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干倉、醒茶、洗茶,那些普洱茶的概念,請別再強加給白茶了

干倉、醒茶、洗茶,那些普洱茶的概念,請別再強加給白茶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因材施教的故事,我們並不陌生。

故事,簡單。

子路問老師:「如果我聽到了一個正確主張,能馬上去做嗎?」

孔子說:「先問過你父親和兄長。」

不一會兒,冉有也提了相同的問題,「我聽到了一個正確的主張,能馬上去做嗎?」

孔子回復:「當然,放心大膽地去做吧。」

同一個問題,兩種態度。你可別以為孔子這是偏心,實則是根據二者的性格給出的建議。子路魯莽,需要有人勸誡,督導,否則莽撞的性格,容易犯錯。冉有飽受,缺乏主動性,此時就該鼓勵他,激發他的積極性。

因人而異,採取不同教導方式。如此,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標準統一,很難。

不僅對人要講究因材施教。就連喝茶,也要講究量體裁衣。A類茶的喝茶理念,不可強加給B類茶。常見的張冠李戴式的喝茶法,多數發生在普洱茶和白茶之間。

「喝普洱茶,不都是要醒茶嗎?白茶什麼不用?」

「我喝普洱茶,都與洗茶的習慣,喝白茶也洗一洗。」

「這些老白茶,用的是干倉陳化,恆溫恆濕……」

雖說普洱茶和白茶,同屬於中國茶,除了都能長期儲存之外,很難找到共性!普洱茶講究干倉陳化,醒茶,洗茶,但這些概念,卻不能強加給白茶。

《2》

普洱茶和白茶,註定「冤家路窄」。

什麼是普洱茶?

以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並在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採用特定的加工工藝製成,具有獨特品質特徵的茶葉。

什麼是白茶?

以國標中所規定的茶樹(大白茶、水仙茶、菜茶)為原料,經萎凋、乾燥、揀剔等特定工藝過程製成的白茶產品。

兩種茶,註定不能進一家門,二者不論是從樹種,製作工藝,還倉儲條件進行對比,都難以找到共同之處。

普洱茶,用的是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在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加工,注意,這是有地域限制,若是超出保護範圍內的地區,所產出的普洱茶,也不能叫做普洱茶。

並且,普洱茶還要用特定工藝製作,因工藝,可分為生茶和熟茶。生茶,經過採摘鮮葉靜置攤晾殺青揉捻晒乾等過程而來。而熟茶,是在生茶的基礎上,經過渥堆發酵後獲取。

兩種普洱茶,在後期的倉儲時,需要區別對待。

在老班章村,茶農們存儲生茶的方式,與白茶有些類似,用的是紙箱和塑料袋組合保存的方法。而後將茶葉存在一個相對乾燥的環境中。甚至因為老班章村空氣濕度大,有的茶農,會將生茶運回到勐海城關的店面里保存,避免受潮。

但熟茶的保存,與生茶相比,就少了這些嚴苛的講究,對濕度和溫度的要求,放寬了不少。甚至有茶商,還會刻意將熟普放在一個濕度、溫度較高的環境中,讓普洱茶在短時間內有老茶的模樣。

而白茶,加工工藝與普洱茶截然不同。

萎凋,乾燥,是白茶的主要工序。並且,按照國標的要求,白茶的倉儲環境,需要滿足濕度和溫度的要求。

保存白茶的濕度,最好不要高於45%。保存白茶的溫度,以25℃左右為佳。(詳見GB/T 30375標準)

對倉儲條件的不同要求,是白茶和普洱茶的本質區別。也正是因為對環境的要求不一,才讓白茶和普洱茶各有風采。

《3》

白茶干倉陳化,不過是噱頭。

白茶分干倉陳化和濕倉陳化嗎?

當然沒有!

GB/T 30375標準中,對白茶的保存條件,有著明確的規定,存茶環境的濕度最好不要高於45%。

空氣濕度45%,這是一個相對乾燥的狀態,換作普洱茶,就是所謂的干倉,濕度小,環境乾燥。

所謂的干倉,對於白茶而言是必備條件。

換言之,干倉這一條件,是白茶要實現長久保存的根本,而非值得炫耀的部分。

只有空氣中的濕度足夠小,白茶才不會吸收水汽,能夠保持8.5%以下的含水量。滿足這一前提條件,白茶才能繼續陳化,從而生出陳香、葯香、棗香等舒服的香氣,茶湯才能變得更加甘醇、稠滑、柔順。這才是白茶長期存放的意義。

要是存茶時的濕度長期高於國標規定的範圍,茶不能正常陳化的風險,就大了很多。

這些潛藏在空氣里的水分子,將會找准一個機會,入侵干雜的白茶,從而破壞白茶的乾燥度,打破陳化的平衡,這些長期累積在茶葉中,量變促成質變,水汽過多,會導致白茶受潮,最後甚至出現發霉,發酸的情況。

既然白茶乾燥保存,是基本條件,那為何還有人大費周章,宣傳干倉概念?

