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林總的黃埔老師很特別:鐵掌能劈磚,上陣能殺敵,授開國上將

林總的黃埔老師很特別:鐵掌能劈磚,上陣能殺敵,授開國上將

作者:德衡術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在我黨歷史上,不乏從事教育的知識分子。他們甘願投身革命奮鬥終生。比如林伯渠、謝覺哉、徐特立、董必武和吳玉章等人。相比於戰場上你死我活的對抗,這些革命先驅更擅長「文斗」。但凡事總有特例,新中國成立後被授予上將軍銜的將領中,就有一位是教書先生出身,這位教書「將」,就是陳奇涵。

陳奇涵,1897年出生在江西興國的壩南村。早年,陳奇涵曾在雲南講武堂和護國第二軍講武堂學習,後隨孫中山參加北伐。1925年,陳奇涵在黃埔軍校任教期間,加入我黨。大革命失敗後,作為朱德軍官教育團的參謀長,陳奇涵與朱德一起帶領教育團參加南昌起義。後經歷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在戰場上屢立戰功。可以說,陳奇涵是一位戎馬一生的戰將。

人們很難象,這樣一位戰將,年輕時的夢想是當一名教育家。1916年,陳奇涵從省立重點中學畢業後,因為沒錢讀大學,回到了家鄉。看到國家內憂外患,陳奇涵想在家鄉創辦小學,走「教育強國」的路子。他給學校取名「憂道」,有「君子憂道不憂貧」之意。

或許是因為感念僅僅做個教書匠,難以救國於水火,又或許是因為年輕人一腔熱血需要釋放,陳奇涵最終還是選擇離開「憂道」小學,投筆從戎。但即便他戎馬一生,也沒有徹底與教育割裂。

陳奇涵除了曾在黃埔軍校任教、在朱德軍官教育團擔任參謀長外,還是土地革命時期紅軍學校第3分校的校長。在長征途中,擔任紅1軍團教育科科長。抗日戰爭時期,還擔任過教育局局長、抗日軍政大學第3分校校長。所以很多將領都是陳奇涵的學生,單單他在黃埔軍校任教期間,就曾經當過林彪、戴安瀾、杜聿明等著名將領的老師。

從陳奇涵自號「聖涯」可以看出,他覺得自己是讀書人要多一點。首先,古人一般會有「字」,但有「號」的不多。有「號」的人當然是有文化的,因為「號」是文化圈裡的一種稱謂。其次,「聖涯」意為「錦繡文章」,所以當新中國成立後,陳奇涵雖然身著軍裝,但主要從事軍法編纂工作,並一度擔任軍事法院院長、最高法院副院長等職。

陳奇涵文武雙全,「武」,不單單指他能指揮打仗,還有他手上的真功夫。陳奇涵1916年中學畢業回到家鄉,在辦學空餘時間,拜了一個前清的武舉人為師,學了兩年南拳。雖然學的時間不長,但陳奇涵肯吃苦、悟性好,從軍後拳法也沒有荒廢,文質彬彬的陳奇涵其實是一個武術高手。

這裡還有個故事,在特殊年代,陳奇涵因為不掌兵權,而且被毛主席表揚為「贛南農民運動的一面旗幟」,一直沒有遭害。進駐高等軍事學院擔任軍官會主任期間,他有一次正好遇到兩派在打架,他立馬把兩派負責人召起來,要求停止打架。可有人不願意,還在下面聒噪。當時已70多歲的陳奇涵看到旁邊有塊磚,走上去一個立掌,將磚頭劈成兩半,大家立刻閉了嘴,紛紛散去。

評價陳奇涵一生,最適合的一句話應該是「君子憂道不憂貧」了。他辦小學,是為了大道,學武藝是為了大道,上戰場更是為了大道。做這些事情,陳奇涵可以不計利,比如他創辦的「憂道」小學是一所免費小學;他可以不計名,比如新中國成立後,陳奇涵認為授予自己中將軍銜都有點高,更不用說上將;他還可以不計生死,在戰爭年代,陳奇涵數次命懸一線、死裡逃生,卻依舊堅持。這樣的家國情懷,也正應了讀書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抱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打單發還是打連發?上了戰場,步兵200發子彈該怎麼用
日軍老兵自曝罪惡:11名被俘人員,全被用於細菌戰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