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結婚講究「三書六禮」「三媒六證」,三書三媒六證六禮是啥?

古人結婚講究「三書六禮」「三媒六證」,三書三媒六證六禮是啥?

古人結婚講究「三媒六證」,「三媒」是誰?「六證」有啥?古人結婚講究「三書六禮」,「三書」是啥?「六禮」為何?古人結婚講究「三書六禮」「三媒六證」,三書三媒六證六禮是啥?

俗諺說∶「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下無媒不成親。」古代人的婚姻,都是父母包辦的,即所謂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從人一出生,就是在各種禮儀的規範下生活的,婚喪嫁娶,都得按規行事。現代人的戀愛、結婚都非常簡單,只要兩人對上了眼,就可以兩床拼作一床,升火做飯過日子了。

但是,在古代,結婚時的講究是挺多的,比如得有「三書六禮」與「三媒六證」。那麼,「三書六禮」「三媒六證」都指的是什麼呢?

這裡先說說「六禮」。六禮系指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這六種禮節,是以法令的形式固定下來的。《禮記·昏義》《唐律》和《明律》規定,「婚」的程序為:納采,問名,納吉,納徵,告期和親迎,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六禮」。這一娶親程式,周代即已確立,一直延用了清末民初。

所謂納采,就是男方家長請媒人去女方提親,女家答應議婚後,男方家長再備禮前去求婚。問名,是男方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納吉,即男方將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後,在祖廟進行占卜。納徵,亦稱納幣,即男方備聘禮送給女方家。告期,男家擇定婚期後,然後備禮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親迎,就是迎親,婚前一兩天女方送嫁妝,鋪床,隔日新郎親至女家迎娶。

在男女雙方的「交往」中,除了「禮物」外,還有特定的文字憑證,即所謂的「三書」。「三書」包括聘書,禮書和迎親書。聘書是指訂親之書,是男女雙方正式締結婚約,納吉時用的。禮書為過禮之書,就是彩禮的清單,是納徵時用的。迎親書,即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親迎﹞接新娘過門時用的。

「三書」並非《禮記·昏義》《唐律》和《明律》等典籍中法定的婚禮要件,而是在人們的具體實踐中慢慢摸索出的補充禮儀,是古人為保障婚姻順利進行所立的有效文字記錄。

除此之外,民間婚俗中,還有「三媒六證」。舊時婚姻由父母包辦,有媒人介紹,所以,媒人在婚禮中的作用不可輕視,為鄭重起見,才有了「三媒」。所謂三媒,具體是指男方聘請的媒人、女方聘請的媒人以及給雙方牽線搭橋的中間媒人。

「六證」是一種儀式化的程序,指的是六件東西:斗、尺、秤、剪子、鏡子及算盤。結婚時,在天地桌上擺放一口斗、一把尺、一桿秤、一把剪子、一面鏡子、一隻算盤。

這六樣「證物」到底是什麼含義呢?那就是將家裡的所有都展示給未來的新人,來家後,家裡的一切都盡在掌控中,即所謂的——

想知道家中的糧有多少,有斗為證;衣服做得長短好壞,以剪子為證;家藏多少布匹,以尺為證;個人生容貌如何,以鏡子為證;家中財富多少,以秤為證;家庭成帳目是否清楚,以算盤為證。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黃說史 的精彩文章:

關羽死後多年不謚,趙雲剛死劉禪為何就急著追謚其為順平侯?
同是北伐英雄,一個救回皇帝一個沒救回,結果卻一樣,都被冤殺了

TAG:老黃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