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被迫和親,嫁父子二人太悲慘?不,其實是匈奴人挽救了她
古代封建社會中,女子地位卑微,命運通常由不得自己,比起樣貌平凡的普通女子,絕色美人的命運卻是時常坎坷,就說歷史上有名的四大美人,她們的一生足夠傳奇,但最終結局卻並不如人意,今天要說的就是王昭君了,她一個小小女子,孤身一人處於大漠,獨自面對兇殘野蠻的匈奴王室,直到老死,她也沒有再邁上故鄉的土地。
邊塞大漠上的少數民族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威脅,統治者為了鞏固地位,有時候會出兵鎮壓。但有時候為了和平建交,和親聯姻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這樣能讓兩國互利發展,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有了和親政策,此後歷朝歷代都延續和親政策。百姓都高興於沒有戰爭,卻忘記了承擔所有責任的人只是弱女子,她們遠離故土,背負國家使命。
一般和親的女子都是公主,她們從小享受榮華富貴,長大後為國家奉獻也是無可厚非的,但王昭君只是一出身平凡的普通女子,入宮後也只是一名普通宮女,按理說她無論如何也不能成為和親人選的,可偏偏她承擔了這一切,也成就了昭君出塞的千古美名。
根據史料記載,她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子,但入宮後並沒有被皇帝注意到,她的地位低微,只是普通宮女而已。公元前34年,漢朝雖然是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大王朝之一,但仍然需要和親政策來休養生息,這次匈奴呼韓邪單于來到中原請求聯姻,俗話說的好,伸手不打笑臉人,統治者自然會答應這次聯姻,只不過派誰去就是個問題了。
當時的匈奴內部並不太平,分裂的多個部落爆發內亂,呼韓邪單于來到了漢朝,他希望通過投降借到軍隊以平定局面,而漢朝也答應了,幫助他穩定了匈奴內部,讓他成為了新的主人,於是便有了他求親的事情,畢竟漢朝如此厲害,他只能是友好往來,但生怕漢朝會反悔,所以他便打算用和親的方式穩固關係,在這之前已經有過幾次求親了,這次皇帝不得不答應 了。
公主們在皇宮中過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如何能去落後野蠻的匈奴生活,皇帝也捨不得女兒去受苦,一時之間也挑不出人,於是漢元帝便下旨在後宮宮女中挑選一位貌美女子,到時再給她一個公主身份,這樣便能應付匈奴單于了。
後宮中的貌美女子多的是,皇帝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細細打量,所以漢元帝下令讓畫師將女子的樣貌都畫在畫像上,當時許多女子都賄賂畫師,想要讓畫師將自己畫的漂亮些,不過天生麗質的昭君沒有這樣做,她為人清高,畫師自然也沒有將她畫好看,甚至是畫丑了,當皇帝看見畫像時,也沒有注意到她。
就這樣,樣貌不俗,精通才藝的昭君埋沒在了後宮中,她的命運將會是在宮中孤獨終老,不得自由,直到六年後,她十九歲了,自願請求出塞和親,皇帝同意了,可等他真正見到王昭君後,才知道自己的後宮中竟然藏著這麼一位美人,心生後悔之意,但君無戲言,只能是將王昭君派去和親。
她以公主的尊貴身份出嫁,還帶去了和親的士兵,從四方後宮中「逃」了出來,原以為會陪伴呼韓邪單于一生,但不幸的是,單于沒多久就去世了,按照「胡俗」規矩,她要嫁給單于的長子,如此風俗實在是違背中原倫理,可總是昭君再不能習慣,也只能接受,她和新單于生活了十年時間,在此期間,她生下了兩個兒子。原本的老單于比她年長,單于長子的年紀與她更為接近,但兩人卻是早早地先後去世,她只活到33歲而已便因病去世。
和親政策一般會帶個兩個國家利益,而昭君此番出塞也是漢朝歷史上最成功的和親,整個歷史上也是少有的,她經常勸說呼韓邪單于以和為貴,不要輕易發動戰爭,同時也鼓勵發展匈奴當地,她將帶來的中原先進文化運用於此,使得荒僻的匈奴地界上儲物豐富,百姓們能夠更富足地生活,這些都是她地影響,在異國時時不忘自己的國家使命,如此帶來了六十年的和平。
王昭君這樣一個奇女子,為國家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歷史也給予了她很高的評價,但她始終只是一個女子,午夜夢回之際,她也定然是想要回到故土的,否則也不會老單于死的時候,她希望自己能夠返回家鄉,但至死她也沒有再回去過,不禁讓人惋惜她的命運。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說,王昭君的社會責任,大於她個人的責任,而她的價值也遠遠大於,她本是一個女人的事實,從這一點上來說,匈奴人並不是害了她,而是成就了她。
※古代對待戰俘最可怕的方式:十萬大軍被做成「人牆」,比坑殺殘忍
※清朝這個皇帝,比崇禎還勤政節儉,讓人感動,卻直接導致清朝滅亡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