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記憶力的真實面目:只有了解記憶力,才能提升記憶力!

記憶力的真實面目:只有了解記憶力,才能提升記憶力!

導讀:

記憶是個概括的稱呼,它的過程有三個階段。如果你想提高記憶力,就必須重視這個「識記」、「保持」「再認與重現」各自的過程。記憶又分為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日常中我們應學會如何切換應用。常聽人們說:興趣能促進記憶,理解有助於記憶。那麼真實情況,會是如何呢?我應該如何去理解這句話?本文做了比較詳盡的說明,希望對讀者有所啟發或者有所益處。

記憶的三個階段:識記、保持、重現

第一階段是,通過感覺器官,將信息留在腦中,這叫作「識記」。第二階段,就是把留在記憶中的信息加以保存,稱為「保持」。第三階段是,在需要的時候,把所需的信息提取出來,即是「再認或重現」。只有完成這三個階段,才能稱之為名符其實的記憶。這正如以前膠捲照相的過程,先把焦點和曝光對好才按快門,然後把膠捲完整地保存好,再很好地顯像。無論缺少了哪一階段,都不會照出好相來。

在我們醒著的時候,通過眼、耳、鼻、皮膚這些感覺器官,不斷地往腦子裡送信息。在這個階段里,遇到要記憶的事情,必須儘可能清楚地把痕迹刻在腦子裡。迷迷糊糊或被其它事物分散了注意,那隻能在腦子裡留下模糊不清的痕迹,最重要的是抱著一定記住它的願望,集中精神,加以牢記。

即使短時間可以記住的事,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也會消退下去,不久甚至會忘得精光。及時的複習,對於保持記憶是必要的。在這個保持階段,經過一段較長的時間之後,其內容有時會發生變化。願望、愛憎、新的經驗等等,都會給記憶帶來微妙的影響。

如詳細地考察再認、重現階段,按程度又可分為三種。即腦子裡縱有信息的痕迹,卻忘得一乾二淨,這叫作「遺忘。不經暗示就想不起來,但卻能從許多東西中辨別出已經識記過的東西,這叫作「再認」。還有不需任何幫助即可想起的,這叫作「重現」。如聯想到記述式的測驗難,選擇式的測驗比較簡單,就會懂得「重現」是非常困難的,而「再認」則不存在一時想不起的這個問題,因此比較容易。但是,在記起時如不能正確地提取出來,有時就容易與其它記憶相混同而出現錯記,此點必須注意。

要想在腦子裡清楚地刻印上,保持又完好,還能有完美的重現能力,不進行有意識的訓練是不行的。因為記憶這種東西是極為主觀的,以自己為中心的。所以對記憶對象的某一部分接受過強,或只接受便於自已接受的部分,就會出現忽略其它部分的情況。在審判中目擊者的證詞等等是這方面最為突出的例子。正確的再認與重現,首先來自對客觀識記的訓練。

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初次見面的人的名字和服裝,在電話簿上查到的電話號碼等,對這些若是沒有特別顯著的強烈印象,即使當時記住了,稍微過一段時間又想不起來了。像這樣短命的記憶叫作短時記憶,與此短時記憶相對,過了很長時間仍能提取出來的記憶,就叫作長時記憶。美國的某心理學家,曾對這個短時記憶究竟能保持多長時間做過實驗。

即把沒有意義的數字和希臘語輔音字母,用紙寫十二個提示半秒鐘,緊接著測試,看還能正確地記得幾個。實驗結果得到的答數是四個。拿給被試者看的數字或字母數予以增減,答數仍然是四個。哪怕是一次把全部數字和字母都記憶在腦子裡,在提取過程中,也是把另外八個忘掉了,只剩下四個還記得。從這個實驗可知,短時記憶只過幾秒鐘就幾乎全部消失。對必要的事情非得有長時記憶不行。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見聞的事,卻有很多沒有長時記憶的必要。大部分的見聞和經驗幾乎都是如此。

比如外出走路時,看到沿途的建築物、風景、走過去的汽車、人、狗,聽到種種不同的聲音,這些都作為短時記憶進入腦海。只要不是特別引人注目的事情或事件,就會很快忘記。汽車在身後鳴笛即躲開,看見水窪就繞著走,這類事情都沒有長時記憶的必要。反過來看,如果腦子裡是裝著那麼些亂七八糟的信息,那就太滑稽了。就是說,短時記憶在幾秒鐘就統統忘卻是毫無關係的,甚至可以說忘掉更好。人類比電子計算機優越之點,也許就在於有這種「遺忘的能力」。

