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世民被後世譽為虛心納諫的典範,其實只說對了一半

李世民被後世譽為虛心納諫的典範,其實只說對了一半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帝王之一。他在位二十三年,對內勵精圖治,開啟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將大唐帝國的版圖開拓至西域。後世對李世民生平的褒獎之詞有很多,其中虛心納諫當屬最廣為人知的美德。

李世民曾說過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句話也成為了李世民虛心納諫的最佳證明。

李世民在位前期表現出對黎明百姓的深刻關切和對朝廷大臣意見的尊重。他謙虛地對大臣們表示,自己早年一直是戎馬生涯,缺乏治國才能,因此希望大臣們可以暢所欲言提出建設性意見。

作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李世民在治國理政方面表現出了驚人的精力,他要求宰相們輪流在中書省、門下省值班,以便他可以隨時召對。由於李世民虛心納諫,所以當時他總是能收到大量的諫書。他經常將一些有建設性的諫書貼到寢宮的牆壁上,以便於自己可以深思熟慮其中的內容。

除了虛心納諫外,李世民還有一個備受後世推崇的美德就是節儉。他吸取了隋朝滅亡的教訓,嚴格要求削減不必要的大型工程項目,以減輕百姓的負擔。他曾對大臣們說道:「君依於國,國依於民。刻民以奉君,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

李世民的言行舉止為他在朝野上下贏得了極高的聲譽,百姓們都慶幸能擁有一位如此勵精圖治,勤政愛民的皇帝。他的這個形象被永久地載入了史冊,成為千秋萬代賢君的典範。然而,李世民的這個理想形象其實只做到了一半,即他在位的中前期。從七世紀三十年代中期開始,隨著唐朝國力的蒸蒸日上和帝國邊境的不斷擴張,李世民也逐漸變得獨斷專行和自以為是。

631年,李世民不顧群臣們的勸諫,堅持要大規模重修位於洛陽的隋朝宮殿。然而當工程竣工後,他看到華麗的宮殿消耗了過多的民力、財力,又為此心疼不已,一怒之下命人將其拆毀了。可是之後幾年時間裡,他又下令建造了多座新的宮殿(634年大明宮;637年飛山宮;640年襄城宮;647年玉華宮)。值得一提的是,襄城宮在修建完成後,李世民認為這個建造地點過於炎熱,又下令將其夷為平地。

李世民在位中後期還熱衷於舉辦大型狩獵活動,每次花費驚人。有一次,皇三子李恪在狩獵時破壞了農田,李世民當眾宣布:「權萬紀(李恪的老師)事我兒,不能匡正,其罪合死。」御史柳范卻在一旁說道:「房玄齡(唐朝名相)事陛下,猶不能諫止畋獵,豈可獨罪萬紀?」李世民聽後非常生氣,但柳范的話卻不無道理,因此他只好悻悻離去。

李世民在晚年愈發獨斷專行,他不僅不接受臣子們的批評意見,還恐嚇那些與他持不同意見的人。他經常炫耀自己早年的文治武功,認為自己的成就已超越了之前的所有帝王。圍繞在他身邊敢於犯顏強諫的大臣越來越少,阿諛奉承的大臣越來越多。就連房玄齡這樣的朝廷重臣也只敢在臨終前才上表進諫,勸皇帝停止征討高麗。

當好皇帝不容易,當一輩子好皇帝更是難上加難。即便是唐太宗李世民這樣的一代英明之君,也只能做到一半,而能有資格與李世民相提並論的皇帝,又能有幾個呢?

參考文獻:《唐會要》、《舊唐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讀史書 的精彩文章:

《甄嬛傳》中的大反派華妃在歷史上是怎樣一個人?她的結局如何?
蒙古帝國前期擴張為什麼總是大開殺戒?成吉思汗創造了一個答案

TAG:夜讀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