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2019年再創佳績,馬偉明團隊又一人榮獲大獎,海軍取得新突破

2019年再創佳績,馬偉明團隊又一人榮獲大獎,海軍取得新突破

2018年,馬偉明所在團隊的關鍵成員肖飛因直流全電力推進系統獲得了當年的全軍科技一等功殊榮。而今年,在7月31日,八一建軍節前一天,馬偉明團隊中的另一位同事也獲得了同樣的榮譽。專家表示,這些榮譽反映了中國全電力推進軍艦的快速發展。

據悉,此次馬偉明團隊獲得一等功的成員是海軍工程大學某研究所教授王東,雖不清楚其具體因何獲得如此肯定,但肯定與科研團隊的主攻關項目有關。

資料顯示,王東是1978年生人, 是全國最年輕的一位候選人,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工程大學教授馬偉明科研團隊成員之一。他雖然是團隊中最年輕的成員之一,但是卻是重要的科技新星和人才,為海軍做出了巨大貢獻。

馬偉明團隊長久以來深度耕耘于軍艦電力推進系統,解決了一系列國際公認的難題,而且在此基礎上,打造了完全自主且領先全球的全電推進系統。目前,一些技術已經應用到了海軍相關艦艇上,表現相當優異。

其實,早在2017年,馬偉明就對他們團隊的全電推進系統信心滿滿,稱美國在該領域已落後中國一代,處於中壓直流研製階段。眾所周知,全電推進系統之所以如今還不流行,沒能成為世界艦船發展的主流,關鍵在於該系統相當複雜,而且相互聯繫緊密。

往往是一個小問題就可能導致嚴重的故障。美國和英國在這方面已經給我們做了非常深刻的示範,代價非常慘痛。

例如,英國的45型驅逐艦,堪稱是世界大型驅逐艦採用全電推進系統的鼻祖,然而技術的不成熟,導致這款軍艦常年趴窩在港口,成了一款中看不中用的艦艇。很難想像,這要是到戰時,是多麼要命。

而美國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也是同樣的毛病,原本計劃建造數十艘,因為美國海軍戰略的改變以及風險的加大,被迫削減到2艘,可以說,如今這款戰艦是試驗目的遠超實戰目的。

當然,全電推進系統雖說難度大,但是的確有點也非常明顯,就拿馬偉明院士研製的直流全電推系統來看,可以讓船隻在任何需要的地方分配動力,而在傳統的船隻上即使船隻很少全速航行,也會有一些動力用於推進,這樣就留下了相當數量的未使用的電力。

有了全電力推進,這些被浪費的能量可以用來做很多事情,比如為全艦的雷達系統提供更多預警時間,可以安裝耗電量更大,更強悍的艦載武器,例如電磁炮以及激光武器等。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烽火狼煙 的精彩文章:

18國聯軍50餘艘艦艇、40架戰機逼近家門口,多次發起挑釁
天宮2號結束使命,即將墜毀南太平洋,三國海軍嚴陣以待搶撈殘骸

TAG:烽火狼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