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樓多好辦事

樓多好辦事

買地蓋樓、買房租房,近20年來中國互聯網公司對辦公用地的追求一直在路上,謀發展擴張之地,求安身立命之所。最終還是那句,潮起潮落,房子才是永遠的港灣。

撰文|芙蓉王

編輯|趙艷秋

來源|AI財經社(ID:aicjnews

···

2009年11月17日,京城西北方向的後廠村從未有過的熱鬧,數千人聚集在一棟剛竣工的大樓前,紅色的氣球拽著橫幅在空中飄揚,巨大的幕布從大廈西側的頂樓垂下,上面印著百度7000名員工照片組成的笑臉。

圖/視覺中國

當天是廠長李彥宏41歲的生日,當然這不是他的生日大party,而是百度搜索框大廈的喬遷儀式,北漂9年的百度終於有了自己的樓,從之前租的普天大廈和理想國際大廈舉家搬到這裡。除了北京市的領導,百度專門請來了李彥宏老家山西的領導出席。

李彥宏一襲黑色風衣,意氣風發,臉上的膠原蛋白蓋過歲月的痕迹。廠長和員工一起在大廈前種下一棵象徵基業長青的雪松,覆蓋上了百度網友送來的五嶽之土,並以長江、黃河之水澆灌。他發表了簡短而又自豪滿滿的演說:「我想百度人從來沒有忘記我們對網民的承諾。」

當時百度還是令無數人嚮往和尊敬的互聯網公司。喬遷當天,網友自發在寒山寺為百度大廈敲鐘祈福,在麗江雪山旁的小溪中放出數百盞蓮花燈。從長城到峨眉山頂,從東方明珠到天涯海角,慶祝活動在全國各地展開,很少有企業搬家能享受到如此高級的待遇。

用李彥宏的話來說:「我們很慶幸生在正確的時代。」

1.

百度的大樓在上地10街10號,寓意十全十美,這也是上地產業基地的最後一塊空地。當時,開發商實創公司愣是空了三年沒有捨得賣,一直想招個世界500強,但最終給了百度。實創的負責人解釋,「百度需要上地的優越環境,而上地同樣傾慕百度的科技與創新。」

實創的眼光還是相當可以,百度發展如此迅猛。百度大廈剛啟用一年,就人滿為患,不得不在公司旁邊先後租了鵬寰大廈、奎科大廈和首創空間大廈三座寫字樓。之後百度又拿下北京中關村軟體園二期,建設新的總部大樓。

圖/視覺中國

但比百度發展更快的是中關村這片熱土。上世紀80年代,海淀的支柱產業是鍋爐,中關村還是一片莊稼地和魚塘。

中科院研究員陳春先按捺不住,打算將科研成果轉換成經濟生產力,在中關村成立技術發展服務部,做起了生意。儘管改革的春風已經開始從南方吹到了北方,但陳春先還是背負著中關村科技二道販子的罵名,被領導批評為不務正業、歪門邪道、腐蝕幹部。

好在最高層的領導支持,又在陳春先的帶動下,越來越多人放下包袱,投身科技報國的熱潮,成就了後來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

這裡起初是倒賣電子產品小商販的天堂,但也無意中成了市場活力旺盛的沃土,信息科技產業在這裡萌芽。1987年底,7個單位成立聯合調查組,花了一個月時間寫了一份《中關村電子一條街調查報告》,肯定了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的存在,不再是資本主義的毒草,並準備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

中關村的模式得到了認可,但電子一條街的範圍大致從燕園到白石橋,中途被小區割裂,雜亂無章,沒有了發展科技園區的空間。海淀區政府起初在西北邊的永豐鄉划了一塊地,但因為地處偏遠,市政設施不全,很多企業不願意入駐,最終圓明園北邊的上地成了天選之子。

1991年,國家科委和北京市政府在滿是稻田和魚塘的上地村划出了1.8平方公里土地,建設了中國第一個高科技產業基地,借鑒的是美國的矽谷和128公路。海淀把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給國企實創高科,這也是北京首次對外轉讓土地。相當於園區讓企業運營,政府除了做規劃,不再介入市場行為,完全由企業來開發,自負盈虧。

開發區為了招商引資往往都以很低的價格出讓土地。上地南區的開發成本,從征地拆遷到「七通一平」,每平米1073元,而向企業轉讓的價格平均才800元。這一項讓實創虧損了大概1.8億元。百度的總部有4.4萬平方米,花了9240萬元,每平方米不過2000元,而這已經是2006年的事情了。好在實創後來把上地47萬平米建成商品房,又讓實創賺了3.6億元。

