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的甲種美械軍:滿編38000人,步兵排都裝備60迫擊炮
抗日戰爭中,大家都知道美國援助了中國不少武器裝備,並以此為基礎裝備了很多美械部隊。
實際上關於抗戰時期的美械部隊,很多人了解的並不太多,本文就簡單來說說其中的一類美械部隊——三十四年甲種軍。
在正式聊美械甲種軍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當時中國軍隊接受美械的基本情況。
所謂的美械實際上是1942年開始才陸續裝備中國軍隊的,在此之前,由於太平洋戰爭還沒有爆發,因此美國幾乎沒有對中國進行什麼軍事援助。
最早接受美械武器的是中國駐印軍,駐印軍除了當時自緬甸撤退到印度的部隊外,還自國內空運了大量兵員及建制部隊,共計10萬人以上。
為了援助中國抗戰,美國航空隊開闢了駝峰航線,空運武器。這批裝備名義上是提供給中國所有部隊的,但實際上絕大部分都劃分給了重新組建的中國遠征軍。
第二期中國遠征軍一共有6個建制軍,分別為第2軍、第6軍、第8軍、第53軍、第54軍及第71軍,這些部隊大多為中央軍,但下屬師中有不少是新部隊。
由於空運量有限,即便到1944年滇西反攻之時,遠征軍的美械都裝備得不充分,這也是滇西作戰遠征軍對日軍戰損比並不好看的一個重要原因。
至於當時其他的中國部隊,分得的美械就更少了,如18軍本應領到6支火箭筒,但遲遲未到位。後來一問才知道原來就這區區幾支火箭筒也被戰區長官孫連仲私自劃撥到了自己的嫡系30軍中去了,後經過交涉才拿回來3支。
這種情況一直到1945年初滇緬公路打通才得以改觀,而隨著陸路及空運量的大增,運到國內的美械武器增多,於是確立了三十四年(1945年)式甲種軍編製。
執行該編製的部隊為抗日戰爭中表現卓越,且為中央軍嫡系的第5軍、第13軍、第18軍、第73軍、第74軍、第94軍。
甲種軍編製是在駐印軍基礎上的優化版本,其特點是大大加強了軍直屬部隊,同時強化和充實師團級作戰部隊。
當時中國軍隊中的軍直屬部隊較少,甚至很多都流於形式,但甲種軍則不同,其下屬部隊有:
1個炮兵營,裝備12門美式105毫米榴彈炮;1個工兵營;1個通信營;1個特務連;1個搜索排;1個野戰醫院;1個獸醫隊;1個人力輸送團;1個獸力輸送營,一共5390人。
一個甲種軍下轄3個步兵師,步兵師也強化了師屬部隊,計有:
1個炮兵營,裝備12門美式75毫米山炮;1個工兵營;1個輸送營;1個搜索連;1個通信連;1個特務連;1個衛生大隊。
步兵師下轄3個團,其團屬部隊有1個迫擊炮連,裝備12門81毫米迫擊炮;1個戰防炮連,裝備8門37毫米戰防炮;另有輸送連及通信、特務排。
每個團下屬3個營,營有一個機槍連,裝備8挺重機槍;步兵連每個排有一個迫擊炮班,裝備2門60毫米迫擊炮;每個步兵班除了裝備1挺輕機槍外還有1支衝鋒槍,其餘為步槍。
這樣一個師的總兵力達10793人,再加上軍直部隊,整個軍的人數有近38000人之多,幾乎相當於抗戰時期正常的一個集團軍的兵力了。
以上為編製數量,在具體執行時,由於當時抽出了一部分武器裝備半美械軍,因此部分武器達不到編製數的情況是存在的。但即便如此其火力和兵力已經非常龐大了。
不過在抗日戰爭中,這6個美械軍中只有第5軍和第13軍完整地完成了換裝,而剩餘的4個軍在換裝時就因湘西會戰的爆發前往參戰了,因此在湘西會戰中出現全美械部隊是不確實的。
比如74軍在湘西會戰中就沒有美式火炮,使用的還是蘇式的76毫米野炮。但儘管如此,由於部分美械的換裝,日軍還是吃了大虧。
如第18軍在湘西會戰中,就報告「攻擊山門時,敵憑屋抵抗,我即以美式八一迫炮,用燒夷彈將將房屋焚毀,敵全部焚斃;六公分小迫炮及衝鋒槍均能發揮其優越之威力」;
18軍11師師長的楊伯濤回憶,當遇上日軍白刃衝鋒時,「我軍擁有美械近戰武器衝鋒槍,數步之內向密集日軍迎頭掃射,日軍紛紛中彈倒地」。
在中國王牌軍的攻擊之下,參加湘西會戰的日軍潰不成軍,紛紛敗逃。
之後正面戰場上沒有大的攻勢,而美械部隊又都忙於換裝,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因此在抗戰中,除了滇西緬北戰場以外,以國內王牌軍為主編成的美械軍沒有機會發揮出自己完整的實力,多少還是有些遺憾的,否則以此裝備必能大量殺傷日軍。
※史上最秀游擊隊:無人機加彈道導彈聯合攻擊,一次殺敵40餘人
※戰機遭遇九連墜後,又迎來副油箱三連摔!印度軍隊:這誰頂得住啊
TAG:熊熊點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