不過是為了博眼球罷了。

白茶倉儲,不分干倉,也部分濕倉。

它只有一個要求:白茶最好保存在空氣濕度為45%左右的環境下。

《4》

白茶醒茶,倉儲失敗的偽裝

醒茶,基本上是黑茶的專屬。

存儲多年的黑茶(如熟普),在正式喝茶前,需要先「醒」。

所謂「醒」,是從沉睡到蘇醒的狀態,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散發異味,讓熟普帶有的不舒服的氣味消失,從而保留茶葉的本味。

熟普的保存,充滿不確定性。

比如存儲環境里的濕氣太大,存儲時環境中的空氣較渾濁,溫度太高,茶葉出現悶味,堆味等,都會致使熟普帶有不舒服,且沉悶的味道。

這時如果馬上打開喝就會有種悶陳味或者其他異味。

這種沒有經過醒茶就沖泡的熟普,簡直是一種災難。曾在茶博會上,村姑陳就遇上過沒有醒茶的熟普,喝一口,真的是人間傷害!

它的氣味,帶著一股腐朽味,像是在森林裡堆積的厚厚的樹葉,被大雨淋濕,忽而又遇上晴空萬里,枯樹葉發酵後所產生的那種極不舒服的氣味。

沒有什麼茶的味道,能比它更加怪異。為了能讓熟茶沒有異味,醒茶是重要手段。

將熟普放置在通風、無異味、無陽光直射的環境中,蓋上棉紙一到三天。如果是倉味過重的茶時間可以長些,放上半個月到一個月,直到茶里沒有明顯的倉味即可。

醒茶,是熟普的救世主,但對於白茶而言,完全沒有必要。按照國標要求保存的白茶,它是沒有機會接觸到異味,也不會發生變質,更不會產生霉味、陳味、堆味等不好的味道。

如果白茶中帶有異味,實際上是保存沒有做好的表現,是對倉儲失敗的一種掩飾。

可以說遇上這樣的白茶,基本就沒有再喝茶的必要。

品質已經一落千丈,何必再喝茶?

所謂白茶喝之前要通風,要醒茶,其實是在浪費好茶。老白茶辛苦陳化來的香氣,就這樣散去,豈不可惜?

《5》

白茶洗茶,畫蛇添足的做法

洗茶,在圈子內一直爭議不斷。喝茶前洗洗,彷彿成了一種慣例。不管喝紅茶、白茶、武夷岩茶還是黑茶,都習慣性的將第一衝倒掉。

並且,關於洗茶,由來已久。

《茶譜·煎茶四要》載:「一、擇水……。二、洗茶:凡烹茶先以熱湯洗茶葉,去其污垢、冷氣,烹之則美。三、候湯……。四、擇品……。」

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洗茶的優勢之多,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去污垢,去冷氣,讓茶湯好喝。

但是!

洗茶其實是一項不大好的舉動。

什麼樣的茶,才要洗?本身是髒東西,不潔之物,才需要洗過才能喝。

如果茶成了髒東西,真的靠簡單的洗一洗,就能解決嗎?

還真不一定。

更何況,有的茶,大可不必洗茶。比如真正好的高山白茶,洗茶反而會辜負美味。

日光萎凋的高山白茶,在山上的天然氧吧里,晒乾烘乾後便收到箱子里,沒有空氣污染,沒有接觸多餘的器物,乾淨得很,根本不必第一衝洗茶。

第一衝里,蘊含著大量的白毫和精華,要是不喝,難免覺得可惜。並且,從第一衝開始喝茶,有利於我們了解白茶完整的風味。

要是真的要靠洗過才能喝的茶,那才是真的可怕!

這類茶,不喝也罷。

《6》

干倉、醒茶、洗茶,對於普洱茶愛好者而言,並不陌生。

普洱茶干倉陳化,能夠獲得更獨特的喝茶感受,普洱茶在干倉環境下保存,茶的風味更加清爽,疏朗,花香和果香類出現的幾率更大。

但到了白茶地界,卻沒有提及干倉的概念。

乾燥保存,是白茶的倉儲的靈魂環節。有了乾燥度,才有接下來的無限可能。

要是濕度大,茶葉品質易受損。

至於醒茶和洗茶,同樣屬於普洱茶專用,卻未必適合白茶。

喝白茶,學會因勢利導,才是關鍵。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好白茶,是有層次感的,五大技巧,教你把白茶泡出好茶的層次感!
如何區分大紅袍與紅茶,請從條索、工藝、香氣、口感出發!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