1.8平方公里土地很快就用完了,效果非常好。到2001年,上地產業基地的總產值達到290億元,上繳稅收8.5億元,相當於每公頃土地的產值3.65億元,土地利用率全國首位,被譽為「鑽石效益」。

高速發展的經濟時常讓人頓生幻覺,因為直到2007年,北京城只有三條地鐵線,1號線(包括八通線)、2號線和13號線,不過區區十餘年,北京的地鐵網路已經像毛細血管一樣,看得人眼花繚亂。誰也沒想到,短短20年時間,中關村成了中國矽谷的代名詞,也走出了中關村模式。

中關村科技園區其實並不局限于海淀這一部分,東北角的酒仙橋有電子科技城,北邊有昌平園,西南角有丰台園,東南角有亦庄開發區,都是中關村園區負責開發,只是定位略有不同。上地在上風上水之地,要求進駐企業必須無污染、無噪音,西伯利亞的冷風吹過來,至少不會影響到北京城。

但最早進駐上地的企業要麼是政府強制,要麼是國家部委下屬公司。

1993年,聯想還是中科院下屬公司,雖然誕生於中關村,但一直想去南方發展,在貴陽建了南方最大的電腦生產基地,所以對進駐上地的興趣不大。當時海淀試驗區主任胡昭廣非常不滿,政府規劃好,投資完,你說你不來,「那不是白建了嗎?」胡昭廣對聯想下了死命令——必須進上地。

相比之下,還是IBM覺悟高,IBM在中國的研究中心一眼就相中了上地。當時上地沒有光纜,給IBM的數據傳輸帶來了不便,但IBM看中這裡距清華只有3公里,而IBM在中國的員工90%來自清華,進駐上地是最佳選擇。

圖/視覺中國

上地北區擴建後,聯想總算不再推辭,主動提出要15萬平方米土地,但實創只給了六七萬平方米,當時想的是以聯想的實力,三年時間不可能建成15萬平方米廠房,不能讓土地荒著,影響上地形象。

如今,中關村已經成了互聯網公司總部最密集的地方。在早年拿到了很多土地和廠房的聯想,有產業又有樓,現在看起來非常明智。北四環邊上的搜狐媒體大廈買的就是聯想的地皮,搜狐旗下的暢遊在石景山花9億元買的辦公樓也來自當年聯想控股旗下的融科置地。

2016年,聯想乾脆以17.8億元的價格把自己家的聯想研究院大廈賣了。有意思的是,聯想把樓賣出去,然後又以租客的身份繼續使用。還真是人少好吃飯,樓多好辦事。

2.

四大門戶里,搜狐是最早在中關村買房的企業。

查爾斯是留美博士,眼光不一樣,他在搜狐最意氣風發時,高喊著要把搜狐建成百年老店。當時的搜狐勢頭很猛,但張朝陽不想把錢花在蓋樓上,「那不是一家新經濟公司現階段應有的做法」。所以在北京每平方米房價不過5000元時,張朝陽還在建國門長安大廈租房子。

但2005年初搬到清華旁邊的威新國際大廈後,張朝陽終於找到了回歸的感覺,他16歲到北京,第一站就是清華,這是他的母校,也見證了他的青春。

查爾斯彷彿被打通了任督二脈,租不如買。搜狐在搬入新家的第二年就以每平米1.6萬元的價格買下了大廈的8層到15層,拿到了這棟大樓命名權,甚至還以每個21萬元的價格買了10個停車位。當時搜狐的賬上有1.2億美元,這麼一通折騰,也花了30%的現金儲備。

圖/視覺中國

蓋樓是實力的最好證明。當年暢遊花9億元在北京石景山買辦公樓,這筆錢佔到了暢遊現金總量的50%。暢遊的做法遭到投行高盛的不滿,「我們認為,對於一家網路遊戲公司,進行戰略收購、開發新遊戲或支付股息等是更有效的使用現金的方式」。言下之意,又不是地產公司,買地買樓都是亂花錢,擴大業務規模才是正經事。

怪不得新浪在買房上這麼謹慎。搬了無數次家的新浪早已厭倦了漂泊生活,但一直是小媳婦過日子的心態,習慣了精打細算,對買地置業的態度非常猶豫。2004年,新浪手裡的積蓄超過2.4億美元,硬是沒給自己置辦一棟大樓。時任CEO汪延被問到買地蓋樓的事,他非常不理解:「在北京蓋大廈得花多少錢呀!我們的財報豈不立刻就得虧損?」

但新浪員工內心苦悶,曾與百度是上下樓的鄰居,同在理想國際租房辦公,但百度很快在2009年搬到了上地,有了自己的窩,大樓從一期蓋到二期,新浪卻一租12年,成了這棟樓的守護者和歷史見證者,經歷人來人往,看遍繁華落盡。

