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真是千古一帝?那他為何不修長城?真實原因你可能不信

康熙真是千古一帝?那他為何不修長城?真實原因你可能不信

對於古代名人的評價,世人很容易的便會被編寫古史的人所牽著鼻子走,畢竟他們所寫的史料,是我們用於了解這些古代名人的媒介,因此,對於他們是褒是貶,我們也只能根據其評價而形成客觀的了解,然後再逐步的形成主觀嗯意識,因此只要是史學家說的,那麼漸漸地便會成為普遍的看法。

然而,他們了解到的,他們的看法,一定都是對的嗎?對此,聰明的人肯定會留有懷疑,畢竟,人無完人,即便是聖人也難保不犯錯,又何況史學家只不過是一介凡人呢?

而這篇文章要說的,你就是這樣的一個錯誤,由史學家引起的,人們對於康熙的一個誤解。是關於什麼的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看。

我們都知道萬里長城,那是對他了解不深的人,都會以為它只有在秦朝的時候,由秦始皇主張修建。其實,萬里長城始於秦朝之前的春秋戰國,只是秦朝統一,聯接各諸侯國長城為一統,形成了統一的萬里長城,歷朝歷代沿襲,作用主要是抵禦外患!並且,不只是秦始皇對長城有所修繕後來的漢唐等朝代也時常有所修繕。

等到清朝時,人們提議再次修繕長城,卻遭到了康熙的強烈反對:「秦築長城以來,漢、唐、宋亦常修理,其時豈無邊患?明末我太祖統大兵長驅直入,諸路瓦解,皆莫能當。可見守國之道,唯在修德安民,民心得而邦本固,而邊境自安,所謂「眾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口、喜峰口一帶,朕皆巡閱,概多損壞,今欲修之,興工勞役,豈能無害百姓?且長城延袤數千里,養兵幾何方能分守?」

對此,史學家們認為,康熙之所以不再修築長城是,因為他從歷史的經驗教訓,以及他祖輩入關的經歷中認識到:長城並不是防患固國的屏障,真正的長城是在人民的心中,在富民強國,凝聚民族精神里。並且,修長城靡費財力和勞役,於民無益,於國有害。

因此,對於康熙的這一做法,則是受到了史學家的普遍稱讚,但事實真如他們所說的嗎?康熙果真如此?

其實,或許並非如此,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康熙反駁大臣時提到「明末我太祖統大兵長驅直入,諸路瓦解,皆莫能當。」長城本是防範北方游牧民族的,當初秦始皇和明太祖等人修長城就是為了防匈奴、蒙古等北方民族的,而康熙他自己所屬的韃子便是其中之一,清朝滿族本身就是北方人,修建長城難道是要防自家人?

如果,這不足以說明康熙並非如史學家所說那般,那遷界禁海呢?

為了讓台灣的鄭氏集團沒有補給,康熙施行遷界禁海。

據記載「勒期僅三日,遠者未及知,近者知而未信。逾二日,逐騎即至,一時蹌踉,富人盡棄其貲,貧人夫荷釜,妻襁兒,攜斗米,挾束稿,望門依棲。起江浙,抵閩粵,數千里沃壤捐作蓬蒿,土著盡流移。」

僅三天的時間,甚至於有些人都沒來得及準備,便踏上了遷移之路。

據《南明史》記載,廣東方面的情況是「 民被遷者以為不久即歸,尚不忍舍離骨肉。至是飄零日久,養生無計。於是父子夫妻相棄,痛哭分攜。斗粟一兒,百錢一女。……其丁壯者去為兵,老弱者展轉溝壑。或合家飲毒,或盡帑投河。有司視如螻蟻,無安插之恩;親戚視如泥沙,無周全之誼。於是八郡之民死者又以數十萬計。」

這樣的慘狀,能說康熙是愛民如子的好皇帝嗎?看來不修建長城似乎並沒有記載的那麼偉大,充其量只是不需要罷了。

而在康熙四年,李率泰在遺疏中也說:「臣先在粵,民尚有資生,近因遷移漸死,十不存八九。」

遷界禁海的實施,讓曾經打敗荷蘭的殖民者的台灣鄭氏政權得不到大陸的物資,為施琅攻陷台灣,滿清得以統一全國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

然而遷界禁海對我國沿海的經濟也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已經到了駭人聽聞的程度。並且也嚴重摧殘了,自明代晚期以來,東南沿海地區的原始資本主義經濟,從而與諸多閉關鎖國的政策一起,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走向。因此,遷界禁海不僅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重大事件,也對世界歷史有深遠影響。

對此,你怎麼看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度歷史觀說 的精彩文章:

她祖上是中國人,卻改名改國籍為別國拿奧運冠軍,直言與中國無關
關羽死後,青龍偃月刀和赤兔馬被誰據為己有了?說出來你別不信

TAG:一度歷史觀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