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科學》雜誌揭秘賀建奎事件核心圈層:很多人不認賬

《科學》雜誌揭秘賀建奎事件核心圈層:很多人不認賬

《科學》雜誌揭秘賀建奎事件核心圈層:很多人不認賬

距離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曝光已經過去9個月了,真相依然撲朔迷離。

編者按

賀建奎編輯基因的嬰兒出生後,美國《科學》雜誌掘地三尺,調查出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的核心圈層。調查顯示:包括賀建奎的美國研究生導師、博士後導師等多位美國科學家、一些中國科學家和至少深圳政府的一位官員事先知情,不僅如此,有些科學家以前讚揚過賀,在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成為公眾醜聞後否認自己以前寫過的話,做過的事。

在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曝光後9個月,《科學》雜誌今日詳細勾勒出圍繞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中的核心圈層以及他們在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前後的態度變化。

這些人物包括中美知名科學家、企業高管、美國國家科學院發布的基因編輯報告的一些作者、有爭議的美國試管嬰兒專家以及至少一位中國官員。

下面《知識分子》摘錄其中幾個人物在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中的角色關係。詳情請參考《科學》雜誌的報道。

Michael Deem與于軍

《科學》所看到的視頻顯示:2017年6月10號,賀建奎給嬰兒夫婦講解的時候,其研究生導師、萊斯大學教授Michael Deem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于軍在場。

《科學》雜誌揭秘賀建奎事件核心圈層:很多人不認賬

圖片顯示,在基因編輯嬰兒受試者知情同意環節,萊斯大學教授Michael Deem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在場。圖源:Science

此前,Deem曾配合美聯社關於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的獨家報道,稱這些受試者能夠理解風險,後來卻通過律師說自己從來沒有見過嬰兒的父母。

于軍雖然承認他與Deem參加了知情同意的會面,但稱不知道賀建奎的計劃,即使在同一個房間,並不知道賀建奎與嬰兒的父母說了什麼。

Deem和于軍都是賀建奎的公司瀚海基因的科學委員會成員。

Stephen Quake

《科學》雜誌揭秘賀建奎事件核心圈層:很多人不認賬

斯坦福大學教授Stephen Quake也捲入了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圖源:wiki

賀建奎的博士後導師、斯坦福大學教授Quake曾對《紐約時報》稱:「我肯定不同意建奎所做的」,但《紐約時報》發現Quake在得知賀建奎的嬰兒基因編輯工作時曾回複電子郵件「這相當是個成就」(that was quite an achievement),而沒有批評。賀建奎的公司瀚海基因聲稱Quake為其科學委員會成員,Quake現在否認。Quake給賀建奎的電子郵件不僅表示賀有成就,而且希望懷孕被編輯過嬰兒的婦女能夠順產。

而在賀建奎決定在2018年11月20日左右宣布嬰兒誕生時,Quake勸說賀建奎在論文發表後再公布。

Craig Mello

《科學》雜誌揭秘賀建奎事件核心圈層:很多人不認賬

諾獎得主Craig Mello稱對賀建奎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表示反對。

諾獎得主Craig Mello是瀚海基因的科學委員會成員。當賀建奎發郵件告知他嬰兒父母懷孕時,他回復道:我為你高興,但我寧願不被捲入其中。……治療本身正在引發對HIV的恐懼,以及恥辱感,這沒有任何的醫學根據。我不明白你為何這麼做。

張進(John Zhang)

《科學》雜誌揭秘賀建奎事件核心圈層:很多人不認賬

張進,新希望生殖醫學中心醫生,曾主持世界首個細胞核移植「三父母」嬰兒誕生。圖源:新希望生殖醫學中心

《科學》雜誌指出,紐約新希望生殖醫學中心的張進曾與賀建奎籌劃在中國合開一個診所,並在中國的幾個城市與賀建奎碰面,2018年10月他們還在海南與當地的官員討論其前景。但張進對《科學》雜誌起初稱不怎麼了解賀建奎,後來才承認有過一些「學術討論」。張進強調他與基因編輯嬰兒無關,並稱之後不會與賀建奎進行下一步的合作了。

朱清時

《科學》雜誌揭秘賀建奎事件核心圈層:很多人不認賬

南方科技大學前校長、化學家朱清時。圖源:chem.scu.edu.cn

南方科技大學前校長朱清時曾稱賀建奎的工作非常有意義,後改口解釋稱基因編輯不是他的研究領域。

裴端卿

《科學》雜誌揭秘賀建奎事件核心圈層:很多人不認賬

幹細胞專家裴端卿。圖源:gibh.cas.cn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學術院長裴端卿是香港峰會的組織者之一,並共同撰寫了美國國家科學院發布的基因編輯報告。《科學》報道稱,賀建奎在香港峰會前幾個月就向裴端卿通報了胚胎移植的事情,裴端卿對此表示強烈批評。裴端卿拒絕討論此事,稱賀建奎的事情正在調查之中。

謝炳文

《科學》雜誌揭秘賀建奎事件核心圈層:很多人不認賬

南方科技大學2017年2月13日的新聞顯示,深圳南山區副區長謝炳文曾到南方科技大學調研。圖源:南方科技大學新聞網

在基因編輯嬰兒曝光之前,賀建奎曾與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謝炳文討論過何時公布這一消息。謝炳文沒有回應《科學》雜誌的採訪請求。

這裡是分割線

最後,在《科學》的報道中,生物醫學史專家Benjamin Hurlbut對是否應該由精英科學家群體來決定未來編輯人類胚胎、決定科學界應該如何受到監督提出質疑。

美國國家科學院在2017年2月發表的報告稱,「應該允許科學家修改人類胚胎,以消除鐮狀細胞性貧血等毀滅性遺傳疾病」;同時強烈建議,「一旦基因編輯技術充分應用於人類,當同步設定適當的限制條件。」 斯坦福大學的倫理學家William Hurlbut認為,這幫助了賀建奎(堅定了基因編輯嬰兒的想法)。根據《科學》的報道,賀建奎認為自己遵守了這一報告的原則。

多位受訪者認為,科學界的自我監管雖然必要,但只能作為政府監管的輔助手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發改委原副主任:中國晶元產業為什麼不盡人意?
常吃黑巧克力可使衰老細胞「新生」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