事實上,理想國際早已不能滿足新浪的辦公需求,新浪在中關村的朔黃大廈、中關村SOHO都有團隊在辦公。而更早到2002年,新浪則把市場和銷售搬到了國貿附近的SOHO現代城,運營及研發部門仍將留在中關村,造成市場和研發部門兩地分居。

2016年,新浪員工終於可以坐在後廠村的「姨媽巾大樓」里,喝著咖啡,和網易、聯想、百度共續塑料姐妹情,偶爾還能衝到隔壁濃煙滾滾的騰訊大樓滅滅火。

騰訊是四大門戶乃至整個互聯網圈裡最壕的一家,也是樓蓋得最密集的一家。除了深南大道的企鵝大廈和最新竣工的濱海總部,騰訊在廣州、北京、上海、成都、武漢和重慶的大樓一棟接著一棟,蓋到現在,騰訊的人都不夠用。尤其是騰訊在北京後廠村蓋的船型大廈,被網友戲稱能撒網(網易),能擺渡(百度),能破風斬浪(新浪)。

圖/視覺中國

搜狐這幾年企業沒怎麼做好,但幸虧當年地皮買了幾塊。除了最早買的威新國際大廈那幾層,後來又在北四環邊上自建了搜狐媒體大廈,再加上2010年旗下暢遊在石景山買的大樓,這些地產的價值加起來和現在搜狐的市值旗鼓相當。搜狐最新的市值才5億美金,咱也不知道這幾年搜狐經歷了什麼,反正搜狐被戲稱窮得只剩下樓真的不僅僅是一句玩笑話。

雷軍喝下小米粥的地方是在中關村的銀谷大廈,這是小米公司創業起點。雷軍在這個地方待了9個月,離開時小米連第一代手機還沒有發布。但這是一段像極了初戀的經歷,美好中帶著苦澀,因為人均辦公面積太低被物業警告,夏天沒空調拿冰塊度過燥熱的長夜,冬天得穿著短褲辦公。

後來小米搬到了朝陽望京一帶的卷石大廈和宏源大廈,辦公環境寬敞了很多。好在海淀區政府有眼光,海淀在2013年在五彩城給小米提供2.8萬平方米的辦公室,小米最終沒有成為朝陽企業,成了海淀的納稅大戶。2019年7月,隨著小米在上地的新總部大樓竣工搬遷,小米算是徹底紮根海淀,房子最終留住了漂泊浪子雷軍的心。

圖/視覺中國

雷軍開心得像個孩子,北漂9年,終於買房了。小米確實該置辦點家業了,在手機圈子裡,先不說華為的實力,就是OPPO和vivo也都在東莞和深圳建起了豪華的總部和研發大樓。即使金立破產,最值錢的東西也是它在前海的總部大樓和微眾銀行的股份。

以前互聯網和科技公司歷史較短,根基不夠,用戶大於財富,隨著這些公司完成原始積累,蓋一座與自身地位相匹配的總部大樓就成了當務之急。

2012年,360斥資13.84億元在酒仙橋的電子國際總部買樓,辦公面積6.9萬平方米。把總部搬到這裡非常需要勇氣,這裡雖然臨近崛起的望京,但卻是個交通死角,被京密路和機場高速硬生生切成兩半,導致地鐵不通,路窄車多,光大山子路口就能把人堵到崩潰。好在現在規劃的地鐵12號線和14號線都經過此地,酒仙橋擁堵的惡名將隨著地鐵開通丟進歷史的垃圾桶里。

與湖北人周鴻禕做鄰居的是湖南人姚勁波。2014年,58集團花了10億元在電子城買了一棟總部大樓,錢雖然更少,但樓也更小,折算成單價比兩年前貴了不少。比360和58都更早的是聯發科,在手機晶元上發了財的聯發科眼不眨,就砸了4.2億元買下了電子國際總部其中的一棟,當時還是聯發科的黃金時代,能與高通平分秋色。而這棟樓的面積為2.8萬平方米,每平米單價1.5萬元。

所以說,從同一個樓盤的前後價格就能發現,買到就是賺到。

3.

