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以這種修法,所有的無明都將消失

以這種修法,所有的無明都將消失

甘露滴

(十一)

關於緣起空性,可以用這個比喻來加深理解:如本院扎西老師教尼姑藏文拼讀,在上課時,扎西老師相續當中的念誦並非轉移到尼姑的口裡去了,扎西原來所掌握的知識現在還擁有,但如果他沒有教授知識,她們也不會明白。因和果是不會相互轉移,因不會遷移到果上來,但沒有因則果也不會產生,讀誦、燈火、印章、鏡子、火鏡和種子、聲音、酸醋等這些也都是無常無斷,比如我們嘗到了苦味和酸味,實際上這也是緣起性。所以通過以上方法,有智慧的人就會了知因果的內在關係,明白緣起空性的道理。

我們應當對一切顯而無自性的諸法生起悲心和厭離心,或者可以說緣起空性雖然即是本性不成立,但只要我們愈對它進行觀察,自心相續中的厭離心和悲心就會愈來愈增強。幻化城市中幻化的兒子是沒有任何可靠,就像是住在虛空中一樣。我們如果證悟了上面緣起空性的道理,在自己的相續中對輪迴就會生起強烈的厭離心和悲心。

種種生死的自性,無變無住的輪迴,無生無滅的無明等這一切,都是幻化的大網。這種無增無減顯而無自性的本性,本來就普遍於一切眾生的種性當中,但是因為無明煩惱的牽制,使眾生不明了此理。假如我們通達了緣起空性,將會使智慧的火焰越來越盛燃,清凈心的虛空當中必會群星閃爍,顯現出五彩繽紛的彩虹。

外面的山河大地、絢麗多彩的風景等這一切都是名言當中無常的緣起,具有智慧的人通達此理後,其內心的虛空中就會顯現智慧的日光和月光,增上無比的歡樂。通達緣起空性的人,不但時時刻刻都在增上殊勝的歡喜心,而且在乃至輪迴未空之間,他饒益眾生的心就像大悲的甘露海一樣寬廣無邊。

在虛空一樣無邊浩瀚的甘露大海中間有一朵堅定信心的蓮花盛開著,上面有代表一切諸法的智慧身——文殊菩薩,其身色橘黃,手中執持寶劍和經函而宣講佛法,利益無邊眾生並賜予無漏的安樂。如果我們能這樣進行修持,以這種殊勝的緣起法就能將無明黑暗逐漸消於法界。

以《中論》、《入中論》中所講的道理,一切諸法不是自性中產生的,既不是自生,也不是共生、他生和無因生,它是遠離四邊和一切戲論的大空性。若以此緣起空性的見解,或者是以觀想文殊菩薩的方法來修持空性,那麼世間上各種外道邪宗的說法——諸如常有的存在、無常的存在等等,這些邪宗實際上都是一種嚴重的疾患,也都能消除。

通過這種幻化的觀想文殊菩薩的方法,將自心跟文殊菩薩融為一體,有智慧和真實安住法性的瑜伽士,就能將名言和勝義中的緣起全部通達。

若對因明當中所講的粗蘊所攝的諸法,如總相、自相和遮遣、建立等等,這些全部能加以分析辨別,那對一切事物的認識會有相當的進展,所以因明的理論至關重要。如果我們能精通陳那和法稱論師所開創的因明論典,那就能通曉一切的名言世俗諦,如果我們以因明的推理方法來指導思維,那辨別一切諸法的智慧就都能獲得。

在自宗寧瑪巴,麥彭仁波切造了一個解釋《釋量論》的論典,這不但是在藏地雪域,就是在印度聖境也沒有如此殊勝的論典,以至於後來噶當派和薩迦派的眾多高僧大德都非常讚歎和推崇,所以我們也應該學習麥彭仁波切的這部因明論典。

在因明中通過現量和比量的推理方法,對名言中有和無的法進行觀察,所以說因明是世間的明燈,它對修習佛法非常重要,通過這盞明燈,再進一步我們可以進入中觀的論典,趣入勝義諦,最後才能通達緣起空性。印度月稱論師和旃扎古昧辯論過很長時間(一說七年),後來麥彭仁波切指出名言中應按旃扎古昧的觀點去做,而在勝義中則是如月稱菩薩所講的那樣,那麼他們之間的觀點怎樣融合呢?

依靠因明的智慧,屬於分別的智慧;依靠勝義諦進行觀察所生起的智慧,屬於緣起空性方面的智慧。緣起空性則是名言中的緣起和勝義之中的空性,在勝義當中一切因緣都猶如虛空。如是我們對因明和中觀的智慧,即通達名言和勝義的智慧並生起定解以後,就會對大乘佛法生起永不退轉的信心,也可以說是對大乘甚深法——無上大圓滿產生殊勝定解。

光明大圓滿的意義,就是覺空無二無別的智慧,它沒有被分別伺察所污染,這種大圓滿覺空無別的智慧,實際上就是大圓滿的本來覺性之位,當然在無上瑜伽部中有空明無二、覺明無二和覺樂無二等諸種異名。為什麼大圓滿的智慧稱為是覺空無二的智慧呢?因為在此智慧境界當中,遠離一切二取分別念,在此覺性中遠離一切尋思分別念,未被任何分別伺察所染污。

在修持無上光明大圓滿的人群之中,會顯現程度各異的證悟與覺受,有的人僅僅是某種了解,但究竟的緣起空性,即是真正的覺空無二的智慧,是沒有被任何分別念所染污,我們應當在這種大圓滿的本性當中安住。

我們若能經常如此修持和安住於大圓滿境界中,就會自然解脫於此世間,遠離生死輪迴的大海,趨向寂滅,最終現前雙運的本來智慧。這種雙運智慧也可說是法身、報身的智慧,也就是大圓滿中特有的自然本智。

一旦自然本智現前之後,乃至虛空不變之前,不會捨棄無量無邊的輪迴眾生,就像如意樹和如意寶一般普度無邊眾生,其弘法利生事業是恆常不變的。雖然分別念已不存在,但還是無欺地顯現利益無量眾生。最終,有緣的佛子必將獲得無上的智慧地,換句話說,就是成就無上雙運智慧的佛位。

以上教言是作者麥彭仁波切的真實語,無論是誰聽聞憶念此教言,則文殊菩薩經常安住於其心間,並開顯其本來智慧,無勤現量見到一切諸法的甚深緣起義。

傳講/法王晉美彭措

口譯/索達吉堪布

摘自/《竅訣寶藏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一切苦樂感受都是自己的分別念
臨死時應如何觀想?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