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胃、直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病例分享

胃、直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病例分享

2019年3月,一名45歲女性病人胃鏡檢查時發現胃體中部小彎有一處0.1cm*0.2 cm大小息肉樣隆起,NBI顯示淡色隆起,(見圖1-3),活檢將其鉗除,活檢時感覺質地略韌,活檢後創面少量滲血,用稀釋後的腎上腺素噴洒創面,直至血止結痂。一周左右病理顯示:神經內分泌瘤。當時因內鏡室手術設備設施不全,建議其到外院行追加黏膜下剝離手術(ESD),3周後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根據當時活檢疤痕行追加ESD手術,切下組織1.5cm*1.0cm*0.5 cm,(見圖4-6),病理結論與我院一致:高分化神經內分泌腫瘤(G1),浸潤黏膜肌層,腫瘤最大徑約0.1 cm,黏膜切緣和深部切緣未見腫瘤累及。

近期的一例常規腸鏡檢查發現的直腸「息肉」,內鏡下再次觀察,發現1.0cm*0.9 cm隆起性灰黃色結節,NBI顯示邊界清楚,結節表面毛細血管紋理不規則(見圖7-8),判斷為「直腸類癌(神經內分泌腫瘤)」,用ESD方法快速完整剝離了腫瘤(見圖9-11),術中先用稀釋後的腎上腺素-亞甲藍行黏膜下注射,腫物抬舉好,用黏膜切開刀的I刀沿著腫物邊緣約0.5 cm左右切開,然後用O刀逐層剝離,直至腫物完整剝離下來,此時剝離後的創面呈淡藍色,未見灰黃色物質殘留,無滲血,繼續用熱活檢鉗處理好創面上的血管殘端,以預防遲發性出血,最後用金屬鈦夾嚴密夾閉縫合創面,取出標本,10%中性福爾馬林固定送病理科,標本送檢後證實:「直腸神經內分泌瘤G1,腫瘤距切緣1 mm」。如果這類病變在內鏡下簡單切除可能造成切緣不幹凈,而再次處理就必須外科手術干預,這樣會對患者造成一定負擔和痛苦。

神經內分泌腫瘤

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s NETs)是一類起源於肽能神經元和神經內分泌細胞的異質性腫瘤,顯示了從惰性的緩慢生長,低度惡性,直至高轉移性明顯惡性的一系列生物學行為。以往所命名的「類癌」既不能反映腫瘤的起源和激素分化活性,也不能提示腫瘤的生物學行為,「類癌」作為病理診斷已逐步被摒棄,而採用更為一般的描述性名稱為「神經內分泌腫瘤」,可發生於全身多種器官和組織,包括胃腸道、胰腺、膽管和肝、支氣管和肺、腎上腺和髓質、甲狀腺以及其他部位的神經內分泌瘤,其中胃腸胰神經內分泌腫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 GEP-NETs)最常見,約佔所有NETs的55%~70%。病理組織檢測免疫組織化學(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包括突觸泡蛋白(synaptophysin,Syn)和嗜鉻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及細胞增殖標誌物Ki-67等陽性。根據核分裂象和Ki-67指數將其分為3級(Gl、G2、G3)。其中Gl級和G2級屬於高分化神經內分泌腫瘤;G3級屬於低分化神經內分泌腫瘤,惡性程度高,也稱神經內分泌癌[1]。

消化道神經內分泌腫瘤

胃、直腸是消化道神經內分泌腫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tumors)的好發部位,發病率與患病率均呈明顯上升趨勢,可能與影像學、病理診斷學水平的提高以及胃、結直腸鏡篩查的廣泛推廣及應用密切相關。內鏡表現為扁平或息肉樣隆起性廣基或無蒂病變,黏膜層或黏膜下隆起的灰白至灰黃色結節,被覆完整黏膜,體積通常小、質地稍硬,常可以推動。

大多數直腸神經內分泌腫瘤(rectal neuroendocrine tumors R-NETs)發病隱匿,腫瘤較小,可以沒有任何癥狀,內鏡檢查是其一種較為有效的篩查方法。對於直腸神經內分泌腫瘤來說,其危險性和它的大小、分級、分期密切相關。對於2 cm,臨床分期為T3/T4,病理分級為G3或者存在區域淋巴結轉移者,治療方法同直腸腺癌,可考慮全直腸系膜切除的直腸前切除術(或腹會陰聯合切除術)。

對於直腸神經內分泌腫瘤來說,雖然大多數是發展比較緩慢、預後比較好的低度惡性腫瘤,但屬於G3級的神經內分泌癌惡性程度很高,所以一定要注意早期診斷、早期發現,這樣才能獲得好的治療效果。臨床所見到的大部分直腸神經內分泌腫瘤都是2 cm以內的大小,所以不會有任何臨床癥狀,往往是在患者因為其他原因做腸鏡檢查時才會發現,而隨著腫瘤增大,可能會有局部刺激癥狀,比如排便次數增多,便不幹凈的感覺,如果腫瘤瘤體有破裂,還可能會有便血。而隨著腫瘤發展,可能會出現盆腔淋巴結轉移、肝臟轉移或者肺轉移,這時候腫瘤就會引起相應癥狀,如果發生盆腔淋巴結轉移,侵犯了鄰近器官,影響到神經,那可能會出現排尿功能障礙,盆腔疼痛等表現,而如果腫瘤轉移肝臟上,瘤體較巨大,可以引起患者消瘦、乏力、食慾減退、肝區不適感及疼痛感,甚至引起黃疸的表現。

參考文獻:

[1]徐建明,梁後傑,秦叔逵,等.中國胃腸胰神經內分泌腫瘤專家共識(2016年版)[ J].臨床腫瘤學雜誌,2016,21(10):927—946.

作者:宣傳處 來源: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消化界長期徵稿:原創稿件及特約作者招募!

投稿郵箱:DDP@high-med.com

關注消化,「腸」想「胃」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腹部平片看到高密度,不僅僅都是鈣化和結石
肝纖維化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