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好氣血,得先養好脾:想讓脾胃好,3件事堅持一個月看看
傳統中醫的療效其實不會比臨床西醫差,很多人都願意選擇通過中醫來調理身體,大多數氣血不足的人均有脾虛的問題,而中醫學上也有「十人九脾虛」的說法,這個脾虛究竟是什麼癥狀呢?脾虛之人又該如何調理?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飲食不潔、情志失調、頻繁熬夜等均會導致氣血不足,並且讓人有精神疲憊、食少乏味、面色萎黃、氣短怕冷等不適癥狀,此時中醫師會建議患者要及時補氣補血並且要從補脾做起,為何補氣補血要從脾臟下手?
脾臟作為五臟之一且位於中焦胃之左和膈之下,屬土並有喜燥惡濕的特點,中醫認為脾臟主統血運化和升清,因而能夠參與體內水液代謝的過程並發揮出運化水濕的作用,通常情況下進入體內的水液經過脾臟的運化氣化後可轉化為津液並滋潤和濡養各個器官,同時脾臟也可以將各個器官代謝出來的液體及時排出體外而避免濕氣過重的問題。
臨床西醫認為脾胃是臟器而中醫則強調脾胃的功能,正常情況下脾臟功能正常可以保證人體精氣血和津液的化生以及充實,從而使器官正常運作並使而人體生命活動可以正常的延續下去。如果脾臟功能異常就會影響營養的吸收並使五臟六腑失調,由於脾臟運化功能下降會濕氣入侵,不僅造成身材肥胖還會影響胃部正常運作,而脾臟統血功能異常也會導致出血不止,所以百病皆因為脾胃衰弱而生。如果說腎臟是我們的先天之本,那麼脾臟則是人的後天之本和生化之源,所以補氣補血從補脾開始才能保證氣血生化正常並使讓五臟六腑和諧。
五大癥狀判斷脾胃好與壞
人體所需的能量來源於氣血,而氣血充足與否有取決於脾胃功能,那麼脾胃不好會有什麼癥狀表現呢?
養好身體的「後天之本」
脾胃虛弱會導致機體營養吸收不良並造成身體過於虛弱,此時及時的調理保養脾胃是關鍵,而深圳市寶安中醫院的醫學博士陳柏書就認為脾胃三分靠治而七分靠養。
一、中醫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一直是中醫最常見的治療手段,平時可以雙腳放平並緊貼地面,呼吸均勻的情況下勻速做腳趾抓地放鬆動作,可以很好的刺激脾經並起到保養作用,另外外膝眼下四橫指和脛骨邊緣的足三里穴位主管消化系統,平時適度按摩也有保健作用。
二、食療調理脾胃
日常通過飲食也可以調理脾胃,而陳柏書博士就建議脾虛的人可以吃紅棗豬肚粥,只要將洗凈並切絲的豬肚和紅棗、大米一起熬煮即可,每日食用紅棗豬肚粥可以改善脾胃氣虛的癥狀。另外陳柏書博士認為山藥和陳皮也是健脾胃和補氣的好東西。
三、腹部按摩
六腑位於人體的腹部且負責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排泄等,平時除了要保暖腹部以外,也可以搓熱雙手並順時針的按摩腹部,長期堅持下來就可以促進胃腸的蠕動並增強脾胃功能。
不健康的飲食作息習慣都會誘發脾胃虛弱的癥狀,希望大家能夠引起重視並用正確的方法調理脾胃。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急救掐「人中」,真的有用嗎?中醫藥教授給出解釋
※鼻炎反覆發作,善用幾味中藥可緩解,鼻子一路暢通
TAG:奇妙的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