進空調涼房或猛吹風扇,反而會導致濕邪、風邪而感冒。
※吃鹽越少越健康?海鹽比普通鹽更好?一文說清鹽的5個誤解
※腫瘤患者出院後,家庭護理注意些什麼?這3個方面,希望家屬清楚
TAG:家庭醫生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