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鄉下秀才去海外做生意,為解饑荒偷回一根藤,讓中國人口暴增3億

鄉下秀才去海外做生意,為解饑荒偷回一根藤,讓中國人口暴增3億

中國是世界上現存史料最為豐富的一個國家,那一些史料的記載極為豐富,不只是帝王將相們的故事,還有著人口習俗等等的重要記載。從周朝開始,統治者們就已經知道人口才是最為重要的力量,已經開始做完備的全國人口統計,但是其記載並沒有流傳下來,直通過到商鞅變法強盛起來的秦朝建立以後,這種記載戶籍與人口統計的制度才流傳下來。

我們也因此能夠知道中國古代史上的人口變遷,在秦朝建立的時候大約有著三千萬,此後隨著王朝的興衰與更替,一直呈現出周期性的變化。在王朝最初建立的時候,人口相對較少,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以後,人口在長期繁衍以後迅速增加,國力變得更為強盛。

但是急速增長的人口需要土地的承載,而以古代那相對落後的生產力方式,無法提供這麼多的糧食,於是圍繞著土地就會發生各種鬥爭,最終得不到土地得不到糧食的人們就會發生起義,爆發各種戰亂,於是一個王朝就會走向傾覆,但是這長期的戰亂也會導致人口急速減少,於是倖存下來的人們就可以得到充足的土地,於是進入下一個循環。

這一個循壞從秦朝一直持續到了明朝,哪怕是我們心中公認的盛世漢朝與唐朝,其人口最巔峰時也不過在5千萬左右,就算是算上那一些沒有登記戶口的人,也大概就是在六千萬。直到明朝的時候,中國人口才破億,在中後期已經到了將近兩億人,這主要是由於疆域的擴大以及農耕技術的成熟與發展。

但隨著人口的增長,明朝到中後期其實已經經常出現饑荒,雖然人們為此而努力開墾耕地,但一旦遇到雨水多或少就會出現饑荒。在萬曆時期,福建有一個叫做陳振龍的鄉下秀才,他在十幾歲時便已經成為了秀才,但是隨後好幾次去考舉人都沒有考中,於是一怒之下就棄儒從商,跑去了海外的呂宋島做生意,他在那裡看到了一種非常神奇的糧食作物:甘薯。

他發現甘薯不僅可以生吃也可以數吃,而且種植條件非常簡單,想到自己國內經常出現的饑荒,他便萌生出將這一作物帶回國內的想法,在苦心學習到甘薯的種植技術以後。陳振龍將甘薯的一根藤放在了一卷大繩子中,偷偷地過了海關將其帶回中國,並且在地方推廣種植解決了當地的饑荒,隨後又推向全國。

之所以他將甘薯帶回國內要如此小心翼翼,因為當時的呂宋島時西班牙殖民地,西班牙殖民者嚴令不得將其帶出島外,違者判有死罪,而陳振龍為了能夠讓民眾有糧可食,不惜冒死將其帶回。也正是因為甘薯的大範圍推廣,讓中國的人口從清朝初期的一億(因為明末的戰亂造成了人口損失)暴增3億,到光緒時期便已經是四億了。

直到今天,福建依然有著很多關於陳振龍的祠堂,也有很多的老人家習慣在煮飯的時候,在大米中放入一些甘薯,將其稱為「甘薯飯」,這還是很多年前陳振龍所帶來的習慣。陳振龍作為一個讀書人,儘管多次考舉未中,常年居於鄉下,但他卻是真正實現了很多進士都沒有實現的,古讀書人一生最為嚮往的「為天地立心,為萬民請命……兼濟蒼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佛在說史 的精彩文章:

民國時期,眾多學問大師拋棄糟糠之妻,為何胡適卻始終不離不棄?
慈禧太后臨終前留下3句遺言,百官直言無恥,第3條卻還是照辦

TAG:小佛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