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聲容聲,質量取勝」,對手們上了富豪榜,他卻銷聲匿跡
文/華商韜略 陳光 伊然
曾經的老對手和老朋友們,大多成了富豪榜常客,而他已經沒了身影。
改革開放初期有個說法:全國看廣東,廣東看順德。
最鼎盛時期,廣東佔據全國1/3的家電產量,順德佔了廣東的一半。這裡走出了美的、格蘭仕、科龍等品牌,第一批評選全國十大鄉鎮企業時,順德有5家上榜。
1991年,珠江冰箱廠賣出了48萬台容聲牌冰箱,居全國首位。當時業內兩大「勢力」,南邊是容聲,北邊是海爾,前者的名頭要更勝一籌。
容聲的創始人潘寧曾因為「發展就是硬道理」的肯定,名聲大振。
八十年代初,作為容奇鎮(現佛山市順德區容桂鎮)工業與交通辦公室副主任,潘寧經常到全國各地開會,他出差時還留了個心思,專門看看有什麼生意可做。
當時城市老百姓對於現代化家用電器非常渴求,而「冰箱是一個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家電產品」,於是回到容奇後,潘寧便組織了幾十個人做冰箱。
潘寧對於冰箱原理和構造一竅不通,團隊里有些人甚至沒見過冰箱。
潘寧一拍板:「要技術,我們沒有,出去學」。吃了多次閉門羹後,潘寧在北京雪花冰箱廠見到了負責人。夜裡,他們在澡堂子里睡覺,白天跑到廠里學藝,運氣好碰上技術人員心情不錯,還能給他們講上一陣子。
潘寧又派人去西安交大學習製冷技術,並且到市場上搜集冰箱的替代設備、工藝和材料。
那之後,他和團隊回到鎮上,開始了十幾個月的攻關。
1983年9月,這支雜牌軍在作坊里試驗、生產出了中國第一台雙開門冰箱。試製團隊一共「敲」出了三台冰箱,他們將冰箱送審,一台送到香港,一台在國內,香港的那台很快被鑒定技術合格。
1984年10月,珠江冰箱廠正式成立,潘寧將品牌名稱定為「容聲」。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是中國冰箱企業集體崛起的年份。
1985年發生了一件膾炙人口的事:海爾的張瑞敏在突擊檢查倉庫後,召集全體員工,讓他們親手砸掉了76台有缺陷的冰箱。
而在這一年,還有一件鮮為人知的事情。
潘寧主導珠江冰箱廠建立了一座儲存3000台冰箱的檢驗庫,所有已經檢驗合格的冰箱,必須在這間「倉庫」里經過24小時的製冷運行才能出廠,在當時的冰箱企業里,這道檢驗程序絕無僅有。靠著這道工序,潘寧發現了不少問題。比如,珠江廠的噴塗車間率先使用了一種新的材料漆,這種材料生產的冰箱門上有小水泡。潘寧為此開了緊急會議,宣布停產兩個月,並且迅速召回了已經進入市場的1000台冰箱。
這是國內所有產業里第一起「產品召回」案例。但這段往事已無人提起。
當時,國營廠的冰箱產多少就能銷多少,有時候甚至要憑票排隊購買。家電企業拼的是規模,誰員工多、生產線多,誰就掌握話語權。但作為鄉鎮企業,珠江冰箱廠不受渠道待見,生產規模更沒有優勢。
思前想後,潘寧認為只有打出品牌,保質量,才能實現逆轉。
容聲冰箱有了最初的利潤後,潘寧便率先建設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全性能檢測中心,這是中國最早的標準計量中心。
容聲在珠三角一飛衝天後,他隨即在小鎮上運籌起了全國的生意。
1988年,潘寧率先在行業打起了品牌戰,邀請香港影視明星汪明荃代言。"容聲容聲、質量取勝"廣告,成為當時轟動中國家電業的一大事件。
全國各地的訂單紛至沓來。潘寧將到手的利潤全部拿來採購先進設備,在短時間內打造出了一條全國領先的生產線。曾經「偷偷學藝」的鄉鎮企業,在6年內成為了業界公認的老師。
1992年8月,珠江冰箱廠在政策的指引下改製成為珠江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員工占股20%,鎮政府持80%的股份。
1993年,香港人李國明擔任冰箱廠財務總監。「這個留著小鬍子、看上去高深莫測」的人在香港做了一次成功的募捐,為珠江電器廠引進了三家境外投資人,募集了近4億元的資金,公司性質變更為中外合資企業。
1994年,電器廠更名為廣東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科龍的意思是「科技的巨龍」,潘寧給企業改這個名字,是希望擺脫規模戰、價格戰,甚至擺脫生產線進口,靠科技去世界市場攻城拔寨。
彼時,中國的家電企業依靠價格戰在本土擊敗了一批跨國企業,形勢一片大好。
但潘寧卻出來唱反調,他指明中國的家電企業只是裝配工廠,核心部件都是國外進口。公司的一次會議上,他激動地說:「如果不能在有生之年裝出一台百分之百的中國冰箱,我們這代冰箱人愧對後人。」
更名為科龍後,潘寧不再局限於冰箱、冰櫃產品,而是涉足空調、模具等多類別。大刀闊斧的幾年時間裡,科龍迅速攀升至頂峰。
1993年,這家企業的銷售額是18億,1996年,這個數字猛增至45億。
1996年6月,帶著6.6億元凈利潤的成績,科龍電器在香港上市,成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鄉鎮企業,並成功募集資金7.07億人民幣。其股份就此一分為三:鎮政府持內資股41.96%,內部員工持內資股10.49%,H股流通佔比47.55%。
這樣的股權分配,依舊和潘寧這個企業的實際締造者沒什麼關係。
1998年12月,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科龍集團突然宣布潘寧辭去公司總裁職務,4個月後,他卸任董事長。
沒有爭論、沒有發聲,潘寧就此告別科龍,直至消失。
期間,有說法稱,潘寧已到了退休年齡,受到了來自各界的壓力。離開的時候,他與科龍約法三章:不保留辦公室,不拿科龍一分錢退休金,不要科龍一股股份。
很多人懷念潘寧,但是他再沒有公開露面,遠走加拿大過上了退休生活。
離開前,潘寧說了一段話:「像我這樣干到65歲的企業家,屈指可數。我光榮退休,確實好榮幸。」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垃圾分類時代,有人看見的是四個垃圾桶,有人看見的是新商機!
※他帶著「鞋王」百麗重出江湖,也在超巴菲特之路上再進一步
TAG:華商韜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