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孔子:人到中年,要成大事必備這五種能力!

孔子:人到中年,要成大事必備這五種能力!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在人類過去的漫長歲月中,世人讀的最多最熟的書就是《論語》。

《論語》中每一句都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至理名言。以下5條則是你為人處世必須要明白的。

不貪小利: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後漢書》上有一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典故:

東漢人楊震是個頗得稱讚的清官。他做過荊州刺史,後調任為東萊太守。當他去東萊上任的時候,路過冒邑。冒邑縣令王密是他在荊州刺吏任內薦舉的官員,聽到楊震到來,晚上悄悄去拜訪楊震,並帶金十斤作為禮物。

王密送這樣的重禮,一是對楊震過去的薦舉表示感謝,二是想通過賄賂請這位老上司以後再多加關照。

可是楊震當場拒絕了這份禮物,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為楊震假裝客氣,便說:「幕夜無知者。」意思是說晚上又有誰能知道呢?

楊震立即生氣了,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說無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帶著禮物,狼狽而回。

毫無疑問,楊震是有自知之明的,他懂得自我約束慾望,不受人賄賂,堅守自己的節操,維護了自己的清官的形象。

《論語》上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成不了大事之人,往往見利忘義,不懂得「義理二字,貪小利卻吃了大虧。成大事者,在慾望面前頭腦清醒,懂得大局為重,常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後。

懂得忍耐: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上說:「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在日常生活中,在一些小事情方面,我們常常會與別人發生爭吵,其實這是缺乏忍耐心,在小事情上不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

人在成功路上也一樣,假如不能忍耐一些瑣碎小事,那麼就可能會影響到整體的成敗。

西方管理學上有一則效應,叫做木桶效應。講的是一隻木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隻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隻桶就無法盛滿水。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存在像木桶板一樣的缺陷,能否為了整體的利益做出忍耐,並儘早補足它 。

歷史上的劉備,他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忍耐,是忍常人所不能忍,心懷漢室,志在天下。

劉備投靠過劉焉、盧植、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到處寄人籬下,忍辱負重。

但這一切在沒有實力去逐鹿中原的時候,他只能隱藏起來,一副老好人的形象,他重人才,重情義,愛護屬下,深得人心。

劉備在去江東提親時,明知是騙局,在到處遭遇埋伏的情況,卻不動神色,隱忍大度處之,最終還抱得美人歸。

忍常人不能忍,必得常人不能得。凡事懂得忍耐,就相當於成功了一半,前程定能超出常人一等。

守信: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認為,一個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就好比一輛車沒有車把手,它靠什麼行走呢!

講信用,這是做人最基本的一點,人要是不講信用,在社會必將上寸步難行。

《史記》上有這樣一則歷史故事:周幽王為了逗寵妃褒姒一笑,舉烽火將諸侯軍隊引來,自己則與褒姒觀看他們的糗態,褒姒終於大笑起來,卻沒有敵軍。

幽王在喜悅褒姒一笑後,屢次舉烽火,但從此失去諸侯對他的信任,使諸侯不再理會他舉烽火。

後西夷犬戎進攻幽王,此時幽王再舉烽火求救,已經沒有諸侯願意來救他了。最後幽王在驪山下被殺,褒姒被擄走後下落不明,西周滅亡。

無疑,失信之人,因屢次做出違約之事,終究會招來惡報。不妨遵循孔子教誨「言必行,行必果」,何況守信之人禮遇從來很好。

平穩謹慎:三思而後行。季文子遇事總要思考多次,然後才付諸實行。孔子聽後,說:「再多思考幾次,這樣才算可以啊」。

古今之成大事者,必定是戒驕戒躁,有著極強的思考能力,說話做事之前,必要三思而後行。

春秋時期,魯庄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魯庄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現在不行。」等到齊軍三次擊鼓之後。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

齊軍大敗。魯庄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下了戰車,察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戰車,扶著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於是追擊齊軍。

打了勝仗後,魯庄公問他取勝的原因。曹穢說,打仗如同做人,也要三思而後行,不可魯莽冒進,先仔細觀察,判斷敵人的動向,再做出應敵對策,自然旗開得勝。

但凡生活中,為人處世,處處謹言慎行、三思而後行,是有極大好處的,常年如此,便能得到大富貴。

有志向:三軍可奪師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上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軍隊的首領可以被改變,但是有志氣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變的。

東漢班超家境窮困,在官府做抄寫工作,曾經擲筆長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麼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

班超從軍後當上一名軍官,受命出使西域,在對匈奴的戰爭中,經過艱苦鬥爭,重新打通絲綢之路。

成為我國歷史上繼張騫之後,為促進中西經濟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貢獻的英雄。後來把文人從軍叫做」投筆從戎「。

不甘於平庸,立志之高,欲建功立業,守志之堅不為人動,這才是真正能成大事者的應有品格。

初唐四傑的王勃駢文云:「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一個有志向的人,即使處於貧困的狀態,他也會活的自得其樂。

一個志存高遠的人,一開始便把眼光放在最遠處,不管道路多麼曲折艱險,總會不迷失方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子道德經 的精彩文章:

親情,一直是人世間最為重要的!
語若芬芳,好運自來

TAG:老子道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