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擠破腦袋「造車」的地產商,想動誰的」乳酪「?

擠破腦袋「造車」的地產商,想動誰的」乳酪「?

不造車的房地產商是沒有「夢想」的。

凡是不差錢的企業,似乎都有一個造車夢。

近期富力集團與華泰汽車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無人駕駛等領域展開合作。這是繼恆大、寶能、華夏、碧桂園等企業之後,又一家投身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房地產公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入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房地產商已經超過10家,與此同時傳統汽車、傳統公司也正在向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力。

新能源汽車逐步走向主流市場、市場發展越來越好的背景下,造車就像一座「變異」的圍城,所有人擠破腦袋想進去。

擠破腦袋「造車」的地產商,想動誰的」乳酪「?


從互聯網巨頭到傳統「不差錢」富商

最早拉開國內造車序幕的企業,幾乎都有著互聯網的基因,譬如,騰訊系的蔚來、阿里系的小鵬、車和家的理想等,他們的創始人也都是已經在互聯網行業中獲得了一定成就的人。他們帶著此前頭頂的光環、背靠「大樹」轟轟烈烈地進入了造車行業,也逐步成為了國內「造車新勢力」的代表。

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政策向新能源汽車產業傾斜,這塊巨額蛋糕越來越大,想要吃的「人」也就越來越多。地產商則成為了其中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自2015年開始,地產商開始接連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先是綠地集團花了15.5億收購中國汽車經銷商潤東集團30%的股權;隨後華夏幸福參股長城花冠、收購合眾汽車;碧桂園建設新能源汽車小鎮;寶能收購觀致;恆大成立新能源汽車公司、與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合作又「扯皮」分離;再到如今的富力牽手華泰。不差錢的他們出手闊綽,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近4年來超過10家地產商入局汽車圈,計劃投資總額更是近4000億元。

聲勢浩大的地產商們在這一領域開啟了「買買買」的模式,以恆大為例,其為了投資FF,花了130億元收購了香港時穎公司100%的股份,由此間接投資了FF。

擠破腦袋「造車」的地產商,想動誰的」乳酪「?

與此同時,恆大還投資了NEVS、上海卡耐新能源、泰特機電有限公司、廣彙集團,並自己成立全資子公司,註冊資本超過135億元。今年6月,其在一周時間裡分別與瀋陽市政府和廣州市政府達成共計2800億元投資協議。可見,為了實現「造車夢」,恆大有多拼。

此外,寶能也在2017年到2018年期間,花費了超過600億元控股觀致汽車、規劃新能源產業園。


緣何這些企業紛紛踏入新能源產業、意圖造車?

背後的原因其實並不難猜。對於地產商而言,他們自身行業的天花板正在顯現,依靠風口的新能源汽車擴大版圖,是一條可嘗試的道路。並且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他們擁有資金充裕的優勢,儘管缺乏技術基礎,但互聯網巨頭同樣不具備技術優勢,已經推出量產車型的實例,無疑證明了技術可以後天來補。

不過就算不差錢、有資源,造車依舊要講究「基本法」。拋開這些現象,當我們將視角回歸到整個產業中,問題就來了——造車的門檻是什麼?

造車有沒有門檻?

蜂擁而至來造車的企業,讓人有種似乎人人都能造車的錯覺,但這並非事實,造車是有門檻的。

最直觀的門檻就是要有錢,而且並非小錢,是數以十億計、百億計的巨額資金。造車是一門燒錢的生意,三年前,蔚來汽車的CEO李斌就曾在公開場合表示:「造車是一個很燒錢的事,新創企業要造車,至少需要200億元以上的資金準備,否則別想做好。」

截止目前,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蔚來融到的資金超過259億元;小鵬融到的資金累計超過100億元;威馬接近230億元;奇點則累計超過170億元。其中,奇點儘管融了這麼多錢,但仍然去年年底被爆拖欠了員工3個月的薪資,燒錢程度,可見一斑。

擠破腦袋「造車」的地產商,想動誰的」乳酪「?

其次,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技術。造車是一門技術活,儘管可以找代工「外包」,但今年以來國家出台的政策也提高了代工的門檻。

今年6月份,國家工信部發布《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許可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中,對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提出了申請和受理、資格審查和判定、監督檢查、特別規定及法律責任等五方面內容。審批環節中明確提出,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不能維持正常生產經營的,工業和信息化部應當予以特別公示。

而通過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的,將撤銷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申請人在三年內不得再次申請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該政策在6月份已經開始實施。

除了外包,企業真想造車、在市場競爭中佔優,擁有核心技術優勢顯然是重要條件。比如汽車的核心動力系統、輔助駕駛系統、汽車的電池管理系統等,這些與汽車最終的智能化、續航里程、電池等息息相關,也是決定消費者購買與否的重要因素。

當然立足當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造車相關的汽車產業鏈資源。隨著越來越多企業入局新能源汽車產業,產業鏈資源的或缺成為了決定每家汽車何時量產、產能多少的關鍵因素,同時它還決定著汽車品控。比如電動汽車至關重要的高性能動力電池,供不應求成常態,就連賓士、特斯拉等頭部整車廠都為之發愁,對於入局不久的造車企業著實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這些條件缺一不可,且僅僅是造車門檻的一部分,對於真正要造車的企業來說,要具備的條件遠遠並非幾篇文章就能夠說清楚的。那麼,這些雄赳赳氣昂昂地「入局企業」,迄今為止又做了哪些事情?


踐行「造車夢」

其實根據前面提到的信息已經可以看到,地產商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往往選擇通過入股、收購原來的新能源汽車公司、收購技術、成立合資公司等資源互補的方式來入場。

總結來說就是:有錢的出錢、有資源的出資源、有技術的出技術。像華夏幸福、寶能、恆大等地產商,面對造車這一他們並不熟悉的領域,入股、收購相關公司是主要的方式,以此他們獲得了生產線、技術專利、產品、團隊等重要的資源,也能通過資金加持,讓這些缺錢的公司有資金支持可以更快的推出產品,在市場中佔優主動權。

擠破腦袋「造車」的地產商,想動誰的」乳酪「?

與此同時,這些地產商往往還會在造車之外,將布局延伸到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業務板塊、產業上下游,比如出行、產線基地、動力電池、汽車銷售渠道等,這能夠將造車與產業鏈上下游結合,發揮出更好的優勢。

控股觀致的寶能就通過其關聯的汽車租賃公司「聯動雲」,為觀致拿下了大筆訂單。恆大是全線布局,從生產線、動力電池、電機、整車設計(包含BMS)、渠道建設,全都收購、入股了相應的公司,簡單粗暴直接地將供應商納入其陣營,以此解決量產、產能的問題,但巨額投資能否最終實現回收,並不好說。

但眼下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在於,如今無論是全球知名的新能源汽車代表特斯拉、還是國內的造車新勢力代表蔚來、小鵬、威馬,以及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傳統車企比亞迪、吉利、北汽等等,他們的汽車都已經開始大規模量產,並且也已經在市場中形成了品牌效應。

對於一些選擇在如今這個時間點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企業,他們選擇收購、投資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品牌知名度難以與這些企業媲美,並且也有一些還未實現量產。他們會推出怎樣的汽車?他們還有機會嗎?他們又能否後來居上?

一切有待時間的檢驗。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擠破腦袋「造車」的地產商,想動誰的」乳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鎂客網 的精彩文章:

剛剛成為最年輕的世界500強,小米還有「造芯」一事要努力
道富科技陳生旺:智慧零售勢在必行,但找准切入口和產品方案很難

TAG:鎂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