但是必要的短時記憶可因反覆背誦,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延長它的壽命。把剛剛聽到的人名寫下來就會留下強烈的印象,剛剛看到的電話號碼反覆出聲背誦,在一定的時間內也忘不了。在記憶消退之前,把同一個識記的東西多次出聲複述,就能使短時記憶延長壽命。但是一旦停止復誦,半途而廢,這個記憶就會消退。很好地理解短時記憶的這種性質,集中思想,反覆練習,銘刻在心,就可變短時記憶為長時記憶。

興趣很重要

不論是誰,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都能顯示出優異的記憶力。有這樣的人,他把親密的朋友或老師的名字,甚至把家屬的出生年月日都忘記了,卻只對有關籃球方面的事顯示出驚人的記憶力。如某處某球隊某隊員,在某年被另外某球隊所擊敗,在那以前於某年在決賽時以幾比幾被擊敗,在同一年,到某球隊去的某某球員,某某俱樂部出了多少錢,進了什麼隊,他的防禦和進攻能力怎樣怎樣……

他一翻開報紙,首先就看體育欄。而且把可看可不看的記事放在後邊看,先看得分。對工作方面的數字等覺得麻煩的東西連記都不想記,可是對打球打得最好的前十名的命中率,隨口就可以說出來。此外有這樣的人,在電影、音樂、文學各個方面,一旦說開了頭就說個沒完,還有人對一些市場的股票行情了解之詳細,也十分驚人。

但是相反,也有人連籃球都不知道。因為他對此毫不關心。儘管身邊朋友或家人每天都在看電視里的籃球表演,手機上看的籃球消息,而他卻毫無感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有「只有愛好它,才能十分精通它」這樣一句話,說的是有了興趣,才能有好記性。老人缺乏記憶力,這與其說是由於生理上的衰退,倒不如說是由於失去興趣和好奇心,更為有理。

有人雖然厭惡英語,但是在非學不可的時候,如喜歡推理小說,就把英文推理小說選為教材,那他就會多少發生些興趣。有人一面看電影,一面從中學習英語會話。生活中和那個人很合不來,但是又不得不和他一道工作,怎麼辦好呢?那只有設法喜歡他。只要對方在趣味上與自己有相同之處,那就通過這一點建立同對方的關係,只有這樣克制自己才能漸漸搞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孩子們都願意找趣味相投的夥伴。在運動、唱歌、騎車、昆蟲、照相、動畫片、電視欄目、遊戲、網路……方面的記憶力不亞於大人的孩子多得很。我們也應該向孩子們學習,要使自己對記憶的對象發生興趣。有了興趣就能相應地提高腦細胞的活動能力,集中自己的精神。興趣與好奇心也是相通的。若是在街上走時一點好奇心也沒有,頭腦里只想的是工作,就會把對工作上有用的信息也錯過去。

理解大有助於記憶

我們常常有這種經驗:對應該記憶的東西未能記住,甚至完全忘記了。這多半是由於我們只去注意枝節,對本質的東西,比如對原理或大綱等沒能理解。在學校準備考試時,有時想死記硬背,這樣得來的記憶量固然很多,不過很容易忘掉。完全靠死記就可作答的考題,暫且不去說它,如果出應用題,就會一籌莫展。靠死記硬背得到了滿分的人,並未懂得所答的內容,這種情形,時有所見。

與此相反,對數學中的基本知識,例如一條公式,你如果把它完全理解了,那就不管碰到什麼樣的應用題,也不會慌張。假如把死記硬背下來的部分,作為具有某一廣度的平面的全部,你又理解了基本的事項,那你只要記住該平面中的幾個點就足夠了,只要你抓住了重要的點,很快就可以把點和點連結起來求出平面。

比方說歷史考試當中,出了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哪個在先這麼一道考題。你只要知道清朝在鴉片戰爭中敗於英國,結果才締結了南京條約,就會很容易記住哪個在先。然而如只記住鴉片戰爭發生於一八四年,南京條約訂立於一八四二年,那麼一旦把年代忘記了,前後因果關係就弄不清楚了。所以,只要抓住了歷史的「來龍去脈」,你就可以較快地理解其中一個個事件的意義了。

記人的名字也是如此,理解有助於記憶。同是中國人自不必說,記外國人的名字更是這樣。如能了解那個人的生活、家屬、朋友、職業、趣味等,就能完全記住那個人的姓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腦魔法師 的精彩文章:

手繪思維導圖與計算機思維導圖的對比
激活你的大腦,讓你變得更加優秀

TAG:全腦魔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