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不能只靠藥物降體溫,老中醫還用這些方法

不能只靠藥物降體溫,老中醫還用這些方法

悅讀中醫

每天

11:30

推送最新鮮的

中醫藥權威精品知識

喜歡,就為我標星

小編導讀

發熱多見,既可單獨出現,也可見於各種疾病中。發熱現,體溫升,暈暈乎乎不好受,中醫來把發熱治。治療發熱,中醫有多種方法,可內治,也可依靠外治,兩者結合自然也是可以的。名醫陸小左教授就擅長內外合治,一起來看看陸教授是如何治療的吧。

(一)中藥治療

用藥特點:常用中藥有金銀花、連翹、梔子、丹皮、黃芩、石膏、生地、赤芍、知母、竹葉。

【風熱犯表】

癥狀:發熱,微惡風寒,頭痛微汗或有汗不暢,鼻塞流涕或白或黃,口乾或咽喉腫痛,咳嗽痰少而黏稠,舌尖紅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

治法:辛涼解表,清熱解毒。

處方:銀翹散加減。

銀花30g,連翹15g,竹葉10g,芥穗15g,牛蒡子15g,薄荷10g,甘草10g,桔梗10g,蘆根30g。

方義:方中銀花、連翹辛涼透表,清熱解毒,是君葯;薄荷、牛蒡子味辛而性涼,疏散風熱而清利頭目,解毒利咽;芥穗辛而微溫,助君葯發散表邪,透熱外出,與薄荷、牛蒡子共為臣葯;蘆根、竹葉清熱生津止渴;桔梗宣肺止咳化痰,共為佐葯;甘草調和諸葯,合桔梗清利咽喉。

【濕郁發熱】

癥狀:低熱,午後熱甚,胸悶脘痞,全身重著,不思飲食,渴不欲飲,嘔惡,大便稀薄或黏滯不爽,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濡數。

治法:利濕清熱。

處方:三仁湯加減。

杏仁10g,白蔻仁15g,薏苡仁15g,滑石10g,通草15g,竹葉10g,半夏15g,厚朴10g。

方義:方中以杏仁宣降肺氣,善開上焦;白蔻仁芳化濕濁,和暢中焦;薏苡仁益脾滲濕,疏導下焦;配以半夏、厚朴理氣燥濕;通草、滑石、竹葉清熱利濕。

【氣鬱發熱】

癥狀:發熱多為低熱或潮熱,熱勢常隨情緒波動而起伏,精神抑鬱,脅肋脹滿,煩躁易怒,口乾而苦,納食減少,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疏肝理氣,解郁泄熱。

處方:逍遙散加減。

柴胡10g,白芍10g,當歸15g,白朮15g,茯苓20g,甘草10g,薄荷10g。

方義:方中以柴胡、薄荷疏肝泄熱,當歸、白芍養血柔肝,白朮、茯苓、甘草培補脾土。氣鬱較甚,可加鬱金、香附、青皮理氣解郁;熱象較甚,舌紅口乾便秘者,可去白朮,加龍膽草、黃芩清肝瀉火;婦女若兼月經不調,可加澤蘭、益母草活血調經。

【氣虛發熱】

癥狀:發熱,熱勢或低或高,常在勞累後發作或加劇,倦怠乏力,氣短懶言,自汗,易於感冒,食少便溏,舌質淡,苔白薄,脈細弱。

治法:益氣健脾,甘溫除熱。

處方:補中益氣湯加減。

黃芪15g,党參15g,白朮15g,炙甘草10g,陳皮15g,當歸15g,升麻15g,柴胡15g。

方義:方中以黃芪、党參、白朮、甘草益氣健脾;當歸養血活血;陳皮理氣和胃;升麻、柴胡既能升舉清陽,又能透泄熱邪。自汗較多者,加牡蠣、浮小麥固表斂汗;時冷時熱,汗出惡風者,加桂枝、芍藥調和營衛;脾虛夾濕而見胸悶脘痞,舌苔白膩者,加蒼朮、茯苓、厚朴健脾燥濕。

(二)刮痧、刺絡、拔罐

陸小左教授常將刮痧、刺絡、拔罐等結合起來治療發熱,不論是外感還是內傷均有著很好的療效,臨床應用中常可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1.刮痧刮痧治療時以刮拭背部為主,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外感發熱者重點刮拭上焦,內傷發熱者重點刮拭中下焦。熱甚時可加刮曲池穴。

