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不完美小孩,憑什麼不能活成自己的英雄?
「媽媽,小哪吒很可愛啊,為什麼大家都不喜歡他?」
這是今天帶著女兒看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時,女兒問我的問題。
故事中的哪吒本應該是靈珠轉世,卻陰差陽錯變成了魔丸投胎。
傳言魔丸會為禍人間,出於對魔丸的偏見,陳塘關的百姓都怕哪吒,將他當成妖怪對待,不許孩子和他玩。
面對眾人的成見,哪吒憤怒卻無可奈何。
一句「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看似自嘲的話語,卻讓人十分的心疼。
他很努力的學本領想助人為樂,斬妖除魔,改變百姓對他的看法。
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哪怕他從水妖手中救下了一個女孩,村民們也會懷疑是他在搶孩子,甚至對他惡語相加。
他用武力去反抗,想讓那些不喜歡他的人住嘴,卻是更加加深了眾人對他的魔童印象。
他將自己關在屋子裡,不吃不喝,孤獨又迷茫的模樣讓每個觀影者感受心疼。
看到這樣的哪吒,再聽到女兒的問題,我忽然意識到:讓孩子知道這世界總會有不喜歡她的人有多重要。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小孩
我記得女兒第一次在親友面前表演唱歌的時候,因為緊張歌唱得斷斷續續,很多人都在鼓勵她,但是總有一兩個人會拿女兒和其他孩子作對比:
「這首歌我侄女早就會唱了。」
「這麼唱可不行,以後幼兒園表演節目會被其他小朋友笑話的!」
女兒為此難過了許久,之後的很多天女兒都在練習唱那首歌,直到她完整地唱下來後,問我:「媽媽,我沒有忘詞,這回阿姨應該會喜歡我了?」
沙啞的嗓音,小心翼翼的話語,充滿期待的眼神直到現在我都很心疼。
有些父母可能見到孩子這般努力會感到欣慰,但事實上我不僅不開心還很擔心,因為我很擔心女兒長大後成為討好型人格。
著名心理學家霍妮在《我們內心的衝突》中這樣描述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也叫服從型人格,他們在童年時候,由於生活環境的影響,擔心自己被拋棄,因而拚命壓抑自己,討好父母。長大成人後,總是對別人笑臉相迎,看別人的眼色行事。」
孩子是天真可愛的,但是她們也有自己的需求。
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看,孩子的成長的過程中對於情感和自我實現的渴望是相對較高的。
就像哪吒一樣,人們叫他妖怪,他便對大家喊出「那就做妖怪給你們看」,試圖以此來尋求關注和寬慰。
可是當孩子變得察言觀色,在意他人的評價時,就需要多多注意,否則孩子很可能會習慣性委屈自己,努力去迎合他人的好惡。
世上沒有一個父母願意讓孩子為了他人去委屈自己。
我們都知道演講家尼克·胡哲很成功,他是澳大利亞著名的演講家,有自己的公司,有美麗的妻子,還有可愛的兒子。
可是尼克卻從小沒有四肢。
他在《人生不設限》一書中寫道:「你我真的無法掌控所發生的事,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如何回應。」
由於天生的身體缺陷,很多同學們會嘲笑欺負他,這讓他開始變得自卑,甚至在10歲的時候3次試圖將自己溺死在浴缸里。
儘管如此,尼克的父母也沒有放棄他,而是始終鼓勵他,愛他,告訴他:「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要相信自己。」
尼克在父母的關愛和正確引導下,變得堅強樂觀,不斷挑戰自我,最終成為一名激勵無數人的演講家。
在這個艱難的過程中他總結道:「假如不接受自己,不但會導致自我毀滅,還會被孤立。」
每個孩子都渴望被關注,被喜歡,但殘酷的是就算孩子再優秀也得不到所有人的認可。
沒有人能夠完美到滿足所有人的標準。
所以,孩子不受人喜愛不可怕,重點是讓孩子懂得愛自己。
因為,只有先愛自己,別人才會愛你。
孩子不被認可是一件正常的事
在綜藝節目《不可思議的媽媽》第二季中,蔡少芬小女兒包子因為其他的小朋友都喜歡和姐姐玩而不開心。
她委屈地說:「好多人都不喜歡和我坐,都想和我的姐姐玩。」
面對女兒的失落,蔡少芬的回應堪稱教科書式回答。
她雖然認為女兒很可愛,但對於包子不受其他小朋友喜歡這件事感到十分正常。
蔡少芬先是耐心聽自家女兒訴苦,理解接納孩子的感受,接著認可女兒,告訴她是可愛的,給孩子樹立自信。
最重要的是在這之後她告訴了孩子一個真相,她說:「但是有些時候,真的有些人是有不同表達的。」
蔡少芬沒有過分的誇讚女兒也沒有說他人眼光差,而是根據現實情況給予孩子正確的意見。
她建議女兒多一些笑容,主動一點,做回自己,而不是一直去計較為什麼別人不喜歡我這件事。
在媽媽的開導下,包子在之後邀請其他小朋友去派對的任務中,雖然也遭遇拒絕,但她勇敢面對。
在不斷努力下,最終被其他小朋友接受,並完成了自己的任務。
提到孩子,很多父母都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共同點。
那就是,在許多父母眼中,自家的孩子是最可愛的,我們可以說孩子不好,但是別人不行。
其實,為人父母擁有這樣的想法再正常不過了。
但是父母們也一定要知道,在他人眼中孩子不受歡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有詩句寫過:「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每個人的關注點都不同,我們不能讓所有人都將目光放在孩子最優秀的閃光點上。
學會正視孩子不完美的一面,是每個家長都需要學習的事情。
如果小孩天生就是滿分,那成長的意義何在呢?
