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雕塑文化吼出華陰老腔

雕塑文化吼出華陰老腔

第一次被華陰老腔吸引,是在電影《白鹿原》里。那磅礴豪邁的聲腔,古樸憨拙的樂器,粗獷豪放的伴奏,獨一無二直撼人心。而近日,當筆者在陝西鳳翔六營村,見到了民間藝人用泥土創作的華陰老腔雕塑作品時,更是令人拍案叫絕。一組不足20厘米高的8個人物造型組成的場景,雖是靜止,卻能讓人感受到黃土高坡上「最早的搖滾」酣暢的節奏,那一個個還沒有鴿子蛋大的臉龐上生動傳神的表情,把一幫西北大漢追求自在、隨興的痛快感,展現得酣暢淋漓。你分明能從這一張活生生的人類面龐中,感受到來自五臟六腑的顫動,這些顫動像波浪一樣,跨越時間和空間的海洋,直向人洶湧而來。

雕塑是一種特殊的象徵性文化形態,表現的對象多以人物為主。而在人物雕塑中,又以表情神態最見雕塑功底。現代城市的雕塑多以某一個確定主題的場景來表現,人物之間的神態互相呼應,以凝固的物質表現人的精神意識。象徵性地將人物的情緒活動與靜止的空間、有限與永恆等對立的複雜因素,協調統一為完美整體。眼前的這位民間雕塑師,一邊面帶微笑與筆者不緊不慢地聊著天,一邊從容不迫地用刻刀在已經初見雛形的雕塑作品上雕琢刻畫,那般成竹在胸,那般遊刃有餘,全然沒有想像中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屏息凝神故弄玄虛。雕塑師介紹,雕塑用的材料,就是用當地的泥土,加入了膠劑,以及撕開的棉絮,使其在濕時勁道柔韌易於雕塑、干透後頑硬堅挺神態逼真。

也許於民間雕塑師而言,所有的創作,不過都是取材於這塊土地,又回饋給這塊土地的信手演繹而已。它是對千百年來人們的精神、情感的藝術詮釋,正是因為一切都爛熟於心,故而演繹起來才如此水到渠成得心應手。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華陰老腔,據說最初是西漢時期的漕運船工為了統一大家的動作,一邊喊著號子,一邊用木塊敲擊船幫流傳演繹而來。誰會想到兩千多年後,鬼斧神工的陝西勞動人民,竟然會用雕塑,生動活現地凝固這塊文化厚土的古老歷史,並以此啟迪後人新的文化和精神追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航空 的精彩文章:

波音Q2營業額、凈利潤雙降 「空難影響將持續」
母愛濃濃」粽」是情

TAG:看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