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老兵家中藏有一份國寶,連日本人都登門求捐,老人:傳給兒子

抗戰老兵家中藏有一份國寶,連日本人都登門求捐,老人:傳給兒子

常言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抗日時期的老兵更是如此,他們每個人都是國家的財富,這些老兵為中國付出了許多,國家也永遠不會忘記他們。

2010年時,一位名為方軍的作家為了得到更多的一手材料,好進一步創作自己的文章,於是就特意尋訪了多名老兵,從他們口中得到了不少關於抗戰時期的英雄故事以及戰況的慘烈。在這些老兵當中有一位叫做王振庸的,他是四川人,曾在盧溝橋事變後為了家國讎恨,毅然選擇加入軍隊抗擊日軍。在此期間,王振庸立下赫赫戰功,為新中國的成立起到了一定的貢獻。

公元1942年時,由於父親因病離世,而妻子又染上了重病,王振庸只能暫時回到老家,為妻子療傷看病。但這一回就是數十年,後來新中國也成立了,王振庸也就沒有回到軍隊的必要了,於是他就在老家繼續定居。

在受到方軍採訪時,王振庸也十分開心,跟方軍聊了許多,最後還留方軍在家中吃飯。開心的王振庸聊到興起,便跑到屋內拿出來了一份文件,方軍剛開始不以為然,以為只是一些舊文件而已,但仔細端詳後,他卻大吃一驚。原來這份文件居然是一份孤本,而且具有重大歷史紀念價值,因為它的名字為《對日宣戰書》。

1937年時,七七事變爆發,隨後我國便開始全面抗日,但卻沒有正式起草一份官方文件,後來日本選擇偷襲珍珠港,惹來美國的不爽,於是美國就對日宣戰。之後美國聯絡了國民政府,成功勸說了他們,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便親自動筆起草了一份文件,便是這份《對日宣戰書》。這份宣戰書的意義非凡,因為它代表了我國正式對日本宣戰。

但這份宣戰書在當時卻沒有多少人重視,甚至還被隨意的丟放,而恰巧,王振庸看到了這份文件。或許是一時興起,也或許是他的高瞻遠矚,王振庸最終將宣戰書帶回了自己家中,並且一直收藏了起來,幾十年來都沒有將其損壞。

方軍自然明白宣戰書的價值,於是出去後跟自己朋友提了一下,各路媒體就聞到了風聲,紛紛來到王振庸這裡。而國家內許多博物館也極其重視這份宣戰書,比如說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四川省博物館都派專人來到王振庸這裡,希望王振庸可以把宣戰書捐獻給他們,讓他們把宣戰書放在館內,以此方便後人瞻仰。

就連日本博物館也恬不知恥派來了人,他們覺得這份宣戰書既然是對他們國家宣戰的,那就應該由他們國家收藏。對於前幾個博物館的來客,王振庸老人都盡心招待了一番,但對於日本的使者,王振庸老人卻沒有什麼好臉色,就連家門都未曾讓他們進,便將這些人轟了出去,並表示即便自己死了,東西也絕不能交給日本。

但遺憾的是,王振庸老人最終也沒有把宣戰書交給國內任何一家博物館,他在深思熟慮了許久之後,決定將宣戰書傳給自己的兒子。這不得不說對於國家而言是一種損失,所以有一些人還公開在網上譴責王振庸老人。

但譴責的這些人有沒有想過,王振庸老人也曾為了祖國流血奮鬥,他的功勞是任何人都無法抹去的。而且宣戰書的確是老人多年來一直在保管,有了感情也很正常,即使沒有捐獻也是情有可原。在所有權給了他兒子後,各大博物館還是有機會去勸動他兒子將宣戰書捐獻的,但也應該給予一定程度的金錢補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雨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他是大唐的掘墓人,最終被兒子給殺死,專家從其墓中找到一盤磁帶
唐古墓被盜墓賊光顧八次,專家不甘心抬走棺槨,因此獲82件國寶

TAG:曉雨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