如何教孩子面對他人的不喜歡?
哪吒作為天生的「魔童」,不受陳塘關百姓的喜歡,這一點李靖夫婦是知道的。
作為陳塘關的總兵,他們完全有能力去強迫百姓接收哪吒,但是他們沒有這樣做。
他們傾盡全力去教導哪吒走入正途,正視他人的偏見。
其實,哪有父母願意看著孩子受委屈,只不過他們更加成熟更加理智罷了。
畢竟,如果不教孩子如何正視這件事,孩子永遠不知道要怎麼面對。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當一個人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卻深信自己不能夠解決時,就會表現出自卑情結。」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定會遇到不喜歡他的人,因此,教孩子面對他人的不喜歡,是父母的必修課。
在這裡給大家幾點建議:
1、剋制自己立刻哄孩子的衝動
作為父母,聽到孩子不被喜歡一定很難受,但是千萬不要第一時間去哄孩子,向孩子證明這句話是假的。
例如:「當然不是,他們很喜歡你。」「你是最好的,他們怎麼可能不喜歡你呢?」
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
對於孩子的質疑,我們不能為了哄孩子開心就急著將事情揭過,而是應該以此來教會孩子如何面對事情。
冷靜下來,認真去傾聽孩子的訴說,了解孩子的情況,才是第一時間需要做的事情。
2、認同孩子的情緒
孩子面對否定,有情緒再正常不過。
為了能夠和孩子繼續進行有效溝通,家長在聽完孩子的傾訴後,一定要認同孩子的情緒。
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嗯哼和霍思燕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嗯哼家裡來了客人,霍思燕大多時間陪著新來的小朋友Leo玩,嗯哼為此悶悶不樂,認為媽媽不愛他了。
霍思燕察覺到嗯哼的失落,便溫柔地問他:「是覺得媽媽愛別人不愛你了么?」
然後耐心的對此作出解釋,告訴她陪Leo玩是因為他是客人,將客人放在第一位是一種禮貌。
霍思燕這番帶有同理心的做法,既讓嗯哼感到被重視,也讓她和嗯哼溝通起來更加順暢。
美國著名育兒專家艾琳·肯尼迪·摩爾說:「家長幫助孩子處理情緒重要的一步,是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將自己代入到孩子的情緒中,這時候對孩子來說一句「寶貝,我知道不被人喜歡一定很難過」遠遠比「別難過總有人喜歡你」要舒服得多。
3、幫助孩子分析問題
孩子之所以會痛苦,是因為他們尋找不到別人不喜歡他的原因。
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理智的看待問題,幫助孩子分析情況。
家長可以在照顧孩子情緒的同時問一些問題,比如:「你對於他們不喜歡你有什麼想法?」去幫助孩子思考,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這樣不僅能夠了解孩子的內心,也能夠引發孩子對社交問題的思考。
這對孩子今後獨立解決此類事情有很大的幫助。
4、加固孩子的自信心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他人的否定和成見很容易打擊到孩子的自信心,這時候孩子內心多數會被缺點和自卑填滿,從而對自己產生質疑。
而孩子的自卑與自信,中間往往只是隔著父母而已。
因此,家長不要給孩子設立高標準,讓孩子儘快改正缺點,這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
一定要在分析出孩子的問題過後,肯定他的優點,讓孩子知道他也有可愛之處,是值得被人喜歡的。
5、根據孩子特點給出合理建議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長處。
身為父母要去發現孩子的特質,根據實際情況給出適合孩子的意見。
很多時候小孩子看待自己並沒有家長那麼透徹,因此父母的意見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6、告訴孩子不是所有人都喜歡你
孩子們沒有豐富的閱歷和經驗,「總會有人不喜歡你」對他們來說是不能理解甚至有些殘忍的事情。
不過不論如何,這件事情我們都是需要告訴孩子的。
只有這樣,當孩子遇到別人不喜歡他時才不會過於激動、困惑、失落甚至痛苦。
他們才會勇敢的面對他人的質疑,做更好的自己。
卡耐基說:「上帝給誰的都不會太多,每個人都是上帝咬了一口的蘋果,只是咬的位置不同罷了。」
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孩子有缺點不受人喜歡並不可怕,作為父母我們要用行動賦予孩子面對它的能力,讓孩子不因為他人的評價而委屈自己。
寫在最後: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在人際關係上,別人如何評價你,那是別人的課題,你根本無法左右。
太在意別人的視線和評價,才會不斷尋求別人的認可,對認可的追求,才扼殺了自由。」
不要讓孩子根據外界的評價成長,希望你可以用愛和信任,為孩子撐起一片屬於他自己的天空。
來源:布穀學習
編輯:羅彥琳
※耶魯教授:童年被透支的孩子,很難形成健全人格
※高盛CEO:沒有背景的孩子如何崛起?我有5條建議
TAG:藤博士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