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頭像是個技術活,沒事亂換你就真找不到對象了,教你幾步超神操作
來源/美創
換頭像?換人格?
我的朋友封我為微信三大換頭像高手。
我的頭像上到天文,下到地理,美女帥哥,動物世界,性冷淡風,無所不用。
那天我突然跟小夥伴說:
我發現微信頭像影響我的語氣哎!
當我用藝術圖片做頭像時,我感覺自己像是一個逼王之王。
說話都帶著風:
嗯,你說的都明白,但無用。
請輸入文字
你理解不了我的。
請輸入文字
誰都有薄薄的盔甲啊。
請輸入文字
???
當我用表情包做頭像時,我感覺自己就是搞笑屆的MVP。
每句話都像是表情包的延伸:
去你媽的別跟我玩這種操作。
請輸入文字
只要我的速度夠快,寂寞就追不上我。
請輸入文字
我有什麼辦法,當然還是選擇原諒他啊。
請輸入文字
???
當我用超可愛小鴨子做頭像的時候,我就是清純無敵美少女。
說話裝可愛到油膩:
嘻嘻尊的吼吼次哦
請輸入文字
哎呀呀人家要睡覺惹
請輸入文字
誰給買小蛋糕,我就跟誰天下第一好!
請輸入文字
???
真的用自己照片做頭像的時候,情況一度十分混亂。
十分有自我風格了:
(該句含有敏感辭彙不予顯示)
請輸入文字
(該句含有敏感辭彙不予顯示)
請輸入文字
(該句含有敏感辭彙不予顯示)
請輸入文字
???
其實吧,沒人看
後來我發現,根本不是頭像影響著自己的語氣,而是自己是什麼心情,想塑造什麼形象,就會去選擇什麼風格的頭像。
每天心情像龍捲風,頭像也就跟著天旋地轉。像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
聽起來或許有點婊里婊氣,帶點可笑自卑。想讓別人看到我的可愛,我的獨立,我的脆弱,我的獨特,用頭像來給別人一個人設。或者說是,用這個人設來取悅別人。
想把情緒傳達給那個人,有時候因為一句話就偷偷換一個頭像,表明著我在意,表明著我難過,或者是表明著你帶給我的欣喜。
但其實,沒人在意。
想讓你,記住我
周圍有幾個幾年不換頭像的人,很好奇,就去問。
回答是:是希望看到這個頭像就能想到是我吧。
是我,是我,是我,不要忘了我。
原來大家都一樣,換頭像是為了求關注,不換頭像也是為了求關注。
在這個很多脆弱的聯繫,竟是靠社交軟體勉強維持著的時代里,我們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了吧。
幾個字元就能猜測很久,像是在做閱讀理解。自我形象靠著頭像、昵稱和朋友圈那寥寥幾句來構築,誰又能真的理解自己呢?
頭像里,孤獨心
對於頻繁換頭像問題,網上有大量的回答,給出了自己的理由,無外乎這幾點吧:
選擇困難沒藥治
情緒不穩常發痴
渴望關註失了志
頭像永遠不合適
當然也有「僅僅是出於自己樂意」這樣的心態。
但我們確實可以看到,在社交網路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對社交的需求卻越來越難得到滿足。我們在社交軟體上花的時間越多,卻越來越孤獨、空虛、焦慮。
心理學上對這一點也有不少解釋。
哈洛的鐵絲母猴實驗表明,相比於可以提供食物的鐵絲網構成的模擬母猴,嬰猴會更依戀絨布構成的模擬母猴。
這個實驗研究的結果是:愛存在三個變數,觸摸、運動、玩耍。
而網路交往不具備誕生深層親密感的基礎。
網路社交是零散的,而真正的親密感來源於長期的穩定的接觸。可以說,微信等社交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們親密關係的塑造機會變得單薄。我們更容易有不安全感,產生一些負面情緒。
同時,社交網路給了我們一個展現負面情緒的平台,包括頭像,朋友圈。但這可能會是一個危險的趨勢。
一次次負面情緒的展現,去尋找安撫和共鳴的過程中,我們心理上的傷口一次次被拉扯開,越表達越深刻。
消極情緒的上癮機制會抓住那些反饋並強化,久而久之便成抑鬱。
說到底,換頭像是個人選擇,但這背後展露出的心理危機需要我們關注。
還不如,愛自己
花更多的時間到一些更能給予生活「堅實感」的事情上。
比如,和朋友一起喝杯咖啡聊聊天,逛個街;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每天都好好護膚,看自己皮膚狀態的變化;花點時間鑽研一下某領域的某個問題,保持一定的工作強度,充實自己。
好好學習,好好生活,是一輩子的事情。
真正有自己喜歡的,願意去付出的工作,真正有貼心的親密的朋友,還哪有那麼多時間和情緒無病呻吟,去管那些社交網路上的傷春悲秋?
到那個時候,換個自己美美的照片當頭像,才真的是:我就是要取悅自己罷了。
貓男托比
關注我的都脫單啦
來都來了,點個在看再走吧
※千!萬!別!跟!情!侶!一!起!出!去!玩!
※渣男垃圾分類指南
TAG:秀策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