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黎冰鴻為何一生三畫《南昌起義》?

黎冰鴻為何一生三畫《南昌起義》?

黎冰鴻生前曾三繪《南昌起義》,分別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時間從1959年直到1977年。

王小玲、陳洪模在文章《揭開蒙在名畫上的歷史謎團——關於黎冰鴻先生油畫「南昌起義」的歷史考證》中寫到黎冰鴻創作《南昌起義》背後的故事:

第一任軍博館長賈若瑜對這幅畫創作過程的憶:1959年軍博籌建時,軍博請黎冰鴻創作了一副反映南昌起義的油畫。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畫面上以起義的領導者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為主要表現的人物。開館前不久,中宣部副部長張際春通知賈若瑜帶著這幅畫到某地開會。會上一些人根據胡喬木所撰寫《中共黨史三十年》中對南昌起義領導者的敘述(胡的書中介紹南昌起義的領導人時,沒有提賀龍),指責這幅畫把賀龍放在顯著位置,賈據理力爭並拿出周恩來親筆寫的指示,平息了眾人的反對意見。於是張際春通知賈把油畫留下來,請他回去後找畫家再創作一幅。姜和筆者分析,因為賈館長回來以後再請黎冰鴻先生創作,所以創作的時間上就晚了一些,以至這幅畫在1960年才畫出來。

許多文章中講到中國革命博物館收藏了這幅畫,而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於2003年2月整合成為了中國國家博物館(簡稱國博),為了解開謎團,筆者又持介紹信來到國博。國博保管部的領導請來專門研究油畫的秋豐老師接待。秋豐老師打開電腦,點擊他們館藏的油畫,很快就從筆者帶來的照片中確定了那張國博收藏的油畫照片(國博收藏的《南昌起義》油畫)。

黎冰鴻為何一生三畫《南昌起義》?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黎冰鴻《南昌起義》(1959年繪,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隨後秋豐老師又到另外一個辦公室取來他們的館藏藝術品畫冊,找到《南昌起義》這一頁,上面清楚寫著作者黎冰鴻,時間是1959年,尺寸是260×200厘米。秋豐和筆者仔細觀察,發現這幅畫與軍博收藏的畫除了整體色彩上有些差異外,還有一些細微的不同之處:1、左下角一個戰士背的斗笠邊沿亮部不一樣;2、台階前散落的紙片不一樣;3、中間那挺重機關槍槍口與後面台階對應的位置不一樣;4、最大的不同是賀龍左邊第四個戰士(即右手橫在胸前的戰士)。國博油畫上的這個戰士臉型偏圓、軍博油畫上的這個戰士臉型偏方,由此可以確認這是兩幅不同的畫,筆者向秋豐老師提到賈若瑜關於《南昌起義》油畫的創作過程,並詢問國博這幅畫的來歷,秋豐老師明確的表示,他們收藏的這幅油畫是黎冰鴻老師當年專門為國博創作的。

排除一些尚待考證的細節,我們可以肯定這幾點:黎冰鴻先生於1959年為中國革命博物館創作了一幅《南昌起義》的油畫,尺寸為260×200厘米,此畫收藏於國家博物館。隨後1960年黎冰鴻先生再次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創作了一幅同樣尺寸的油畫《南昌起義》此畫由軍博收藏。兩幅畫總體構圖和風格相同,細部有差別。

黎冰鴻為何一生三畫《南昌起義》?

黎冰鴻《南昌起義》(1960年繪,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藏)

1977年是南昌起義50周年。為了統籌各項紀念活動,南昌革命委員會,預先做好準備工作和活動安排。文革期間,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以下簡稱八一館)從1967年元月閉館後,一直沒有對外開放,上級要求八一館在1977年8月1日建軍50周年之際正式對外開放,為此要求重新布置陳列。為了搞好陳列,籌委會將黎冰鴻先生請到南昌來,為八一館再創作一幅反映南昌起義的油畫。

黎冰鴻為何一生三畫《南昌起義》?

黎冰鴻《南昌起義》(1977年,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藏)

大約在1977年四月份,黎冰鴻先生完成了油畫創作,油畫尺寸160×125厘米:主要構圖同革博和軍博收藏的兩幅畫類似,但有細處明顯不同:表現的時間是黎明以後,所以整個畫面色彩更為明亮,而 表現的時間更早一些,色彩更暗一些;其次這幅畫上賀龍位置改在與朱德、葉挺、劉伯承一起,那兩幅畫則單獨把賀龍畫在周恩來的左邊;第三處周恩來右手叉腰左手握拳、那兩幅是周恩來左手叉腰,右手握拳舉起;地四處是這幅畫的畫面中央有一個挽起袖口手持武器的工人糾察隊員。那兩幅畫上則沒有工人的形象,其他一些不同之處就不一一細講,大家可以看所附照片,因為這幅油畫表現的是黎明之後起義戰鬥取得了勝利、大家在總指揮部歡慶的場景,所以八一館一行人員都把這幅油畫的名字稱為《歡呼勝利》

來源:澎湃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