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100%全國產!擠進世界前三的主力戰機,海陸空三軍通用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陸軍航空兵作為一支專業兵種在剛剛成立的第三個年頭就有了列裝一型專業武裝直升機的念頭,而那時該兵種主要裝備的是米-8、米-17等運輸直升機,只能用於運兵,對地打擊能力則是無從談起。
而就在陸軍航空兵成立的第五個年頭海灣戰爭爆發,美軍大規模武裝直升機群在戰場上摧枯拉朽般的實戰表現不僅驚艷了世界,更震撼了我們。
反觀我軍當時唯一具備武裝直升機特徵的只有幾架從法國引進的小羚羊直升機,以如今眼光看這款直升機頂多只能算是輕型武裝偵察直升機。
專用武裝直升機有著優異的戰術機動力,以及強悍的火力突擊能力,通常被視作陸軍航空兵的「戰鬥機」,以區別傳統運輸直升機、偵察直升機等機型。
其實在海灣戰爭爆發前兩年我們就已經認識到,為陸軍插上飛翔之翼的專用武裝直升機戰略價值是何等重大,並組織了一場關於研製國產武裝直升機的論證會。在經過充分論證研究之後,與會人士一致認為基於當時工業發展水平可以先攻克6噸級專用武裝直升機,也就是後來的直-10武裝直升機。
1988年包括發動機在內各子系統開始關鍵技術攻關、2003年4月29日直-10首飛、2010年定型並於當年批量生產、2012年11月18日服役。然而在該機服役之前還有一個關鍵節點是不得不提到的,那就是2008年直-10機體減重戰役。
提起直-10減重人們第一時間就會聯想到加拿大普惠公司斷供PT6C渦軸發動機事件,然而這並非事件全貌。
上世紀90年代「人口多、底子薄」是形容當時我國國情的現實寫照,諸多領域的現代化工業技術都是零存在。然而我們畢竟是大國,因此也有著足夠的戰略迴旋空間,直-10直升機與當時正在推進的殲-10、殲-11戰鬥機一樣都有兩手準備,那就是「立足國產、爭取外援」。所以當普惠公司斷供發動機之後,直-10僅用1年多時間就完成減重任務並基於國產渦軸-9發動機實現批量生產。
直-10不僅實現了減重目標,而且各項性能指標非但沒有縮水,航油攜帶量還獲得了提升,成為那一時期世界作戰半徑最遠的武裝直升機。
直-10裝備國產渦軸-9玉龍發動機是從項目立項伊始就已經確定的主線,該發動機在研製時遇到過渦輪前溫度高、滑油溫度高、進氣流量高的三高問題,甚至還遇到了精密鑄件模具報廢、固定渦輪葉片榫齒裂紋等一系列難題,但最終在科研人員集智攻關,以及3D列印等系列創新技術應用的背景下得以全部攻克,成為國產發動機事業成功發展的榜樣,並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獎項,截止目前航空發動機領域僅渦軸-9獲此殊榮。
在強勁中國心助力下近些年直-10武裝直升機生產列裝規模越來越大,現如今已經成為各戰區各集團軍陸航兵力的主戰裝備,以往讓我們羨慕的國外武直大機群編隊而今在國內已經是稀鬆平常。
同時還要知道我國武器裝備的定型標準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嚴格標準,因為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疆域有著全球最多樣化的自然環境,北方的林海雪原、南方的悶熱潮濕、西部的沙漠瀚海,還有世界屋脊的生命禁區,而我們的武器必須適應全疆域作戰環境要求。
如今在祖國大江南北到處都有直-10身影,尤其是近年來屢上高原駐訓的直-10經受住了世界最嚴酷自然環境的考驗。
用總師吳希明的話說,目前直-10仍然處於世界前三的戰力排名,這一點在航空飛鏢國際軍事比賽中也得到驗證,在與卡-52、米-28兩款鼎鼎有名的武裝直升機對決中,直-10毫無懸念地拿到了第一。
正所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直-10的意義不僅在於為陸軍插上了飛翔之翼,空軍、海軍更是盼直-10已久!
服役已近7年的直-10從來沒有停止前進腳步,如今渦軸-9玉龍發動機功率相比最初列裝時提升了15%的功率,這也是該機可以適應青藏高原作戰的動力保障。
隨著機載設備、機載武器的推陳出新,系列化衍生型號也陸續問世,比如空降兵已經列裝直-10K、裝甲防護增強型直-10也已列裝,憑藉大航程性能優勢直-10如今也是跨海登陸作戰的空中奇兵。
走向深藍大洋的人民海軍正在加速發展遠洋兩棲力量,071型兩棲船塢登陸艦已經服役6艘,沿海某船廠正在批量生產的兩棲攻擊艦更是武裝直升機大展拳腳的新舞台。
前些年在多次跨海登陸演習任務中就數次出現陸航直-10大機群編隊,該機還與坦克登陸艦、兩棲船塢登陸艦展開艦機適配訓練,這都是在為直-10最終上艦部署成為海陸空三軍通用機型打基礎。
在直-10滿天飛的今天我們更要感恩那些在內外交困局面下挺身而出的航空軍工人,在發動機研製陷入至暗時刻,時任直-10項目總指揮張洪飈擲地有聲地說道:事到無可奈何,方顯英雄本色,境遇不堪回首,乃知志士胸襟,橫批爭氣必勝!
※橫穿長江!四千噸鋼鐵巨龍與德國裝備一決雌雄,核盾總師親自出山
※雙發四垂尾!又一艦載機好事將近,難度僅次殲20此前只一國成功
TAG:巔峰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