中關村固然有其優勢,但不是唯一選擇。

京東發家於中關村電子一條街,隨著規模擴大搬到了鳥巢附近的北辰世紀,當京東決定置辦家業時,最終沒有選擇海淀,也沒有留在朝陽,毅然決然去了東南角的亦庄。

北京早年的一個規劃是:搞商務的去CBD,高科技來中關村,製造業去亦庄。諾基亞原本想入駐上地,但因為發展空間有限,最終落戶亦庄。

京東雖是互聯網公司,但物流倉儲的實體含量不少,去亦庄是個不錯的選擇。2012年,京東花2.95億元底價買下了亦庄4.5萬平方米的地皮,從無到有,蓋起了京東總部。

圖/視覺中國

劉強東費心費力,把高端國際幼兒園引進過來,把人大附中請到亦庄開分校,解決當地沒有優質教育的難題。但對於很多技術大拿,亦庄依然缺少競爭力。

今年初,劉強東又花27億元買了知春路上的翠宮飯店。雖然東哥愛做菜已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但他買飯店不是為了自己能當大廚,而完全出於吸引研發人才的考慮。翠宮飯店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名校環繞,科技企業雲集。不願堵在望京和後廠村的程序員,除了考慮今日頭條,也可以考慮京東。

翠宮飯店1998年開業,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庄惟敏設計,懸宮滴翠,玉宇澄清,曾獲2000年國家優質工程銀獎。霍金訪華時就曾下榻於此,也是奧運會簽約酒店,《中國合伙人2》的男主角有一句台詞——「知道什麼叫成功人士嗎?每天下午三點,能在翠宮飯店游個泳,那就叫成功人士。」

但現在要在這裡游個泳怕是不行了。翠宮飯店從2012年開始就經營不善,效益下滑,次年被取消了五星級酒店的評級。2017年翠宮飯店乾脆把酒店的房間全部拆除,已經沒有再對外營業。不過,京東接手不到半年,翠宮飯店經歷了企業變更和股權出質,目前全部股份都質押給了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拿到了6億元貸款。

樂視網也曾是為數不多不在中關村的明星企業,選擇了東四環的宏城鑫泰大廈。2015年,樂視網股價一飛衝天,PPT滿天飛,賈躍亭沒怎麼停下來過,一直在擴張樂視的邊界,也順手置辦了幾棟房產,包括從八大處房地產開發商手中買下了宏城鑫泰大廈,改名為樂視大廈。

圖/視覺中國

2016年,生態化反的賈躍亭又大手一揮,花了近30億元,買下了世茂工三。這是一棟百貨大樓,地上四層,地下一層,由知名建築師事務所HOK旗下工作室操刀,集商業、辦公、酒店式公寓於一體,於2011年竣工。

起初的想法非常美好,東邊是三里屯,南邊是工體,所以起了個世茂工三的名字。沒想到,原本以為會發展成一個火熱的商圈,卻一直經營慘淡,客流稀少,三里屯就像一個流量黑洞,周邊的商場都日子難過。

賈躍亭當時想的是把這個商場改造成樂視超級商場,把樂視7個子生態都裝到裡面。而現在裡面卻成了珠寶大甩賣大本營,到處是瘋狂降價促銷的信息。

在賈老闆的PPT里,他還打算給國安俱樂部注資20億元。當時的想法是,國安的球迷在工體看完比賽,一路溜達就能到不遠的工三休閑娛樂,簡直美滋滋。可惜賈躍亭錢沒到位,雙方合作不歡而散。

一年後,資金鏈緊張的樂視打算以40億元的價格轉手世茂工三,你這什麼都沒幹,名字還沒來得及改,價格就漲了30%,漲幅令人窒息。賈老闆不愧是會計出身,算盤打得飛起。無奈地產圈都是老江湖,錢多但人不傻。萬科曾有意接手,但報價是20億元,價格直接腰斬。

大家都以為萬科要乘火打劫,但到了2019年,賈躍亭遲遲滯美未歸,樂視網在破產邊緣,世貿工三被司法拍賣,價格一降再降,都以流拍告終。第一次在淘寶拍賣有5萬名吃瓜群眾圍觀,只有一人交了保證金,最終還沒有出價,導致流拍。後來一次,把價格往下降到了21億元左右,依然沒有人下單,賈躍亭這渾水太深沒人敢趟。

賈老闆買樓也是一貫的套路,買下來,還沒全面接手就已經把大樓質押給了中信銀行,貸款20多億元,相當於沒花幾個億撬動了幾十億元的盤子。至少賬面上的資金不算太虧。

張一鳴是互聯網新貴里的另類。這個出身中產的福建人,沒有一般北漂的窘迫,他是一個踩中了時代節點,同時又被命運眷顧的靦腆清秀的理工男。他有著其他北漂所沒有的工作和生活理念——把時間花在加班上,而不是花在來公司的路上。

