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高血壓的中老年人,早餐前後量出的血壓可能不一樣,會差多少?
【專業醫生天天和您說健康】
六十五歲的張先生從五十歲出頭就發現血壓有點偏高,一直也沒太在意,直至退休那一年被診斷得上了高血壓,可他不願意服用降壓藥,想著自己退休了沒有什麼壓力了,平常多活動活動血壓就能降下來,時不時在早餐後去家門口的診所測測血壓,大都在140/90mmHg以下甚至更低,也就放心了。
可就在上周,因為兒子要結婚,張先生忙於準備孩子的婚事沒少花心思,好幾次突然間感覺到頭暈、腿軟,還有出不上氣的感覺,自認為是勞累引起的,在家人的勸說下去醫院做了檢查,結果發現張先生因動脈粥樣硬化導致了心肌缺血,而且已經到了較為嚴重的程度,只是平常沒有表現自己不知道而已。
類似這樣的事在有高血壓的人群中時有發生,因為家中有孩子結婚、老人去世、逢年過節、情緒激動等強刺激而導致的意外事件並不少見。究其因,有些人是因為平常血壓的控制就不達標,有些人是因為忙而沒有按時服用降壓藥,有些人是因為遇到了喜事認為吃藥不吉利而擅自停葯等等,都為高血壓意外的發生埋下了隱患。
以張先生為例,算起來他從發現血壓偏高到確診高血壓已經有十年左右的時間了,與不少人一樣他始終認為隨著年齡的增大,血壓會有所升高是很自然的現象,沒必要太驚小怪的,尤其是降壓藥能不吃就不吃,長期服藥傷了肝腎不值得。
事實上,多項研究證實:人體最理想的血壓是120/80mmHg以下,超過了這個數值就會對血管產生微損傷,加之年齡的因素、吸煙飲酒、飲食過咸、生活不規律、缺乏運動等因素,這種損害會不斷加重,特別是血壓逐年升高甚至超過高血壓診斷標準後,血管病變即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
更為重要的是,不少人對自己血壓的監測不到位,有些人一年也不測血壓或測不了幾次,有些人測血壓時並不了解如何能得到有效的監測結果,實際上助力了高血壓的危害。比如張先生經常在早餐後去測血壓,很可能會給自己帶來誤導。
因為人的血壓全天是不斷波動的,但卻有一定的規律,比如在早晨6:00-8:00的血壓往往全天最高,下午16:00-18:00會有全天第二個高峰,而到了夜間則會出現全天最低谷,表現為「兩峰一谷」;與此同時,血壓還與一日三餐有關,進餐後胃腸消化吸收功能增強,需要大量的血液供應,周邊血流相對減少,血壓就會有所下降,有些人餐前餐後血壓可能相差20mmHg,很多人在餐後總覺得犯困,就是由於血液大最聚集在胃腸中導致腦供血不足所致,這種情況在中老年人中最為常見,甚至有些老年人在餐後會發生暈厥。
此外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對高血壓的控制,一是要把全天最高血壓控制達標,特別是早晨起床後的晨峰血壓;二是要注意全天是否有夜間低谷血壓存在,通常會比白天最高血壓低10-20mmHg,如果這個谷值不存在,其危害性也是非常大的。
張先生總是在早餐後測血壓,雖然大多處於140/90mmHg上下,但很可能會受到早餐的影響,不等於晨峰血壓也達到了控制要求。同樣的道理,在午餐和晚餐後的2小時內測量的血壓也可能會對血壓的控制產生誤導。這是一個應當引起人們特別注意的問題,否則就會出現看似血壓控制的不錯,短時間內卻出現了血管病變、心腦血管病發生的的後果。
綜上所述,有高血壓的人通常測量血壓的時間應選擇在早晨起床後早餐前,或是傍晚晚餐前以及晚上睡前進行,如果每年能進行一至兩次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了解掌握全天血壓波動情況,對把高血壓的危害降至最低有更為積極的作用。
【如果此文幫到了您,點個贊打個賞點擊關注吧,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每天按時服用降壓藥,血壓不高了,還會發生中風或心肌梗塞嗎?
※餐後2小時血糖9.4是啥情況?聽說不超過10就沒問題,是嗎?
TAG:天天聽健康 |