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之內必取性命!戰地利器霰彈槍 堪稱熱兵器界的「活化石」
有這樣一款槍械,從熱兵器出現之初就存在並且一直繁衍生息,其種類隨著科技的進步熱發展壯大,因為他的可靠性能與巨大的威力而深受使用者的喜愛。深受隨著時光長河的歲月輪替,有許許多多的武器種類早已隨著科技的發展而湮滅,成為歷史永遠留在博物館中,唯有他一直存在,作為數不多被普遍裝備軍用制式滑膛槍,這就是堪稱是熱兵器的"活化石",不但從未消失,而且還吸收科技進步帶來的新技術而不斷的優化更新,完善自己的性能,使得屬於他的輝煌經久不衰,他就是霰彈槍。
從第一代火器鳥銃誕生,在某種意義上可以代表著霰彈槍的誕生。因為鳥銃與霰彈槍的區別在於鳥銃為前裝彈採用散裝彈藥,射擊效率低,而霰彈槍採用的是後裝彈,採用定裝彈藥,射擊效率高。進入線膛槍時代之後專門用於發射霰彈的霰彈槍開始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協約國與同盟國進行了大規模的壕塹戰,在進行壕塹戰時發現若使用步槍搜查隱藏在壕塹內的敵人,因為當時的步槍相對較長,大大的限制了作戰人員的戰術動作,同時因為步槍的射擊效率並不高,無法保證一發殲敵。
而使用手槍,會因為手槍的威力不足而導致在命中敵人後會給敵人留下反擊時間。在這些戰場因素的催生下,霰彈槍再次被提上日程,因為霰彈槍相對於步槍槍長略短,便於進行戰術動作;彈藥採用定裝霰彈,在近距離射擊條件下,彈藥呈面狀散布,被一發一發霰彈命中足以致命。從霰彈槍誕生以來,該槍型就具有口徑很大但初速較低的特性。因為彈丸初速低而並不具備很強的貫穿能力,具有良好的彈藥停止作用,很容易把能量都釋放在近距離的目標上,所以在較近距離內殺傷力極大。基於這些特點,霰彈槍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廣泛的使用與壕塹作戰與近距離突防戰鬥中。
隨著各種"吃雞"遊戲的傳播,有了"在霰彈槍面前眾生平等的說法"。在遊戲里中S686 S1897 S12k等霰彈槍均是在近距離作戰中的利器。其中S1897霰彈槍的原型由著名的美國槍械設計師約翰·勃朗寧設計、美國溫徹斯特連發武器公司生產的槓桿式霰彈M1897,該槍採用18.53×69.85毫米霰彈,該槍自誕生以來經久不衰,被多個國家採購或仿製裝備並軍警部隊。
我國也曾以該槍為模型仿製國產型號的霰彈槍。S686霰彈槍的原型為由義大利伯萊塔(Beretta)設計和製造上下式雙管霰彈槍,該槍可使用多種大口徑霰彈,多用於體育競技與狩獵。S12K的原型為Saiga-12半自動霰彈槍,由俄羅斯聯邦槍械製造商伊茨瑪希工廠(現為卡拉什尼科夫集團),採用12鉛徑霰彈、20鉛徑霰彈或.410 bore彈藥,現大規模列裝俄羅斯等國軍隊。也正是因為霰彈槍的近距離殺傷作用大,穿透力低,被廣泛的應用於城市反恐戰鬥或者押運任務中。
※只掛載6枚導彈的殲20 一旦打完就只剩下逃跑份嗎?那可不一定
TAG:123軍情觀察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