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千金方》的妙手回春之術!

《千金方》的妙手回春之術!

《千金方》的處方特色:秉漢唐風韻,方子剛直,方正,雄渾,浩浩蕩蕩,氣勢磅礴,處處體現對整體氣團的理解把握。

《千金方》的處方原則:多層次,立體開方,陰陽搭配,攻補調。小方,單位葯,神妙不可思議。

舉例分析如下:

1.蔥白湯

治妊娠胎動不安腹痛方。

蔥白(切,一升),阿膠(二兩),當歸,續斷,川芎(各三兩)。

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銀六七兩,取七升,去銀納葯,煎取二升半,下膠令烊,分三服、不瘥重作。

方義:蔥白、川芎通;

當歸調血;

阿膠、當歸補血;

續斷固攝;

銀穩定氣機;

2.生地黃湯

治妊娠下血如故,名曰漏胞,胞干便死方。

生地黃半斤, 咀,以清酒二升,煮三沸,絞去滓服之,無時,能多服佳。

方義:生地黃甘寒,補而能通;

清酒辛溫散,助其葯勢;

二者一陰一陽,一補一散,一寒一溫。是秉承陰陽之道的好方子。

3.竹葉湯

治小兒夏月患腹中伏熱,溫壯來往,或患下痢,色或白或黃,三焦不利方。

竹葉(切)、小麥(各五合),柴胡、麥門冬、人蔘、甘草(各半兩),茯苓(十八銖),黃芩(一兩六銖)。

上八味 咀,以水四升,煮竹葉小麥,取三升,去竹葉小麥,下諸葯煮,取一升半,分三服。若小兒夏月忽壯熱燒人手,洞下黃溏,氣力 然,脈極洪數,用此方加大黃咽干。二兩,再服得下,即瘥。

方義:小麥味甘,微寒,主除熱,止煩渴,咽干;

竹葉、小麥清上除煩;

柴胡、黃芩、茯苓調達,疏達;

麥冬、人蔘、甘草補;

4.大黃湯

治小兒肉中挾宿熱,瘦瘠,熱進退休作無時方。

大黃、甘草、芒硝(各半兩),桂心(八銖),石膏(一兩),大棗(五枚)。

上六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每服二合。

又方,治小兒腹大短氣,熱有進退,食不安,谷為不化方。

大黃、黃芩、甘草、麥門冬、芒硝(各半兩),石膏(一兩),桂心(八銖)。

方義:大黃、芒硝通腑;

大黃燥,芒硝潤;大黃苦,芒硝咸;陰陽搭配,聚而結實,大黃芒硝下之。

石膏清熱;氣彌散開為熱,石膏清之。

甘草、大棗補之;

桂心反佐;使方不過寒,周全中正。

方二:大黃配黃芩,一個勁大,一個勁小,甘草麥冬補,余義同上。

執其氣,不泥其方。

知其要,則法法變化無窮。

5.五味子湯

治小兒風冷入肺,上氣氣逆,面青,喘迫咳嗽,晝夜不息,食則吐不下方。

五味子、當歸(各半兩),麻黃、乾薑、桂心、人蔘、紫菀、甘草(各一兩),款冬花、細辛(各三銖),大黃(一兩半)。

上十一味 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九合,去滓,兒六十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一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其大黃別浸一宿下。(一方無款冬花、大黃,有大棗三枚。)

方義:麻黃髮表;

乾薑、細辛溫散;

五味子收;

人蔘、甘草補;

大黃下;

當歸調血,潤;

紫菀冬花,溫肺化痰止咳,佐使。

6.補肺湯

治肺氣不足,逆滿上氣,咽中悶塞短氣,寒從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語失聲甚者吐血方。

黃芪(五兩),甘草、鍾乳、人蔘(各二兩),乾地黃、桂心、茯苓、白石英、桑白皮、厚朴、乾薑、紫菀、橘皮、當歸、五味子、遠志、麥冬(各三兩),大棗(二十枚)。

上十八味 咀,以水一斗四升,煮取四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方義:

補:黃芪、甘草、人蔘、麥冬、乾地黃、大棗;

溫:桂枝、乾薑;

疏調:茯苓、紫菀、橘皮、當歸、遠志、厚朴、桑白皮;

穩固:鍾乳、白石英。

7.前胡湯

治胸中逆氣,心痛徹背,少氣不食方。

前胡、甘草、半夏、芍藥(各二兩),黃芩、當歸、人蔘、桂心(各一兩),生薑(三兩),大棗(三十枚),竹葉(一升)。

上十一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四服。

方義:半夏、竹葉散;

前胡疏達;

黃芩破;

桂心、生薑溫;

芍藥、當歸調血;

大棗、甘草、人蔘、補之。

8.大茯苓湯

主胸中結痰飲結,臍下弦滿,嘔逆不得食,亦主風水方。

茯苓、白朮(各三兩),半夏、桂心、細辛、生薑(各四兩),橘皮、附子、當歸(各二兩)。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服三劑。良。

方義:半夏散;

茯苓、白朮、橘皮調;

桂心、細辛、附子、生薑溫通;

當歸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穴位 的精彩文章:

這條糖尿病線,你手上有沒有?好神奇
若要血管清明人長壽,三餐要講究,三個穴位要長按

TAG: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