2.刺絡一般應用於實證發熱者,首選大椎穴及痧點聚集部位,外感發熱者再加大杼、肺俞等,內傷發熱者再加膈俞、肝俞、胃俞等,熱甚者還可加曲池。

3.拔罐主要選取背俞穴進行拔罐,亦可在刺絡部分加以拔罐,外感發熱者以上焦背俞穴為主,內傷發熱者以中下焦背俞穴為主。

4.放血外感發熱者,在耳尖、尺澤穴用消毒後三棱針點刺放血。

(三)推拿

陸小左教授認為,推拿對於外感發熱有很好的療效,可以有效緩解癥狀,縮短病程。在手法上常以疏經通絡,祛風解表為主。

1.揉太陽揉100次,可清熱祛風,止頭痛除煩躁。

2.揉攢竹指揉100次,可清熱明目,活絡散風。

3.抹坎宮以兩拇指自眉頭向眉梢做分抹36次,可醒腦明目,散風止痛。

4.推印堂以拇指從印堂穴向上推至髮際10次,有鎮靜安神,活絡疏風的作用。

5.揉迎香以指按揉迎香穴,可疏風通竅。

6.五指分梳兩手五指分開,交替從前髮際梳向後髮際66次,可行氣活血,疏通經絡,祛風定痛,安神養腦。

7.點揉曲池點揉100次,可轉化脾土之熱,燥化大腸經濕熱。

8.揉合谷揉100次,可疏風解表,鎮靜止痛。

9.揉外關揉100次,可疏風清熱,通絡止痛。

10.推抹手三陽用掌推法推抹上肢手三陽經循行部位約2~3分鐘。

11.揉風池患者坐位,揉此穴100次,可疏風通絡,鎮靜止痛。

12.拿頸項用拇指與食指拿捏頸項兩側,從風池穴至頸項根部,反覆10遍。

13.揉肺俞揉100次,可宣肺疏風解表。

14.擦大椎以透熱為度,可通陽解表清熱。

15.擦膀胱經以小魚際豎擦背部膀胱經的第一側線,重點擦大杼至膈俞部位,以透熱為度。

16.拿肩井以患者感覺酸脹為度,可振奮陽氣。

醫 案

郭某,男,51歲,退休,天津人。2009年8月27日下午4點初診。

主訴:面部水腫伴發熱1天。

現病史:患者自訴昨日下午五點多開始無明顯誘因發熱,自測體溫37.8℃,而後眼瞼、顏面浮腫,以口角唇部最為嚴重,軀幹四肢無異常。夜間熱度不減,今晨自測體溫38.7℃,無頭痛、惡寒。今日中午服用撲熱息痛,熱退,水腫不消。肢體困重,胸悶,納少,泛惡,大便長期溏瀉。

查體:舌暗紅,苔黃膩,脈細濡。

診斷:風水發熱。

辨證:脾虛濕浸,風熱犯表。

處方:

(1)中藥治療:治以清熱利濕,宣肺消腫。桑白皮15g,陳皮5g,乾薑皮10g,大腹皮15g,茯苓皮20g,澤瀉15g,車前子30g,桂枝10g,豬苓15g,連翹15g,麻黃6g,白朮15g,防風15g,白芍25g,天麻15g。4劑,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用。囑其禁食辛辣、油膩食物,以免助濕生熱。

(2)刺絡大椎,曲池穴拔罐。

(3)推拿:按照外感發熱推拿療法操作。

10天後複診,患者已愈。

按:風邪襲表,肺氣閉塞,通調失職,風遏水阻,發為水腫,此即《景岳全書·腫脹》所謂:「凡外感毒風,邪留肌膚,則亦能忽然浮腫。」又見水腫難消,肢體困重,納少,便溏,是因脾虛濕盛所致。陸小左教授選用五皮飲合越婢加術湯加減,以標本兼治。五皮飲利水消腫,理氣健脾,脾運則水難以生;越婢加術湯宣肺清熱,祛風利水,主治風水夾熱之浮腫證,為治標之法;加桂枝、芍藥調和營衛。刺絡拔罐,以外泄內蘊之熱毒;推拿可通陽解表清熱。

發熱可以這樣治,內外合治,降溫除熱。

想了解更多嗎?形神兼治,針葯並施,陸小左教授的臨床經驗集萃盡在這本書——

《 形神兼治 針葯並施——陸小左學術經驗集萃 》

(點擊封面,立即購買好書)

陸小左教授從事中醫藥臨床及教學科研工作多年,治病療痾,教書育人,勤耕不輟,在中醫藥繼承與創新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熟練運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刮痧、走罐、割治等多種中醫藥傳統技能,堅持「形神兼治,針葯並施」的治療原則。他倡導的「辨病辨證中醫藥多維立體療法」在心腦血管病、失眠、頸肩腰腿病、月經病以及牛皮癬等皮膚病方面療效顯著。為繁榮中醫藥學術思想,促進中醫藥的發展,現將陸小左教授的臨床、教學及科研經驗進行系統梳理提煉,望對同行、後學者有所裨益和啟迪。

當中醫遇上現代科技

3000餘本中醫好書隨時研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大暑養生的首選食物竟是它
4個外塗小方,搞定各型濕疹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