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這就是陌刀?長達2米5的神秘「苗劍」,圖說故宮舊展長兵器
編者按:冷兵器研究所《《辭海》上有,軍博里卻看不到了?從文物揭秘古代實戰長柄冷兵器的真實樣子》一文,介紹了軍博目前未展出的長桿雙手武器,這次我們大致介紹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長桿兵器,為有個對比,也採取了其他博物館的同類武備圖片。
說起來很可惜,故宮弘義閣西廡清宮武備兵器展從2013年至今關閉。如今開放的武備館在箭亭展覽。新館隨時看隨時有,我們先說關閉的老館吧。弘義閣武備展展出武備文物70餘件,包括盔甲、馬鞍、馬鞭、弓箭、櫜鞬(撒袋)、鹿哨、阿虎槍、刀劍、火槍、火炮、馬步槍等各類武器裝備。好在有以前的出版物及實物照片與別的展館實物照片做補充。下面筆者根據實物拍攝介紹其中的一部分。刺兵一 虎槍:《清會典 武備十二》:「虎槍營虎槍,通長八尺三寸,刃首九寸,圭首,中起棱。柄長七尺四寸,白蠟木為之。柄首橫系鹿角二,長一寸,末角鐓。刃蒙革囊,樺皮裹,系革帶負之。凡槍皆煉鐵為之。」實物尺寸為2.49米,槍頭長29厘米,除了白蠟木杆外也有刨平直木杆的。
除北京故宮外,長城博物館、軍事博物館、內蒙省博物院等均有或曾有虎槍展出。虎槍有兩種人使用:一是皇家御用;二是虎槍營使用,作用就是隨侍皇帝行圍打獵;這樣形制的長槍在民間從來沒見過。全國各大博物館均系故宮調撥是沒有任何疑義的。故宮介紹文字:阿虎槍,槍頭鐵質,前銳後鋒,中起脊,內有多面血槽,槍庫飾鋄金雲龍纓穗紋,鋄金楷書「大清乾隆年制」款。 柄白蠟木,桿頭裹黑布刷大漆,槍庫底邊兩側橫系鹿角二。槍頭附皮套。下圖為乾隆御用虎槍實物拍攝:
下圖為虎槍營虎槍實拍圖:黃底的圖片來自故宮2008年借展首都博物館《紫禁城內外的競技遊戲》展覽,白色展台上那個是內蒙古博物院藏品(內蒙的鹿角棒掉了一個)槍鋒碩大銳利,即便虎皮韌厚,虎骨質密,也能一擊刺入。與槍庫相連的槍桿上的黑色裹布刷大漆,是起加固槍桿作用,並防止虎血順桿留下來打濕槍桿。槍頭刃中起棱,刺入虎體內如刀刃割裂一般,縱使猛虎兇猛,畢竟也是血肉長成,一樣可以割裂筋脈骨肉。有人大概好奇那兩個鹿角棒是幹什麼用的,其實《清會典圖》寫的挺清晰:是系革囊的革帶用的。」還有一說是防刺入過深。
除了鋄金皇家虎槍和故宮中的起脊開槽虎槍,軍博館藏中還有另一種起脊無槽虎槍。下圖為軍博曾經的展品拍攝於2007年:
刺兵二 下面這有意思了,故宮都不知道叫什麼。故宮出版物圖 當時未定名:
這件武具還帶白鮫魚皮木鞘,素銅裝具,長度為2.51米,比2.49米的虎槍還要長。寬度11.5厘米。展覽暫定名為「苗劍」。
實物的公開展覽也是在故宮2008年借展首博《紫禁城內外的競技遊戲》。正好和虎槍擺在一起。但是擺放的位置刁鑽,也不出鞘展示,所以也只能大致來看看。從出版物的圖來看,苗劍刃為直刃,兩側旁刃彎彎曲曲的像蛇矛一樣。苗劍之說未見諸於史料。
「苗劍」的鞘尾和虎槍的槍頭
刺兵三 驍騎長槍 「矛」是原來的說法。在故宮後來的出版物《清宮武備》中寫作「驍騎長槍」長度是2.64米,槍身鋼質,中起脊,前銳,刃鋒,木柄。《皇朝禮器圖示》護軍驍騎長槍:煉鐵為之,通長一丈三尺七寸,刃長一尺一寸,銎為鐵盤,厚二分,下注朱氂,木柄長一丈二尺,末鐵鐏,長四寸,護軍驍騎二人合給長槍一。實物和描述有些不符。以前的文章說過,即使用《清會典圖》和《皇朝禮器圖示》做對照,即便是故宮的東西也不會完全相符。
下圖為驍騎長槍槍頭大圖:
刺兵四 戟 故宮介紹文字:戟:長2.65米。木柄。頭鑲銅鍍金鏤如意雲飾件,系紅纓,底鑲鐵鐏。《皇朝禮器圖示》綠營戟:煉鐵為之,通長七尺五寸,援首三折,長一尺一寸。胡外曲徑八寸,中二觙,各橫首二寸五分。柄長六尺,圍四寸,木質髹朱,末鐵鐏,長四寸。故宮展覽的戟顯然不是綠營制式武器,而是皇家儀仗。
下圖為戟局部圖:
說實話就故宮這個保養程度,比軍博也好不到那兒去,這麼多年不展了,不定銹成什麼樣了。下圖為弘義閣武備展長兵器整體實拍圖: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冷艷鋸,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三國全戰》「八王之亂」發布,守百年漢土的西涼鐵騎值得了解!
※胡人軍隊離開漢人謀士就玩不轉?忽必烈的這個畏兀兒智囊要說不!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