擁堵且略偏僻的後廠村顯然不對他的胃口。他的活動範圍幾乎就沒有離開過知春路一帶,也怪不得他會把天通苑、通州稱為「城鄉結合部」,一個沒離開過三環附近的人,怎麼能理解五環外人民的痛楚。所以頭條也是互聯網圈裡為數不多在公司附近租房有補貼的公司。

放眼北京城,互聯網公司里只有今日頭條還堅持在三環附近,與現在頭條總部一路之隔的中坤廣場則已經在三環里。最新的消息是,張一鳴已經把目光投向了深圳灣總部基地,決定把大灣區總部建在這裡。看看騰訊和阿里的蓋樓軌跡,今日頭條的大樓也將像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全球各地。

這是移動互聯網新貴TMD里第一個有房的企業。同一體量的美團和滴滴還在虧損,不得不在望京和上地租房度日。只是現在大的戰局基本已定,美團和滴滴是時候考慮買地蓋樓的事了。

4.

2017年初,廈門市領導和羅敏見了一面,邀請趣店入駐。羅敏一開始的想法是到廈門建分公司,後來廈門一把手親自到北京拜訪,當時的趣店已經在美國上市,外界質疑聲非常大,羅敏乾脆把總部搬到廈門,搖身一變,號稱要成為廈門的阿里巴巴。

當年馬雲把阿里巴巴搬到了上海,但很快又搬回了杭州,馬雲站在一片濕地前,感慨「杭州是阿里的根,淘寶要把家安在餘杭西溪濕地邊上」。而上海也因此和互聯網經濟擦肩而過。而站在同安沙灘上的羅敏不知道有沒有同樣的幻覺。

圖/視覺中國

2018年1月,趣店在廈門用於蓋總部大樓的5萬平方米土地總共才花了1個億,每平方米均價還不到2000元,而且位置極佳,北靠高爾夫球場,南臨海峽,全是一線海景房。這是二三線地方政府才願意給出的籌碼。

考慮到人才流失的問題,羅敏做了很多準備,先派員工到廈門體驗,公司樓下是遊艇和沙灘,遠處是金門島,關鍵是拿北京的工資,在廈門上班。儘管有員工驚呼被騙了,但受夠了北京的擁堵與霧霾的人,自然容易被眼前的一切說服。

優信把總部放回了西安,剛在美國上市的鬥魚已經從廣州搬到了武漢,映客則搬回了長沙。除了部分老闆是當地人的情感因素,更多是從企業經濟效益考慮。在二線城市,這些企業都受到了明星般待遇,想當初,成都為了鎚子手機能把總部落戶過來,直接投資了6億元。足見地方政府在招攬明星企業上的決心。

政府出地出政策,市裡一把手親自接待,買房置業完全不是問題。批地建樓一個比一個快,總部大廈一個比一個豪華,愣是把一家家成立不到10年的公司,蓋出了世界500強的氣派。

除了小米這樣用9年就能進中國財富500強的企業,其他的創業明星還是要有自己的定位,在雞頭和鳳尾之間抉擇。在北京,科技公司林立,沒有百億美金的量級很難排得上位,獨角獸多一家少一家並無大礙。但對於廈門、武漢、西安這些二線城市而言,每一家都是寶貝疙瘩,都格外珍惜,被細心呵護。

2006年是第一批互聯網公司買房置業的高峰期。這些互聯網公司或以底價買下了蓋樓的地皮,或搬入屬於自己的新家。這個時間點也是這些企業成熟穩定的階段,他們普遍成立了5-10年之間,這也是一家公司發展的黃金時代。

房子是丈母娘的大殺器,也是互聯網公司的成人禮。上一代的互聯網公司都實現了買房夢,前有門戶時代的搜狐、新浪、網易、騰訊,後有互聯網時代的阿里、百度、京東,而接下來的移動互聯網新貴也朝著這個目標奮進。怎奈北上廣深已經非富即貴,被擠得滿滿當當,二三線城市成了互聯網公司安身立命的新選擇。

窮弱則租房創業,騰達則買地蓋樓。房在關鍵時刻還是非常管用的。賈躍亭跑到美國後,樂視買的那幾棟房子引得不少人虎視眈眈。劉立榮在塞班輸了幾十個億,身敗名裂出走美國後,留在前海的總部大樓以及金立工業園,成了討債人的焦點和期望。而更多的企業,在變幻莫測、洶湧湍急的產業大潮中能交出一份說得過去的財務報表,也要拜房子所賜。

潮起潮落,房子才是永遠的港灣。

本文經授權轉自AI財經社(ID:aicjnews)

—end—

金八傳媒往期獲得獎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八卦 的精彩文章:

小米美女總監貪700萬被抓?最可怕的,是在慾望的路上裸奔

TAG:金融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