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想成為一名科學作家?這些技能一定不能忽略

想成為一名科學作家?這些技能一定不能忽略

作者認為科普創作雖然艱辛不易,但卻是一份很有意義、很有價值的工作。

我是一名動物學家、自由科學作家,同時也是科普網站Massive Science的助理編輯。我曾在博客、大眾科學和科普媒體,甚至是兒童讀物上發表過文章。我過去(以及現在)傾注了很多心血才讓我的作品走進讀者的視野。

來源:Boris Zhitkov/Alamy

科學寫作的門檻不低。你可能會給《大眾科學》(Popular Science)、CNN等電視新聞網,或是你最愛的博客發郵件,說你想為他們寫稿。然後,幾天過去了,幾周過去了,一點迴音也沒有。

不過,隨著資助機構和其它科研院所大力推動公眾對科學研究的參與度,科學傳播展現出一幅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

對於想從事科學寫作的科學家來說,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寶貴資源(見文末「給科學寫作新手的參考集錦」)。這些寶庫教會了我投稿、採訪和講故事的基本要素。可惜的是,大部分內容並沒有如實告知新手入門的難度對於那些渴望在大眾媒體上發表作品的人來說,這會讓他們對科學作家成長之路上的必然挫折缺少防備。

我認為,我們確實需要更多的有科研背景的科學作家,但我們也要充分了解這份職業背後的艱辛。重新學習寫作、習慣被拒稿、涉獵新的領域,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

以下是我給願意嘗試科普寫作的科學家的幾點建議。

重新學習寫作

學術寫作提倡被動語態和複雜風格,這種科學家對科學家的溝通方式,並不適合普通大眾讀者。

想要成為科學作家,就必須用批判的眼光檢驗自己的作品,回到最基礎的講故事上來。從學術圈走出來的寫作者一般很難意識到科學家身上普遍存在的不良寫作習慣。

結構學術寫作遵循「倒三角」結構,先從背景開始介紹,然後再引入一個具體的想法。相比之下,科學寫作通常先會開門見山地「劇透」結果,之後再補充細節。雖然這種一般模式不是絕對的,但普通讀者對冗長的學術風格式解說其實耐心有限——認識到這一點,也就掌握了發表的關鍵。科學寫作新手必須學會在沒有大量背景信息鋪墊的情況下,傳達內容主旨的溝通藝術。

我在Massive Science收到的一些投稿都落入了這個倒三角陷阱。有的作者會解釋某個話題,但不會講故事,或者不會說這個話題為什麼有意思。為了讓作者提煉出自己的思想,我們會督促他們向非科學人士「兜售」自己的想法,並在敘事中加入更多角色和情感。

風格學術寫作和非學術寫作對句子的處理差別很大。普通觀眾喜歡簡短、主動語態、朗朗上口的句子;而學術寫作風格是一種刻板的被動語態(「被打開」),同時條件限制過多(「有時可能會導致」)。這種情況正在改變(儘管不無阻力),因為學術界也開始承認,主動生動的語言更容易引起讀者的興趣,讀起來也更輕鬆。

當我對曾經被拒的研究計劃書進行自我「解剖」時,或當我幫朋友修改獎學金申請時,我才意識到,原來那麼多詞都可以去掉,那麼多句子都可以變成主動語態。這些修改幾乎總是可以讓計劃書變得更加簡潔、精鍊、出色。

科學寫作新手必須先關閉自己的學術寫作開關。搭建寫作框架時,應當使之令人耳目一新,有感染力,而不是照搬五年前經費申請中的陳舊模式。

接受拒稿

所有作者被拒的稿件都比他們被接收的稿件要多,即使是非常成功的作者也會有失手的時候。收到一堆「不用了,謝謝」的郵件肯定讓人泄氣,而且面對編輯對你的心血之作大刀闊斧地進行修改時,你也很難無動於衷。

學會承認並解決你作品中的問題,同時不把它看作人身攻擊,這需要時間和自我反省。缺乏經驗的作者必須在事情未按計划進行時,剋制住暴打自己一頓的衝動。說到底,誰沒被拒過呢。

了解文化差異

不過,對於業餘科學作家來說,最複雜的挑戰還在於如何了解陌生的文化。編輯可能會覺得科學家不太好合作。我們(科學家)一般要求對文章進行最後的審核,習慣性地拔高有趣的研究結果,或是沉迷在相對次要的細節里無法自拔。我們習慣于謹小慎微,以至於失去了對全局的洞察。

這種寫作態度與大眾媒體的編輯標準並不一致比如說,作者一般不參與定標題或文章最後的修改。理解這些文化上的差異,信任編輯的專業性,這些都可以幫你走得更遠。

好了,你發給《大眾科學》的那篇文章怎麼樣了?也許你的投稿還不夠有趣,也許還不夠成熟。也許文章投錯人了,在收件人清理收件箱時被誤刪了。也許你的想法真的很好,但被別人捷足先登了。學會接受投稿後幾無反饋的情形,是自由寫作者必須學會的一課。

科學作家的成長之路道阻且長。然而,那些勇於接受試煉,積極挑戰新領域,泰然應對拒稿,重視反饋的科學家,一定能讓自己的聲音傳得更遠。

給科學寫作新手的參考集錦

The Open Notebook:面向各種不同經驗水平的科學記者,自帶選題資料庫。(https://www.theopennotebook.com/)

科學作家手冊集:由美國國家科學作家協會(NASW)協助建立。(https://www.nasw.org/science-writers-handbook-series)

美國國家科學作家協會在線資源:部分資源只對協會會員開放。(https://www.nasw.org/writer-resources)

科學寫作職業起步:《科學》職業版塊前任編輯Jim Austin與科學記者Andrew Fazekas共同管理的文章庫。(https://www.sciencemag.org/careers/2005/05/starting-career-science-writing)

Massive Science講故事101:關於科學寫作的郵件課程,需支付會員費。(https://massivesci.com/consortium/resources/why-we-teach-science-storytelling/)

麻省理工學院的「奈特科學新聞項目」(Knight Science Journalism Program):可獲取科學新聞寫作資源。(https://ksj.mit.edu/resources/)

原文以What scientists can expect when dabbling in science writing為標題發布在2019年6月5日《自然》職業版塊上。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喜歡記得點「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的精彩文章:

負面情緒會讓身體產生毒素嗎?

TAG: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